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模態判斷是考研邏輯科目里的一個必考知識點,也是許多考生的備考難點之一。下文中社科賽斯MBA輔導老師就為考生詳細講解這一知識點,希望對考生復習有所幫助。
一.什么是模態判斷
模態判斷是陳述事物情況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判斷。例如:
①兇手必然有作案時間。
②明天可能不下雨。
表達模態判斷必須有模態詞,模態判斷都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態詞。模態詞有時在判斷聯結詞之前,有時在主項之前,有時在謂項之后,這主要是依據要表達的內容與表達習慣來定。例如①可以表達為“必然兇手有犯案時間”或“兇手有作案時間”這是必然的。
模態判斷有四種類型
必然肯定判斷。必然P,“必然下雨”
必然否定判斷,必然非P,“如必然不下雨”
可能肯定判斷,可能P,可能下雨
可能否定判斷,可能非P,可能不下雨
二.模態判斷的真假
模態命題有其真假,不過它與命題邏輯中講的真假是不同的,在命題邏輯中,命題的真假,可以用真值表來刻畫,而模態判斷由于有模態詞,所以不能用真值表來表達其真假。在模態命題中引入了“可能世界”來刻畫其真假。所謂可能世界,是指能夠為人們合乎邏輯的設想出來的各種場合。現實世界只是許許多多可能世界中的一個可能世界。
“可能世界”是由萊布尼茨首先提出的,按照萊布尼茨的觀點,根據P在每個可能世界中的真假,就可以確定“必然P”與“可能P”的的真假。
當P在所有可能世界為真時,必然P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
當P在所有可能世界為假時,必然非P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
當P至少在一個可能世界為真時,可能P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
當P至少在一個可能世界為假時,可能非這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
依據模態命題的真假,可進行模態判斷之間的推理,從而形成了模態對當關系,模態對當關系是考生難以理解的內容,若考生難以理解,則在實際的做題中,可依據性質判斷的對當關系來理解模態對當關系,以簡化對模態命題的理解,以達到快速解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