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我們痛恨貪官、關系戶,痛斥“我爸是李剛”“我是富二代”等現象,可輪到自己身上時,卻在努力地考公務員、托關系,巴不得自己有個李剛或王健林一樣的爸爸。

我們一邊在指責別人,一邊卻又在用實際行動支持那些自己譴責的人,做那些自己痛恨的事!這就是矛盾的中國人。什么時候,我們能不再那么糾結,不再那么口心不一,這個社會或許就會變好了!

 

一辦起事來卻忙著找關系,我們痛恨“潛規則”,卻又希望自己是“潛規則”的受益者……,細數中國人的10大矛盾行為!你有沒有?

 

1、我們鄙視“拼爹”,卻又“恨爹不成剛”

 

我們身邊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人:工作有爹安排,房子老爹給買,車子從爹那兒開,票子說來就來。

 

他們撞人了,對受害者說“我爸是李剛”;他們考試掛科了,對老師說“我爸是局長”。

 

當身邊的這些人在我們面前炫耀自己爹的威風、自己爹的厲害、有爹萬事皆小菜時,我們總會在心里嚴重地鄙視之:有爹有啥了不起,又不是自己的本事!

 

其實,轉過身,你心里還是會泛起這樣的感慨:我怎么沒有這樣的爹呢?

 

2、我們譏諷一夜暴富,但私下里又喜歡買彩票

 

現在的中國,無奇不有,一夜暴富的例子也越來越多:北京城郊的村民因為拆遷一夜成為百萬富翁,浙江一個彩民搖身一變成了億萬富豪……

 

對于這些,我們往往毫不吝嗇地加以譏諷,做生意一夜暴富的,肯定是做了見不得人的勾當;炒股一夜暴富的都是走了狗屎運,根據人品守恒定律,早晚會倒大霉……

 

但是當我們路過彩票投注站的時候,也會不由自主地走進去,或多或少地買上幾注,來延續自己一夜暴富的美夢。

 

3、我們恨貪官,卻又想“當官發財”

 

一提起貪官,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氣的眉頭皺,恨得牙癢癢,憤得腳跺地。

 

確實當“當巨貪許三多”“五毒書記”等“明星”貪官沖擊著這個社會的法律底線與道德底線時,我們很憤怒。

 

然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又向往著當官,不僅報考公務員拼得你死我活,而且認為“當官”可以“發財”。

 

4、我們看不起“富二代”,結婚又想傍大款

 

當下“富二代”的負面新聞不斷:醉酒超速、撞飛行人、威脅記者、炫富斗富……媒體一旦暴露,天下皆隨之憤然。

 

但是當我們嘲諷、鄙視他們的同時,有些地方甚至還辦起了“如何嫁給有錢人”的培訓班,而且異?;鸨?。

 

我們就這樣,一邊罵著“富二代”,一邊尋思著如何“傍大款”。

 

5、我們譏諷不正之風,自己辦事卻又忙著找關系

 

“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重用”“會干的不如會說的,會說的不如會跑的”……從這謝民間順口溜中可以聽出,老百姓對用人不正之風的痛恨與無奈。

 

但是我們自己呢?為了給孩子選擇一個好學校,為了讓家中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療,為了幫自己打贏一場官司……

 

我們的第一個念頭,往往是動用關系和金錢去打通各個“關節”,而且那些會“跑關系”的常常被看做是“能人”。

 

6、我們痛恨收禮的,卻盼著別人收下自己的禮

 

送禮是令人厭惡的不正之風,凡是送禮者大多動機不純,希望通過送禮與領導聯絡感情,想通過送禮辦成按政策法規不能辦、正常渠道辦不到的事。

 

然而輪到自己呢,送煙、送酒、送茶葉,在無數次的“看望領導”中簡直是家常便飯,禮物之多,價值之高,甚至催生出禮品回收業。

 

別說成年人了,就是幼兒園的娃娃在教師節也得給老師“獻禮”,吃的、喝的、用的、購物卡、代金券什么的,那叫一個龐雜,你說這叫行賄嗎?

 

如果你說是,可能會被視為“迂腐”“不通世故”;如果你說不是,那這叫什么呢?

 

7、我們痛罵“炒房團”,可又四處找尋炒賣的機會

 

溫州“炒房團”曾經叱咤樓市江湖,一個夸張的說法是:“溫州人打個噴嚏,全國房價都要抖三抖。”

 

他們以億萬計的資金,擾亂了樓市秩序,許多城市的市民呼吁“將炒房行為認定為犯罪”,由此可見廣大市民對高房價的不滿,對“炒房團”的痛恨。

 

然而,一旦我們手頭有點余錢,也會坐不住地倒騰起二手房來,也希望抓住機會淘上一桶金,甚至幾個人一起拼錢炒房,合伙買房進行投資,大有“全民炒房”的架勢。

 

8、我們鄙視崇洋媚外,卻又總是偏愛國外品牌

 

我們聽到別人吹噓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的圓的時候,都會有民族自豪感地向他投去鄙夷的眼神;我們聽到別人說話總是是不時夾雜著英文單詞的時候,依然會向他投去鄙夷的目光。

 

但是回頭看看我們一些人自己的日常生活,買什么都青睞洋品牌,仿佛這樣就能證明自己的身份有多高端。

 

9、我們痛恨“潛規則”,卻又希望自己是其受益者

 

在這個“潛規則”橫行的時代和社會,相信每個有良知,有正義感的人都無法抑制內心的悲憤。

 

不過,誰又能否認,由于事先獲知了某些“潛規則”,我們在有些時候和有些事情上沒有成為“沉沒的受益者”?

 

我們痛恨“潛規則”,卻又希望自己是“潛規則”的受益者,這讓我們很多人都成為良心分裂者。

 

如果我們滿足于某些“潛規則”遲早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其他“潛規則”的受害者。

 

10、批評不良價值觀,卻處處踐行不良價值觀

 

一夜爆富、戶口歧視、貪污腐敗、封建迷信、拜金主義、貪圖享樂、冷漠圍觀等等,這些不良的價值觀每每隨著新聞事件出現在大家的面前,我們都會口誅筆伐。

 

不過輪到自己成為主人公時,還真不一定能比新聞事件里的當事人做得好。

 

其實我們一直很糾結,很多人愿意仰望道德的星空,不過當腳踏實地時卻不得不自慚形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