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2016年7月2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攜手哲學學院聯合主辦,沃爾沃汽車獨家贊助的“藝沁人文、篤志商道――2016復旦大學EMBA人文盛典”在管理學院隆重開幕,這是繼去年人文盛典之后的又一文化盛事。鐘揚、鮑鵬山、張汝倫、駱玉明等著名學者、教授,從人與自然、社會、藝術、歷史等多重角度,探討當前社會經濟環境下人類的生存意義,發起對人的價值的重新思考,及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與EMBA學生共同開啟一次激蕩思維的頭腦風暴。
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高校學者、復旦校友五百多人到場參加本次盛典,更多觀眾則通過長達7小時的實況直播分享這一思想盛宴。在盛典上,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殷志文副院長、哲學學院鄭召利副院長分別代表主辦方作開幕致辭。
盛典上半場聚焦人在自然及社會環境中的不同屬性,由此衍生出對人本質意義的思考。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鐘揚,復旦大學博士、上海開放大學教授鮑鵬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張汝倫分別發表了主題演講。
鐘揚教授首先發表了以《基因?進化?哲學》為主題的演講。他深刻指出:“認知所以為人,區別于其他動物,在于人的進化屬性,這種屬性,也使得人能夠不斷反思自身,上升到哲學角度,形成精神?!?/P>
孔子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智者,其言論與精神源遠流長,對當世文化產生著重要影響。鮑鵬山教授以《孔子:仁者愛人》為主題,闡釋了“仁者”的概念,并指出現代人應該秉承孔子仁者愛人的精神,充滿慈愛之心,互相關愛,方能共建和諧社會。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保持思想獨立和批判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張汝倫教授從《哲學與批判精神》出發,為大家透視了哲學的當代意義,并講述了批判精神的自我塑造之道。
盛典下半場,大家討論的焦點轉移到個人與社會、與歷史的關系上。著名臺灣導演、臺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獲得者齊柏林,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博士唐博,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精彩闡述。
有著二十多年高空拍攝經驗的齊柏林導演,用鏡頭記錄了臺灣的美麗與哀愁。他所拍的紀錄片《看見臺灣》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創造了2億臺幣的票房奇跡。此片引發了臺灣民眾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甚至被收錄進臺灣的教科書。在盛典現場,他分享了自己的拍攝此片的初衷及過程,并介紹了他即將籌拍的續集。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歷史,善用歷史?有著“百家講壇小鮮肉”之稱的唐博以《歷史不光是一門學問》為題,講述了人與歷史的關系。提出不應把民族主義變成民粹主義,歷史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積淀和長久記憶,是指引人民前進、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盞明燈。它看似無用,實則大用。
最后壓軸出場的駱玉明教授從自己對《老子》的研究心得出發,向在座聽眾詳細解讀“道可道,非常道”的含義。他以生動的方式解釋了何為“道”,老子的“道”與西方的宗教的區別,并指出:老子的“道”是最初的存在,永恒的存在,獨一無二的存在。
大學教育的本質和終極目的是人文文化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涵養。作為一所以人文底蘊見長的綜合性大學,復旦大學一百多年來積淀了豐厚的人文底蘊。復旦的人文教育并不局限于哲學社科領域的學術研討,而是在潤物細無聲的博雅教育中,將人文精神貫徹在各個學科中,包括注重實用與實踐的商科教育,其中就包括復旦EMBA。
十多年來,復旦大學EMBA項目遍邀社會、經濟、外交、歷史、哲學、地理等各類學科的學術泰斗開設主題講座,旨在以百年復旦之文化底蘊教育和感召每一位EMBA學子,幫助他們提升個人修養、完善知識結構,養成超然之氣質,從不同的角度展現出對社會思考的深度,成為人格獨立、思考深刻的全方位優秀人才。
復旦EMBA人文盛典將始終以“人”為出發點,秉持持續關注中國經濟與社會的宗旨,邀請各方大家,與EMBA學生共同思考,激蕩爭鳴,為中國與世界的發展貢獻出獨特思考。
來源:復旦大學EMBA
選擇success,選擇成功!MBA全國免費咨詢電話:400-010-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