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五法包括求同法、求異法、求同求異并用法、共變法以及剩余法。
前面的文章中已經介紹過了在考試出現的概率比較大的是求同法、求異法和共變法,但是相對較為冷門的剩余法也是完全可能會出在選項中的,為了不被如此“高冷”的考點搞得措手不及,我們接下來就好好探尋一下這位的真面目吧!
一、 什么是剩余法?
剩余法是尋求因果聯系的歸納方法之一,基本內容是:已知復合因素(A,B,C,D)是復合現象(a,b,c,d)的原因,又已知B是b的原因,C是c的原因,D是d的原因,那么剩下的A就是a的原因。
不愧是專業的百度百科,說的話都是如此晦澀,來咱們“簡單點,說話的方式簡單點”,舉個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例子來讓大家康康:
小華的語文、數學、英語三個科目的成績提高是因為劉老師、王老師、李老師三個老師的輔導,現在已知劉老師的輔導只能讓小華的語文成績提高,王老師的輔導只能讓小華的數學成績提高,所以可以得出結論小華英語成績的提高是因為李老師的輔導。
這例子一說完,大家應該豁然開朗了吧?實際上用五個字來概括剩余法的特點:余果求余因。
二、 運用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問題?
說完了剩余法是啥,就該看看使用說明書了,來一起跟著我往下走:
首先啊,在一對一模式下,由于剩余法涉及多個原因(例:三位老師的輔導)和多個現象(例:三門科目的提高),所以在運用剩余法時已知的原因與現象的對應關系一定要確保正確(劉老師和語文成績、王老師和數學成績這兩組對應關系得靠譜),否則得出的結論(李老師和英語成績)就不可靠;
另外的情況就復雜一些,如出現一對多,多對一時,(真題大抵不會考到這個難度)即復合原因導致復合現象,可能存在其中一個原因對應復合現象的某一部分,也可能是某幾個原因的綜合對應復合現象的某一部分或某幾部分,簡單來說就是并非原因和結果一一對應,所以在運用剩余法是不可直接一對一找對應聯系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剩余法歷年來考得非常少,在歷年真題中也只在相似比較的題目的選項中考察過,所以實在是冷門。
三、例題分析
理論說完了,咱們牛刀小試,趁熱打鐵,以2010年管理類聯考綜合試卷的邏輯第30題為例:
化學課上,張老師演示了兩個同時進行的教學實驗:一個實驗是KClO3加熱后有O2緩慢產生,另一個實驗是KClO3加熱后迅速撒入少量MnO2,這時立 即有大量的O2產生。張老師由此指出:MnO2是O2快速產生的原因。以下哪項與張老師得出結論的方法類似 ( )
A. 同一品牌的化妝品價格越高賣的越火。由此可見,消費者喜歡價格高的化妝品。
B.居里夫人在瀝青礦物中提取放射性元素時發現,從一定量的瀝青礦物中提取的全部純鈾的放射性強度比同等數量的瀝青礦物中放射線強度低數倍。她據此推斷,瀝青礦物中還存在其它放射線更強的元素。
C.統計分析發現,30歲至60歲之間,年紀越大膽子越小,有理由相信:歲月是勇敢的腐蝕劑。
D.將鬧鐘放在玻璃罩里,使它打鈴,可以聽到鈴聲;然后把玻璃罩里的空氣抽空,再使鬧鐘打鈴,就聽不到鈴聲了。由此可見,空氣是聲音傳播的介質。
E. 人們通過對綠藻、藍藻、紅藻的大量觀察,發現結構簡單、無根葉是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D
【解析】從題型上來看,本題屬于相似比較類的題目,尋找論證方法與題干相似的選項。題干的兩個實驗,區別在于有沒有加MnO2,其他因素都是一致的,結果加了的O2產生快,沒加的O2產生慢,根據看過我們之前的小伙伴們肯定可以得出結論題干運用的是求異法。
現逐一分析選項,之前學過的穆勒五法中的老朋友都再次與我們見面了:
選項A運用的是共變法,選項D用的是求異法 ,選項C運用的是共變法,只有選項E略微陌生。在這里老師要告訴大家其實選項E運用的是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其實即使你不知道E選項用的具體方法的名稱,只要能發現跟題干的模式的差異性就足夠了,一定要記住,得分是王道哈)。
最后,我們來看一下B選項,對咯,B運用的正是剩余法,這里B選項描述到“從一定量的瀝青礦物中提取的全部純鈾的放射性強度比同等數量的瀝青礦物中放射線強度低數倍”,我們自然好奇這個差異是如何產生的呢?故推測瀝青礦物中存在其他比鈾放射性更強的放射性元素,運用的就是剩余法。
好啦,這期就告一段落啦,大家肯定已經學會了剩余法,意猶未盡的話去找找生物書里面的實驗,看看還在那些例子中能看到剩余法的影子呢?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