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MBA培養的是通才,它包含財務、營銷、人力資源、企業運營策略等多個模塊。它并不要求你對每個領域都要精通,但至少要對各個方面的知識建立體系,了解整個商業運轉的底層邏輯。

1、MBA,是職場人的救命稻草嗎?

 
“對不起,這是公司的戰略決定,我們也只能執行。”一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HR冷漠又無奈的對張成說道。
 
為了體面,年近40的張成在假裝鎮靜下完成并接受了這次離職談話后,卻依然忍不住的質問到HR:“難道公司真的對的起我們這些老員工么?”
       
在前年《華為大幅度裁撤34歲以上的員工》大幅輿論后,此類中年職場危機依舊在持續爆發,且在互聯網社會的快節奏中愈演愈烈。2018年末至2019年初,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爆出裁員消息。
 
“我能懂,但我也覺得很遺憾,很掙扎。因為企業日新月異,科技越來越發達,互聯網金融“吃掉”了銀行,電商“吃掉”了商場...企業對低層員工需求量越來越少,中層管理者的性價比要求隨之也越來越高。”一位正在裁員中的企業CEO,這樣說道。
 
事實上,大部分人到了中年,處于企業中層普通的管理崗,如無法進入高級管理崗位,處境就會比較尷尬。他們往往無法適應公司的快速發展,在行業下沉、公司業務收縮,或是發生重大變動的時候,很容易被“甩包袱”出去,并且因為年齡精力的原因,選擇新工作的難度也隨之增加。

那么,在這場職場焦慮中,大多數人都在怎么應對呢?
 
大多數人的選擇了考研。
 
2019年考研報考人數達到了290萬人,較2018年增加52萬人,增幅達到21.8%。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之一)的報考。
 
而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當中,MBA更是香餑餑。大部分企業高管履歷里都包含著清華MBA、北大MBA,中歐商學院MBA等這樣的標簽。
 
2、為什么選擇讀MBA?
 
為什么大多數職場人都選擇了MBA作為自己的職業跳板呢?
 
其實說白了,20多歲拼年齡,拼體力,拼執行力,拼加班,但在步入中年后,在非高精尖的科技崗位上,面臨家庭瑣碎和生活壓力中。
 
中年人又拿什么和這群野心勃勃的年輕人拼呢?
 
大家都明白,職場中年人比的就是:人脈、大局觀、管理能力、資源整合能力。而這些正好是MBA可以給到的。絕大部分報考MBA的學員都承認,自己想考MBA主要是因為工作上遇到瓶頸。他們大多數都工作了3年-5年或以上,實踐經驗比較豐富,但理論知識相對不足,希望通過讀MBA,回到學校進行管理知識的系統學習,為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長期以來,我們每個人在工作中都形成了固有的思維模式和觀念,而這種觀念和思維模式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
 
MBA培養的是通才,它包含財務、營銷、人力資源、企業運營策略等多個模塊。它并不要求你對每個領域都要精通,但至少要對各個方面的知識建立體系,了解整個商業運轉的底層邏輯。這恰恰是幫助職場人實現思維的躍遷,讓你可以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問題。
 
學習MBA,可以從整體上去把握一個知識體系的結構,知道如何去系統的看待問題,然后通過實踐和應用,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從而達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
 
3、MBA培養,所看重的4種思維
 
MBA培養的是一種思維模式,而這種模式又可以拆解成4種思維。
 
第一種思維:專業思維
 
舉個例子,一個企業的人員動力不足可能是哪里出了問題?薪酬?激勵?環境?公平?發展?晉升?組織架構?
 
從這些角度思考,組織架構涉及到部門的設置,部門崗位職責的設置,薪酬提取的考核因素是否合理?有沒有晉升機制?評價科不科學?獎懲有沒有?怎么獎勵?怎么懲罰?這樣就能很快形成邏輯框架,這就是專業思維。
 
如何培養這種專業思維模式呢?
 
這種專業思維,需要靠一個非常系統的管理知識架構去培養,MBA的所有課程都不是平行關系,是有非常明確的邏輯結構和進階關系。
 
根據兩個核心,第一個核心,必須有代表不同領域管理前沿的知名教授,他們能拓寬大家對事業和知識前瞻性的把握;第二個核心,這個模塊需要體系化的知識基礎。
 
第二種思維:運營思維
 
MBA所培養的運營思維,是方法加上視野。
 
所謂運營思維是基于每個專業維度的分層展開。
 
這最需要的是技能,需要依托資深的企業管理者,去培養管理技能,在MBA課程中的管理發展和管理方向模塊,通過企業高管老師的授課,傳遞方法,重點提升技能。
 
第三種思維:商業思維
 
在縱向的專業思維、橫向的運營思維的基礎上,接下來要培養的是商業思維。
 
首先是一種如何做生意的思維,在雙方的互動交流當中,通過謀求對方利益的實現,來滿足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實現。
 
而這種能夠實現持久發展的雙贏博弈,需要從交流互動過程中獲取整合對方的更多信息,同時具備前面所提到的專業思維和運營思維,從而有能力去整合信息,實現共贏。
 
除了生意思維以外,還需要有基于行業的跨界格局。
 
為什么跨界思維很重要?
 
無論管理學的發展,還是在目前互聯網背景之下,發展最快、最有商機的永遠是跨界的。所以需要有更多地能夠與不同行業的人士碰撞、交流、互動的機會,了解對方行業的情況和背景,才有可能培養出跨界的思維模式。
 
第四種思維:網絡思維
 
當縱向的專業思維、橫向的運營思維、發散的商業思維會形成一個立體的網狀格局。
 
每個架構的過程都要思考需要整合哪些組織內外的資源,每個環節能不能發生,如何融合其他行業的發展跟智慧,這就是最核心的地方——網絡思維的形成。

網絡思維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
 
1、多維度,通過專業的模塊化學習,形成多維度的體系化專業思維;
2、多層次,通過專業維度的分層次解構,形成多層次的流程化運營思維;
3、跨行業,通過專業維度各層次跨行業鏈接,形成跨行業的網狀化商業思維。因此,網絡思維在實施上,是結構化思維體系的形成。結構化思維體系能夠讓大家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發現商業價值與市場機會。
 
商業思維的培養導致了能力拓展,網絡思維的培養定格了能力固化。如何轉變思維定勢,并逐步形成結構化思維體系,這就是MBA最核心的價值。
 
4、頂尖商學院的訓練方法
 
如何養成商業思維?
 
思維的養成,是對一個人的思考習慣、行動方式的改變。而這種改變,絕不是看文章、聽分享就能實現的。它需要我們付出時間、精力,強迫自己去實踐、反復地與自己的固有思維進行斗爭,你才能慢慢養成這種思維。
 
說到商業思維的培養,那就不得不說說商業人才的培養搖籃——商學院了。這里,我們以哈佛商學院為例,來看看頂尖商學院是怎么培養學生的吧。
 
哈佛商學院的課程幾乎全部采用案例教學法,突破了傳統授課方式。
 
案例給了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置身于一個真實的商業問題中,經常會被要求在一天之內閱讀大量的文章和數據并在閱讀之后要求找出你所認為的核心問題是什么,以及你所推薦的解決方案是什么,讓每位學生都能動腦思考,并參與個案的決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