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下稱“中歐”)開設創業學課程是在2000年,當時從哈佛商學院過來的外方院長注意到哈佛已有很多教授開始進行創業學的相關研究和教學(哈佛商學院約有220多名老師,到目前為止涉及創業學領域的有40多個)。這門課首先在EMBA學員中間獲得好評,他們當中有很多民營企業的創始人,還有不少準備創業的人。

2001年時,中歐從西班牙某個財團獲得了一筆600萬歐元的風險投資基金,專門用來支持商學院學生在校期間的創業計劃。但可惜的是,當時由于互聯網泡沫剛破滅,而商學院的學生由于稀缺性就業形勢頗好,沒有幾個人想去創業,這筆基金放了三年也無人問津,后來西班牙方面就終止了這項合作。


不過,中歐的創業學課程一直保留了下來。據副院長張維炯介紹,在課程設計上有四個特點:首先,非常注重整個創業流程當中需要注意的要點;第二、包括很多創業當中決定成功的因素;第三、聘請了很多企業家到學院來,講他們的創業感悟和成功經驗;第四,學院還組織學生商業計劃比賽,搭建溝通平臺,把創業家和風險投資機構邀請過來,一起交流。


中歐開設創業學課程到如今已經十個年頭了,目前53名全職教授中,有6位從事和創業學相關的教研工作。張維炯對《創業邦》記者說,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創業類課程已經成為該校最受學員青睞的課程之一。


《創業邦》:我們了解到,中歐目前興起了一股有關創業學的浪潮,您能否具體講一下?


張維炯:從去年開始,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發生了變化,創業學的受歡迎程度進一步提高,已經成為我們學校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我們現在把它變成了必修課,相關的授課老師也在逐步增加,以滿足需求。


《創業邦》:可以看到,現在很多商學院都開設了各種不同的課程,比如EMBA、EDP等等,您認為對有學習需要的創業者來說,參加什么樣的項目更合適一點?


張維炯:我認為,很多課程都不錯,具體應該參加什么班,要看創業者個人的具體情況。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創業者對于知識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比如企業剛剛做起來的時候,根本沒有多少時間來潛心學習,這時可能參加短期培訓班會立竿見影。不過我希望他們能在創業之前就來學習,可能會更有幫助。因為創業失敗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有90%的企業都不會成功,只有進行系統的學習以后,才能在創業過程中避免很多錯誤。成功者都是偶然嗎?我看未必,成功的企業除了有很多很好的機會,他們很多人也系統學習了管理理念。我個人認為,系統地掌握了這些知識以后,再去創業,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創業邦》:您認為如今中國的創業者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其中又有哪些是可以在商學院中習得的?


張維炯:創業者越來越多,而成功的企業家往往有幾個特點。其一、他能夠發現并抓住機會,在市場競爭過程中,這是很重要的能力,大家都能看到機會,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發展起來;其二、有能力取得自己所需的資源,有了機遇,就要調動資源來做事;其三、能夠找到一起合作的團隊,創業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一個人的能力很有限,要團結起來一批人,同甘苦、共患難;其四、決策力、執行力和直覺,在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轉折點、突發事件,你該怎么辦?這需要創業者馬上做出選擇。


另外還有兩種特質:第一,敢冒險,如果不敢冒險那就創不了業;第二,不怕失敗,創業者需要有一種堅忍不拔、絕不放棄的毅力,遇到困難時能堅持下去。


前面四個特點,我認為商學院能總結出很多方法,可以進行學習。但是后面兩種特質,商學院無法教授,這和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成長過程有關。所以,商學院本身要弄清楚,在培養創業者的過程中,能做什么,做不了什么,在挑選學生的時候就要注意。


《創業邦》:您覺得自身沒有成功創業經歷的老師,是否可以教授創業學?


張維炯:按慣常的思維來說,最好是由成功的企業家來授課,但實際上很難取得好的效果。因為企業家一般都是在某一行業、某一個階段做得好,這不能代表他在其他行業、或者可以在很長的時間里持續做得好。相比之下,老師有個優點,能和很多企業家進行交流,就能匯集數百個企業家的創業經驗,然后借助先進的工具進行總結,再用大家都能聽得懂的方式進行傳授。


《創業邦》:您認為現在中國的整個創業環境如何?


張維炯:現在要比以前更好,有幾個原因:第一、整個社會對創業者的看法和評價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創業者的社會地位相當低,現在承認企業家是整個社會當中最稀缺的資源之一,他們是推動整個社會發展最強勁的動力之一。


第二、很多條件都大為改善。比如原來國內有很多行業,對于民營企業是有準入門檻的,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現在基本沒有這方面的限制了。


第三、過去幾年當中,由于金融創新,像風險投資或者私募基金發展得都比較快,也給很多創業者提供了融資幫助。以前的創業者想籌集資金是非常困難的,完全靠向親戚朋友一點點湊。


《創業邦》:您認為未來中國的高成長企業會在哪些領域里產生?


張維炯:我的看法是,將來能夠主導行業發展的,往往是那些在商業模式上創新的企業,還有就是那些非常頂尖的技術突破,這也是今后的發展趨勢。當然可能有企業會不斷地在產品上面創新,但是我認為商業模式和頂尖技術的創新,今后對整個社會的推動力更大。像關于商業模式的研究,商學院的老師研究得就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