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11月18日消息 2019英國《金融時報》(FT)全球EMBA百強榜單最新發布,中國商學院表現持續亮眼,在保持較高的進榜率的同時,有個別EMBA項目在排名中跳躍式提升,也有中國的新項目入圍。

       EMBA全球百強競爭是《金融時報》商學院課程排名中競爭最為激烈的榜單,全球各大洲著名商學院悉數到場,一爭高下。今年,調研團隊對部分指標和權重作了細微調整,又加強了學校自查、第三方調研和校友評定的深度、力度和強度,所以榜單比往年延后了一個月揭曉。

  在2019年最新發布的榜單上,中國(包括香港地區、澳門地區和臺灣地區)舉辦的EMBA項目中:

  全球前5的項目被中國商學院主辦或參與主辦的EMBA項目占領3席,占比60%。他們分別是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合作EMBA(位列第2),由哥倫比亞商學院、香港大學商學院、倫敦商學院三院聯合創辦的EMBA全球-亞洲項目(位列第4),由中國政府和歐盟聯合創辦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全球EMBA(位列第5)。即使不是中國院校參與主辦的第1名法國HEC Paris 國際EMBA項目和第3名HEC Paris、倫敦商學院和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聯合舉辦的Trium全球EMBA都在國家一欄明確寫入中國。全球前5的項目全部與中國有關;

  中國共有7家EMBA項目進入全球15強,占比47%;除位列前5的項目外,還包括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位列第7),清華大學-INSEAD雙學位EMBA(位列第9),上海交通大學安泰EMBA(位列第11)和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凱瑞金融財務EMBA (位列第12,表現最為亮眼,從第25位顯著提升到第12位);

  共有18家與中國密切相關的EMBA項目進入百強(包括有中國主辦院校、海外院校設有中國校區而且EMBA課程明確在中國校區開設模塊、或者項目在榜單國家欄位明確列出中國的項目),其中13家有中國主辦院校。相較于2018年,中國EMBA項目有進有出,個別中國著名商學院的中文EMBA沒有排入本年度榜單,中山大學嶺南商學院EMBA首次上榜(位列第93);

  大陸地區有6家中外合作項目進入30強,中外合作項目表現非常穩定而且持續向好。

  中國EMBA項目除了總榜成績閃耀,在單項排名上也有不俗的表現:

  在國際師資比例的單項排名中,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凱瑞金融財務EMBA項目以95%的比例排名全球第3,中國第1。

  薪酬水平榜單中,香港科技大學-Kellogg EMBA項目以513,014美元的人均年收入繼續衛冕該單項榜單第1;中國大陸的幾個入圍EMBA項目薪酬的絕對值都有所增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全球EMBA項目以446,495美元的人均年收入位列全球第3;上海交通大學安泰EMBA以410,565美元的人均年收入排名第4,成為薪酬水平榜單項排名第1的中文授課項目。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凱瑞金融財務EMBA377,608美元排名第6;清華-INSEAD項目372,808美元排名第7;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以371,824美元的人均年收入排名全球第8。從歷年排行表單比較得出EMBA畢業生的絕對薪酬在亞洲的增長水平相當迅猛。

  薪資增長率方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EMBA項目以117%的增長率排名全球第2,這一增長率較之去年的107%又有顯著提高;復旦大學-BI(挪威)在職MBA項目以107%的薪資增長率排名全球第3。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EMBA項目作為中文項目連續七年在權威全球排名中取得穩定且優異的成績,領跑本土商學院;

  英國《金融時報》EMBA排名是全球公認的商學院課程排名體系,也是高級管理人員評價商學院品牌和課程質量以及選擇EMBA項目的重要依據。從《金融時報》發布的信息看,今年的榜單數據基于各商學院提交的數據及對其2016年畢業的學員調查得出,這些數據衡量了校友們自畢業3年以來在職業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薪酬、職位、個人成績,對學校經歷的滿意度等方面,也反映商學院的學術和國際合作水平。自2018起,該排名特別添加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單項指標,提請全球各大商學院注意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教學、傳播和餞行。中國的兩家中外合作辦學EMBA項目做得非常出色,清華-INSEAD項目列全球13位、中國第1,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凱瑞金融財務EMBA列全球21位、中國第2。這兩個項目在企業社會責任的單項排名上大幅度領先中國所有入圍課程。

  對于近年來中國商學院取得的長足進步和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與美方合作的項目躋身全球一流項目行列,尤其是項目在企業社會責任上的不俗表現,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院長李扣慶教授感到十分欣慰。他表示:“商學院旨在通過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的商學教育,造就能擔當促進社會發展重任的英才。學院在積極開展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會計口述歷史、職業誠信教育等工作的同時,始終堅定認為,培養能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是學院最重要的責任。學院與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凱瑞商學院一起,在著力加強學生的金融財務專長培養的同時,積極強化學生適應數字化和國際化發展需要的能力;在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大力建設第二課堂;在不斷豐富學生在讀期間學習內容的同時,積極構建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大家庭終身學習平臺。所有這一切,目的就是要造就更加有擔當、有底線、有競爭力的人才。”

  商學院業界研究媒體商學院大百科總編輯趙鷹對業界保持常年追蹤。她表示:“近年來中國商學院,尤其是EMBA項目在國際排名中名次的明顯走高并不是偶然的,是有扎實根基的。商學院大百科觀察到,中國的這批EMBA項目在堅持學術目標的同時,保持市場敏感度,針對中國的企業家和高管需求不斷調整課程設置,提升學生體驗。學生入學不僅學知識,還加入例如教練(清華-INSEAD雙學位EMBA)、行動學習方法-帶著自身項目來學習(法國里昂商學院-北京郵電大學合作EMBA)等方式,試圖幫助學員提高認識,改變行為,從而回去帶動企業的成長。這些新元素的加入,包括做專業領域拓展(上國會-凱瑞|金融財務EMBA),包括持續堅持國際化(中歐建立了瑞士蘇黎世校區和非洲加納的研究和教學基地進一步擴展全球市場,并全線改造原有的全球EMBA項目,使學生有更多走出去的機會),都是這些項目持續成長的重要因素。這些新鮮元素的加入很受學生歡迎,而這些元素在傳統的EMBA發源國并沒有配置,這體現出中國的EMBA項目更加愿意創新。國人可以預期,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中國EMBA項目進入《金融時報》的全球百強榜單。如果一個EMBA項目沒有顯著的戰略轉型,也沒有明顯的課程體驗的提升,它不僅在排行榜上的名次會下降,也會逐漸被社會需求邊緣化。新興、動感、有活力的、滿足前沿需求、不追求規模的EMBA項目正在逐漸被市場所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