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從人類的人際交往關系中,從中國人的民族認同感中,大家都深深認可一個詞:“同學”。這個詞有極強的心里暗示,代表著美好,單純,互相友愛,共同進步。和“戰友”這個詞差不多。

        這幾年社會名人都趨之若鶩的報讀名校EMBA課程,就連明星們對EMBA也是心悅神往,剛剛北大光華EMBA畢業的四爺吳奇隆就是其中一枚。商學院EMBA課程(高級工商管理碩士)的學員非富即名,所以在人們眼中EMBA就是有錢人的象征。與EMBA高昂的學費相比,MBA經濟實惠,近年來不少人有一股MBA報考熱潮。在MBA熱潮下EMBA會被MBA取代么?這兩者有何區別?跟著加油菌一起來看看。

 

有人認為EMBA早晚“撲街”

 

 有些人認為EMBA只是個權貴圈的游戲,“讀商學院就是混圈子、釣金龜”的說法很流行,各種小道傳聞、花邊新聞,比如當時王石與演員田樸珺的緋聞,讓商學院EMBA“躺著中槍”。清華北大等名校EMBA動不動就好幾十萬,一張碩士證書,值那么多錢嗎?而且現在EMBA并入管理類聯考,很多院校EMBA也必須進行全國統一報考,統一聯考。如果教學方式也和MBA趨同,只有學費特別高的話,早晚會被MBA取代的。

 

EMBA的名人效應

 

 這些年商學院EMBA項目,借助明星效應走的一步好棋,積累下的龐大影響力和社會資源,互利互惠的是那些一線明星及時通過EMBA課程學習,轉型做投資,做企業,獲得了不可想象的豐厚回報,用事實告訴我們,賺到錢還得會玩“錢生錢”,才能長遠。太多名人選擇MBA、EMBA進修了。所有人都承認,各種商學院都是臥虎藏龍之地,社會名人,娛樂界大腕,體育界名人,名企老總、上市公司CEO、政府官員等,商學院某種程度上更像是一個快速拓展人脈的場所。

 

EMBA和MBA有什么區別?

 

 兩個不同的高管類專業碩士項目,其實太多地方不同啦。比如招收學員偏好,招收條件,教學目標,報考流程,考試,課程設置、上課方式,教學形式,學費,文憑獲取上都有不同。

 

招收學員偏好:

 

 EMBA(高級工商管理碩士),算一種特殊的MBA專業學位教育形式。更喜歡招收管理經驗豐富,有一定的社會成就和社會資源(錢或企業等)不想費勁和所有考生拼高分的企業高管,一般要求工作經驗在8年以上。所以一般考EMBA的考生年級偏大并且事業有成,歷年30——60歲左右的企業家都有。

 

 MBA(工商管理碩士),短短三十多年歷史,我國迅猛發展出200多所商學院。MBA喜歡招收30左右,剛走上管理工作崗位2到5年的初中層管理人員,45歲以上則被歸類為大齡考生。

 

教學目標

 

 EMBA:旨在幫企業家升級為事業家,幫企業家充電,開闊視野看大局,提高企業家的思維高度,職業能力素養,時政敏銳度,企業決策能力,社會責任心,如何讓企業發展壯大等等。

 

 MBA:目標是幫中高級管理人才提高職業能力素養,熟知管理知識和企業、產業運作規則,增強國際化、全球協作能力等等。意圖通過系統全面地學習管理知識,培養學員的管理能力,幫學員在未來更好的勝任中高層管理職務。

 

考試方式

 

 2016年政策要求,EMBA納入199管理類聯考,與MBA等7項管理類專業碩士項目考一樣的內容。全國統一報考,統一參加考試(筆試和面試),畢業獲得雙證(研究生學歷證,和碩士學位證)。

 

 但無論是EMBA,還是MBA,每年會因為不同院校,不同項目,不同辦學方式,采取不同的招生方式。尤其是國際項目,中外聯合辦學項目,有的不需要參加199管理類聯考,只需要參加院校面試,但一般這樣拿到的證書也不相同。需要考生認真選擇。清華北大EMBA項目自主招生,總分200,與全國聯考300分不同。水平在世界上都是杠杠的(院校說少了有點得罪人,不過請院校大人們多擔待,地方不夠啊)。

 

 例如有些院校合作辦學項目不用參加聯考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里面的香港中文大學金融財務MBA項目,畢業獲得香港中文大學MBA學位證。

 

 清華經管的INSEAD雙學位EMBA項目,畢業可獲得獲得清華EMBA學位證+INSEAD EMBA學位。

 

 跟名校的入學面試比起來,大家會發現199管理類聯考簡直太簡單了,好好復習,考不過都不可能。不參加提前面試,就剩下擇優錄取拼高分的事情了。不過加油菌在此提醒,清華、北大、人大、南開、復旦、同濟的MBA項目,不申請提前面試,就沒資格報名筆試。

 

交流內容不同

 

 EMBA課程內容多與戰略、組織、領導力、問題解決等主題相關,教學中重視學員之間深度交流學習,因為錄取學員大多都有很多工作閱歷和深度理解,所以案例討論普遍非常有深度。

 

 MBA主題可覆蓋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因為學員背景與經歷各不同,案例討論的成果大小與學員水平相關。

 

教學形式不同

 

 EMBA多以案例討論或小組學習的形式進行,學習的收獲通過學員與學員之間、學員與教授之間的交流獲得。

 

 MBA課堂教學和案例討論結合,學習的收獲更多來自教授的講解,案例更多是培養學員思考問題的框架。

 

教學安排不同

 

 各個院校每年具體招生方式略有不同。需要考生關注院校新招生政策。

 

但一般情況如下:

 

 EMBA課程多為集中授課,畢竟大佬們行程都很緊。學制一般為非全日制(在職)兩年,學習安排在每個月連續的4天。

 

 MBA課程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選擇,一般全日制兩年,非全日制2.5-3年,常安排在1-2個工作日的晚上、周末一天、雙休日進行。不同項目,學習方式不同。具體看自己申報的那個如何安排。

 

學費不同

 

 EMBA貴:不同院校、不同項目,不同地區差別較大,一般在20-80萬左右。

 

 MBA便宜:不同院校、不同項目,不同地區間差別較大,一般在8-30萬之間。

 

商學院學費、時間等成本付出到底值不值

 

 不系統的短期培訓班也要幾萬的,而且很快就結束了,也不管后期。不如有個正統學校學員的身份靠得住。很多企業領導都會算一筆賬:與企業經營的硬件投入、決策失誤的損耗費用,投資失敗的得到教訓的費用相比,這些和全國甚至世界的頂級領軍人物學習,EMBA、MBA學習成本還是很低的。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大企業家愿意將自己和自己企業高管、中層優秀骨干送去學習的原因。因為領導人提高領導能力,能為企業節省很多試錯成本,為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和前景。

 

人脈圈運用方面

 

 平臺一樣,圈子相同,認知相似,水平半斤八兩,才能在一起玩耍,愉快不愉快看自己如何處了。

 

 EMBA的同學手握資源,很多在就讀期間就能一起搞事情,搞大事情。一般MBA同學習慣在學長學姐的幫助推薦下跳槽,也常有一起創業的情況出現,有的學員商業價值在幾年以后才能體現,所以同學關系一定要往長遠發展。

 

 從人類的人際交往關系中,從中國人的民族認同感中,大家都深深認可一個詞:“同學”。這個詞有極強的心里暗示,代表著美好,單純,互相友愛,共同進步。和“戰友”這個詞差不多。

 

 體現一種特別實用,特別好用的規則:能入學,就代表你們現在平臺相同,質量相似。入學后相識,就鞥突破人際間的重重防御,變成了一個頻道。肯定比一般人更值得深交。

 

學習EMBA值不值

 

 虛懷若谷的人一般都是水平高的人,懂得越多的人,越能明白自身的不足。現在中國70年代,80年代誕生的企業家,在創業初期,多數是自己拼出來的,發展初期是憑運氣和商業敏銳度碰出來的。很多四五十歲的領導人,剛參加工作時候文化水平不一定多高,之所以現在仍舊混得風生水起,就是因為這么多年中沒放松過學習。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國際商業環境中,會發生越來越多的企業問題是過去沒有碰到過的。所以這些睿智的人渴望找到更多同道中人一起學習,而對于學習如何做生意、如何運作企業這類主題,最有效果的學習體驗,只有來商學院可以獲得。已讀學員公認,讀EMBA能讓你用短短兩年時間,盤整、梳理、壯大過去二十年才能得到的資源。

 

對于EMBA,MBA上擇校最實在的做法

 

 要考就盡量考名校,自己水平不夠,可以去專業MBA輔導機構MBA加油站找幫助。如果已經通過輔導班補習,但現在水平仍然不夠名校擇優標準,那就找個自己能考上的,也比沒有強。但如果沒有家底,就別去學EMBA,否則僥幸入學了也和大家玩不到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