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七連冠!清華經管EMBA再度蟬聯“中國最佳EMBA排行榜”榜首!

       兩年一度的“中國最佳EMBA排行榜”由《經理人》雜志揭曉: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BA項目再次從國內眾多優秀商學院EMBA項目中脫穎而出,連續七屆蟬聯排行榜榜首

  “思想的深度和眼界的寬度,決定中國企業家的高度和生存的長度”——清華經管EMBA希望,通過這一“四度理念”原則,培養中國企業家成為具有時代遠見的思想者。為此,清華經管EMBA重點在知識格局、胸懷格局、眼界格局方面,不斷進行課程創新,以期幫助中國企業家們運用所學,更好的應對紛繁復雜的環境變局。

  “中國的EMBA教育要努力為不同時期的中國改革和國家需求,經濟轉型升級與科技創新,尤其是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打造一流領軍人才。”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陳煜波教授表示,這也是清華經管EMBA依托于中國最高學府百年清華所需要擔負的使命和責任。

  按照陳煜波教授的觀點,就是說,中國的EMBA教育必須為中國企業家、中國經濟服務。那么,在過去的時間長度中,清華經管EMBA如何為中國企業家、中國經濟,進行思考和構建其教育服務體系?從事EMBA教育,首要的問題是教育對象是誰,以及如何設計出具有特色培養計劃?

  和國內所有的EMBA項目一樣,清華經管EMBA中心也每年會對其錄取的學生年齡、職別、企業規模等等進行統計。從結果來看,清華經管EMBA面對的是一批在事業上相對有成的企業學生群體,因此如何引導他們對自身進行反思,以及在新的形勢之下找到更有效的管理思路,清華經管EMBA承受著商學教育的壓力和重大責任。

  清華經管EMBA認為,EMBA學生需要的是思考大問題:宏觀問題、戰略問題、領導問題、倫理問題等,而主要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此前,清華經管EMBA也參考過國外商學院EMBA課程,但發現國外的EMBA課程與MBA課程并無二致,其參考價值不大。所以,清華經管EMBA在辦學上一直在創新,努力設計出適合于中國EMBA企業學生的課程體系,提出了“三位一體”的教學方式,即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

  在“三位一體”的基礎上,并結合中國文化傳統特色,清華經管EMBA在總體教學體系上提出“天地人通”的模塊體系。其中,“天”模塊指企業經營的宏觀環境,包括經濟、金融、政治、法律、社會等各方面;“地”模塊指企業經營的管理之道,包括戰略、財會、營銷、運營、信息技術等各種企業管理要素;“人”模塊指領導者的領導力,并涉及到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通”模塊是要求達到古今會通、中西會通、文理會通、商工會通,幫助領導者開闊眼界,融會貫通。

  “思想的深度、眼界的寬度,決定企業家的高度和企業生存的長度。清華經管EMBA堅持做勇立潮頭的思想引領者,也志在培養富有時代遠見的思想者。”對于清華經管EMBA教育中心主任賈莉老師的概括,《經理人》選取其提到的關鍵詞,將其簡稱為“四度理念”。

  總結以上,“三位一體”是清華經管EMBA的教學思維,而“天地人通”是清華經管EMBA的教學體系,“四度理念”則是清華經管EMBA要求實現和達到的教學目的和成效。

  01

  創新EMBA教育

  和其他傳統教育項目主要以知識傳授為主的“靜態式教育”相比,EMBA教育必須適應趨勢。為此,陳煜波教授表示:“清華經管EMBA要不斷思想引領,幫助企業家們完成經濟、管理以及科學素養的全程啟蒙和培養,并且建構一個獨到的思想框架,以不變應萬變,去分析和應對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和科技趨勢。”

  那么,清華經管EMBA如何與時俱進呢?以下,例舉清華經管EMBA近年在課程模塊及課程體系上的創新行為。在課程模塊上,較值得關注的是《清華探究》、《行知中國——企業篇》,以及《中國經濟與金融》。

  《清華探究》是清華經管EMBA在考察100多個清華實驗室的基礎上,首創的特色品牌課程。該課程為期兩天,包括四大模塊、院士專場課堂、八個重點實驗室、覆蓋新材料、新能源、新型環保,電子通信、生物醫藥和智能制造等新興行業,近20位來自清華多個院系的教師參加講授研討。同時,還將帶領同學了解清華歷史,探訪清華風物,領略清華品格。

  在課程中,企業學生分成小組輪流走進實驗室,在現場體驗式教學中觸摸科技前沿新知。文科與理科的交叉整合,管理與技術的融會貫通,形成強烈沖擊。通過這門課向企業學生展示清華的人文歷史和清華精神,同時打開一個深入清華其他學院和領域的窗口,不僅去感受大學的獨特魅力,獲取創新和管理靈感,同時也為清華各個學科領域的前沿技術研究的產業化開辟新路。特別是,吳澄院士、范守善院士、張鈸院士、程京院士、施一公院士、尤政院士、郝吉明院士、柳百成院士、朱邦芬院士、莊惟敏教授、姚強教授、顏寧教授等名家大師都曾先后作為授課嘉賓走進《清華探究》的課堂。

  而《行知中國——企業篇》課程由朱恒源、王琨及于春玲三位教授聯袂進行為期半年的精心籌備、策劃與調研。首先,通過課堂教學對中國社會正在發生的商業模式和競爭范式轉變進行了總體回顧,然后通過企業參訪和案例調研增強了同學們對中國企業生存現狀與管理挑戰的切實感受,并結合針對實際企業的互動交流增強以及即時的案例研討分析使得企業學生對理論和實踐產生更清晰的融合思路。課程創新性地采用了行動學習的方式,選擇中國最具典型意義的城市為教學地點,深入制造業產業升級的第一線,通過觀察、思考、交流和分享,師生共同探尋中國傳統制造業智能產業升級的路線。

  而《中國經濟與金融》課程,則由中國頂尖經濟學家白重恩、李稻葵、錢穎一、祁斌等講授。課程主要介紹在國際視野中的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的發展歷史、現狀和未來。通過這門課程,同學們能夠對中國的經濟與宏觀金額環境有一個全方位、多角度的認知,有助于企業家在瞬息萬變的經營環境中做出正確而快速的決策。

  綜合來看,《清華探究》的特點是,清華經管EMBA以清華大學為平臺,利用自己的綜合學科優勢,使得企業學生認知中國前沿科學技術;而《行知中國——企業篇》則是引導企業學生對正在發生的產業轉型,進行深入了解和打開創新思維;《中國經濟與金融》則立足于宏觀層面,啟發企業家學生對未來的思考。因此,這三門創新課程模塊,有助于企業學生對標“四度理念”。

  02

  引領EMBA教育

  在課程體系上,清華經管EMBA去年首創了一個旨在“未來思維、全球智慧、清華底蘊、經管使命”的未來科技項目:未來科技EMBA。該項目在清華經管EMBA課程體系基礎上加入未來戰略、設計創新、尖端科技內容,由經典理論原創人、兩院院士、經管名師、人文大家、業界領袖執教,重塑企業家對宇宙、未來、自然的三重認知,打造科技人文跨界學習、頂級實驗室探訪、科研成果轉化的全生態鏈。項目還會走進巴黎、圖盧茲等地,打造全球獨有的海外模塊,助力企業學生實現向科技型戰略企業家的轉變,掌握核心科技、引領中國未來、貢獻人類社會,化蛹為蝶。

  所謂的未來思維,是指塑造思維張力,培養貫通科學、哲學、文化、藝術的整合性思維;全球智慧指,與全球一流大師面對面,培養創新性的戰略思維;清華底蘊是指,肩負國家使命,培育國之重器,掌握核心技術,領跑新時代尖端強國產業;經管使命是指,權威解讀政策經濟,精準把脈世界級企業的經營管理與科技創新之道。四個“旨在”也與“四度理念”相通。

  基于去年的創新,清華經管EMBA今年還推出了包括金融科技、產業領袖、科創英才等三個新的方向。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新的項目都與國家戰略緊密結合。

  今年2月18日,國家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戰略,目標規劃是,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成為世界級的科技創新中心。在該綱要中,特別是在“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中提出了“推動教育合作發展”。

  其后,在2月23日,清華經管學院在深圳舉辦大灣區數字經濟高峰論壇,重磅發布了就大灣區的《數字經濟與人才發展研究報告》。同時,清華經管EMBA在深圳正式公布“金融科技EMBA”項目。

  “清華以及清華經管在大灣區中的作用不僅僅是配合和參與,而是要深入大灣區,扎根大灣區,甚至可以說是all-in。”陳煜波教授認為。

  距離發布報告一個月后的3月29日,作為清華大學國內唯一的異地辦學機構,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正式揭牌。可以說,國內的EMBA項目中,以清華經管EMBA為匹配清華大學以及經管學院率先布局了大灣區。

  根據清華經管EMBA關于其金融科技EMBA項目的介紹,該項目由清華經管學院和資本市場學院聯合打造,優勢互補的辦學模式。其定位是,結合清華經管學院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學術優勢和人才培養優勢的基礎上,整合資本市場學院在監管層和中國資本市場業內的影響力,并依托深圳和大灣區這一國家整體戰略,培養同時具有全面金融知識和深度科技能力,擁有前瞻性國際視野的專業領軍人才。

  算起來,隨著2019年即將結束,中國的EMBA教育的發展也將跨入第18年的時間門檻。作為國內EMBA項目的重要旗幟,清華經管EMBA的基于“思想的深度和眼界的寬度,決定中國企業家的高度和生存的長度”的辦學精神體現的價值,對于中國的EMBA整體教育帶來反思,也具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