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yù)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yù)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nèi)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fù)。

導(dǎo)讀:和管理者閑聊時,筆者經(jīng)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我那些下屬啊,什么都做不好,要是他們經(jīng)驗豐富些,我就省心了?!薄八麄兌紱]接受過培訓(xùn),我也沒時間教他們,真是,離了我什么都辦不成。”“跟他們交代個任務(wù)真是費勁,等說清楚了,我自己可能早就干完了。”

諸如此類的話,相信各位或多或少也聽過或者說過。

 

事實上我們知道,這些牢騷話,并不能證明這位管理者能力有多強(qiáng),反而說明他們不懂得培養(yǎng)與授權(quán),以至于自己叫苦連天,下屬和上司卻都不買賬。

 

我認(rèn)識的一位管理者就是如此,他每天的工作狀態(tài)是這樣的:

 

從上午九點開始上班,他就一直要忙著看郵件、回郵件.審閱下屬遞交的各種方案和報告,還要準(zhǔn)備會議、搜集資料,與同級和上司開會,給下屬開會,與下屬一起溝通修改意見……

 

常常是忙到晚上七八點鐘,當(dāng)天的工作還處理不完,因此只好帶回家繼續(xù)加班。每天他都覺得特別累,回到家里也不能好好陪家人,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完善方案,如何避免出錯。

 

可是,盡管他已經(jīng)加班加點忙得不可開交了,還是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下屬提交的報告遲遲得不到他的反饋,沒有時間認(rèn)真思考如何給下屬的方案提供修改意見,新的任務(wù)因尚未考慮妥當(dāng)很難及時分配下去,等候決策的下屬不時催促他盡快做出決定…

 

這時候,他覺得特別委屈,自己每天廢寢忘食、盡心盡力地對待工作和下屬,希望能幫他們少走彎路,讓一切都進(jìn)展順利。自己真的錯了嗎?

 

事實上,他的確做得不夠好。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得人之力者無敵于天下也,得人之智者無畏于圣人也。”作為管理者,我們擁有別人的“力”和“智”,這么好的條件倘若不知善加利用,那么即便自己累得要死,也只會被人嘲笑能力有限。

 

凡事事必躬親,是一種惡習(xí)

 

史蒂夫•鮑爾默曾說:“有人告訴我他一周工作九十小時,我對他說,你完全錯了,寫下二十項每周至少讓你忙碌九十小時的工作,仔細(xì)審視后,你將會發(fā)現(xiàn)其中至少有十項工作是沒有意義的,或是可以請人代勞的。”

 

他曾給微軟經(jīng)理這樣一條忠告:“不要什么事都做。你的任務(wù)是計劃、組織、控制、指揮。”這一條忠告,我相信所有管理者都要銘記。

 

始終保持一種謹(jǐn)慎的態(tài)度,唯恐部門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樣做并沒有錯,問題在于真的不必“事必躬親”。

 

并不是所有問題都非你不可的,世界和這個部門離開你會照常運轉(zhuǎn),所以你大可不必因為沒有親自處理而不放心。

 

身為管理者,你要做的是考慮哪些事情是可以交給下屬來做的。對此,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 牢記“多想多看,少說少干”的原則

 

對于剛剛從基層提拔上來的管理者來說,這一原則尤其要注意。我知道很多因業(yè)務(wù)能力出色而升職的管理者,往往會親自沖鋒陷陣,在一線拼搏,這是不夠妥當(dāng)?shù)?。對你來說,多想多看,才能“旁觀者清”,才能更客觀高效地判斷事情的是非曲直。

 

區(qū)別“你能做的事”和“你該做的事”

 

身為管理者,你的能力無須通過“你能做的事”來證明,能做并不代表你就要親自去做。你應(yīng)該考慮的兩件事是:自己應(yīng)該做什么,別人能夠為自己做什么。確定了這兩點,你可以確定事情的優(yōu)先級別,為自己爭取更多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

 

告別“來者不拒”的壞毛病

 

想想看,自己是否經(jīng)常說這樣的話,如果是,請盡早拋棄它們,因為它們不僅會讓你陷入無窮無盡的忙碌中,而且剝奪了員工鍛煉自身能力的機(jī)會:

 

“放這兒吧,我會處理的。”

 

“讓我想想。”

 

“這件事,稍后我會通知你。”

 

“你別管了,我讓某某去做。"

 

“把具體情況跟我說明一下,好吧?”

 

凡事不要過于追求盡善盡美

 

每一位管理者都希望自己所管理的組織一切都非常完美,雖然他們清楚這不大可能。完美永遠(yuǎn)是相對的,凡事都由你自己來做也未必就會不出一點兒問題。允許員工在實踐中犯錯,這樣他們才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