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定位不清引發的企業內部資源爭奪或浪費——一家發展十幾年的中小企業問題診斷

  觀點:戰略方向的準確和資源投入精準,且快于市場一步進行定位或定位調整,才能贏得發展

 
  “是該與外部資源合作,還是自己內部成立部門或崗位呢?是該把資源投向這里呢,還是繼續在原來的凌辱增加投入……”企業資源規劃和部署上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過程。大企業可以通過試點多手段并行推進,擇優推廣;小企業則需要謹慎決策,確保有限資源投向的正確性。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圍繞目標,決定資源投入方向和投入數量的就是企業戰略。
 
  企業的發展必然是一條曲線,到達頂峰后再向下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在這個周期中要么通過科技手段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贏得曲線跨越拐點二次向上延伸,這需要的是行業有科技的助力;要么舍去無法逆轉的必然下降的曲線,將資源投入到新的生產曲線上,實現無縫的迭代更新,這需要的是企業家的魄力。
 
  無一例外的,要實現企業原有生命曲線二次拉升或者順利創新迭代另一跑到上,必然要通過有效的戰略規劃,部署資源,找準技術切入點和創新變革點。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企業家有戰略決策眼光,清楚分析企業所在行業發展時間,提前預支未來可能出現的機會和競爭危機,提前布局,保證戰略方向的準確性和資源投入精準性。
 
  戰略方向的準確性和資源投入精準性,這就是企業定位。
 
  下面是一個關于一家中小企業(屬于咨詢行業)由于定位不清晰,而出現的資源布局混亂、內部資源爭奪和浪費的真實案例。
 
  案例:一個小企業在模糊定位中生存發展的十三年
 
  1-最初的最初,抓住一個市場機會,復制成功的方法,贏得積累(企業存在前3年)
 
  商業環境中機會大小不一,且變化莫測,找到市場機會是開始的第一步。很多小企業在開始發展之處,找到立足點,也就是所謂的找到了第一桶金,這個時候一般不會去思考,自己的定位是什么,而是沿著迷霧中看到的路徑,用前期同樣的方式去復制,贏得發展初期的積累。
 
  這是在行業和市場競爭早期,且商業模式比較簡單,善于做生意且具備生意買賣的頭腦就好。
 
  2-行業在發展,時長在發展,企業也在隨著發展而發展(企業發展第3-8年)
 
  隨著發展,老板漸漸知道應該跳出企業去看行業的發展。一方面市場環境在發展,客戶營造了多元競爭PK,公司在發展中被動遇到各種各樣的競爭對手,有的比自己強;有的比自己弱,有的跟自己有交叉又不完全重合..…;另一方面行業本身規范性和技術性也在提高,原有的資源組合模式會出現了客戶不滿意現象,原有的業務流程在執行中容易出現紕漏或職責不清的問題…..
 
  這是在整個行業市場發展期,與競爭對手間尚能還是相安無事,有競爭但是資源爭奪不明顯,都“夠吃”,每個企業整體收益還是在向上遞增的。這個時期是企業按照客戶需求稍微調整業務流程、進行標準規范就好。
 
  3-行業發展迅速,無序的嘗試,資源部署分散且滯后,企業停滯不前(企業停滯第8-12年)
 
  互聯網高整合的效率推動,新科技的創新推動,新生企業財富的積累速度比傳統企業速度快上3-5倍,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同樣這家企業所在的市場環境也經歷了巨變:1)客戶對于品質要求更高,需要的是高價值的資源;2)行業細分越來越細,競爭對手從原來的同類型的企業變成更加交叉多樣化;3)一些立足行業但是完全不同的產品形式的企業出現,整合各類資源,直接利用線上平臺銷售;4)同時個人IP化的產品也層出不窮,一躍成為更讓人艷羨的小而輕的盈利模式……
 
  在這個環境下,這家企業意識到環境的變化,因為這個時候在原來的資源模式下,似乎效率過低,且人員耗損比較嚴重。于是老板覺得應該抓住機會進行變革,創造新的贏利點:開發線上平臺,培養低端資源輸出,引入高端資源輸入、跨行業拓展業務……,各種嘗試,但是不見效果,還是在原來跑道上繼續著
 
  這是在整個行業市場高速變化和洗牌期,企業前期發展期積累的有限資源分散使用,看似贏利點增加了,看似有成效;企業多方向發展,員工必然隨之增加,迫切需要變革方向能有產出,因為現金流問題會暴露……
 
  4-企業多方探索無效,停滯不前,危機出現,決心改革,可同樣舉步維艱(企業求變革第12-13年)
 
  企業規模已達到100人左右,企業收益還在2500萬左右徘徊,連續3年不見增長,可企業利潤出現明顯下降。浮在底層的問題出現了,這時候老板覺得必須要痛下決心進行變革了。面對內憂外患的一攤子,開始大刀闊斧的要在企業組織結構、工作流程、產品形態等方面的發改革。
 
  首先進行企業問題深度分析調研,發現問題如下:
 
  1)戰略模糊、不清晰,變動快;向下層傳遞不足,尤其員工層基本感受不到;
 
  2)員工工作沒標準,企業缺乏價值主張,能者多勞,因為干多干少一個樣;
 
  3)部門各自為政,資源沒有很好整合,力沒有出一孔;且內部資源競爭明顯,利自然沒法實現最大化;
 
  4)老員工流失嚴重,看到不到發展前景;企業內部“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明顯(新員工低薪取代高薪老員工);
 
  5)客戶滿意度下降,企業沒不到核心的優勢點…..
 
  于是開始進行內部決策調整:
 
  1)開始戰略思考,重新組建管理團隊;
 
  2)聚焦服務和產品。重新梳理組織架構,組建分公司和事業部,聚焦屬地化服務和研發高質量產品;
 
  3)聚焦服務和產品。提出新的服務標準和專業規范;
 
  4)聚焦服務和產品。提高內部培訓,優化和提升整體內部資源。
 
  半年下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如下:
 
  1)產品和服務改變不是一朝一夕,且目前現有人力資源無法實現;
 
  2)既有的資源有限,在生存面前,還是一如既往的將資源投入既有市場;
 
  3)面對企業內部分散的資源投入,管理班組缺乏魄力,不知道如何舍棄,如何才是真正有效的變革推進;
 
  4)很多政令下去,員工執行觀望多,一致的執行力度不強……
 
  這是在滯后行業變革下的企業變革,看似從內部做動作了,但是觸及本質的市場定位沒思考。是還繼續在現有的競爭細分中做到NO1或NO2呢,還是重新找準方向“壯士扼腕“般清洗呢,還是模糊的。
 
  思考:這個看似健康但發展維艱的企業,問題出在哪里?
 
  本質問題:企業自始至終發展缺乏定位,且錯失了聚焦資源,定位發展的最佳時機。具體原因如下:
 
  1)企業發展之初到后來發展十二年,一直摸索前進的,對于企業自身環境了解不足,且缺乏戰略定位、缺乏戰略運營管理能力。
 
  對于小企業來說,企業成立之處可以不去思考戰略,只要找到方向,復制產品和服務方式,組建一個20人左右的高效團隊,這個是小而輕且快速發展的時期;但是隨著企業發展壯大,“找準市場,有效的組合資源,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是必須具備的戰略運營能力;
 
  2)在發展的第三階段企業在嘗試進行變革時,老板有想法,但是方向混亂,且推動中層運營實現上不足,一直在嘗試,一直在浪費資源,但是沒有清晰的目標定位和運營落實計劃。
 
  對于企業來說,戰略是前進的方向,運營是實現戰略的手段和方法。定戰略在高層,戰略運營在中層。高層作為小企業來說就是老板,由于人財物一手抓,導致他在戰略制定上過于隨意,什么方向都試試,且一貫思維是尋求“短平快”的盈利模式,如果前期投入消耗過大,自然就很難堅持;作為中層而言,都會有自己舒適區,尤其當上層變動過于隨意,切收效不大時,自然執行起來打折扣。
 
  3)錯失了戰略定位最佳時期,原來的跑道上固化的資源和方法“慣性大”,變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
 
  戰略變革推動最核心在于整合資源;同樣戰略定位也是應該立足現有資源找到最有效的定位;企業固有的盈利模式和存在的資源已經在原有的跑道上,發展了12年。雖然相對而言,也只是也中小企業,但是要調整起來,還是需要“經營者的魄力”和“死中求生的精神”,如果還是“猶豫猶豫”,舍不得眼前的小利,畢竟原來的市場份額還是在的,只是被邊緣化了;舍不得就有的情誼,因為好的資源基本已流失,留下來忠誠員工,一半是忠誠,一般是資質平平,擔當不起推動變革的力量。必然是一種“慢性的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