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100年前,1908年4月8日,33名企業經理進入哈佛大學,世界上第一個MBA課程由此誕生。當時的MBA學生只需修習經濟學、會計學和商業合同課,兩年后僅有8名學生順利通過考試,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100年后的今天,MBA課程早已遍布世界各地,每年培養出近50萬工商管理人才。MBA課程本身也發展成擁有十幾個學科、上百種類課程的龐大群體。無論在校園內還是在社會上,MBA都是一門顯學,為有志從商的精英們提供平步青云的第一個臺階。
財富500強企業的CEO中,有近1/4擁有MBA或類似學歷。美國大型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中,有40%擁有MBA學歷。華爾街投資銀行的新招員工中,超過一半擁有名校MBA學位。 MBA學位,無疑是許多商界、金融界成功人士的一個象征。
不過,MBA課程內容如何幫助這些人士取得成功,卻是見仁見智的。三年前,一家投資銀行曾對持有MBA學位的員工作內部調查,發現課堂所學其實與工作時所用相去甚遠。但是擁有名校MBA學位,的確是進入好的領域、好的公司的敲門磚,是從眾多應征者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幾乎所有一流企業每年都在名校招募畢業生(campus recruitment),作為爭奪未來精英的重要一環,高額工資之余還許下簽約獎金。
同時,MBA課程為畢業生編織出巨大的社會、商業關系網。從同班同學到年齡相差幾十歲的校友,網絡從來都是學生中進入社會的一個倚賴,而MBA學生往往將這層關系網發展得最遠、運用得最多。 MBA學生在商界的成功率相當高,課程、訓練當然是重要的原因。它們的招生門檻高,生源豐富也起到關鍵效果。招收精英、培養精英、產出精英是MBA長期興旺的良性循環。當然,大量的捐款也使商學院的資源比較豐富,留得住好的教授。
不過白手起家的第一代成功企業家中,MBA學位持有人的數量并不多,倒是中途綴學MBA中出現了比爾•蓋茨這樣的名人。某種程度上,這反映出MBA培養的是職業管理人,不是企業家、發明家。
MBA課程中,系統性、理論性有余,鼓勵冒險性不足。學??梢詡魇诜治瞿芰?,卻難傳授判斷能力;學??梢詡魇谥R,卻難傳授實踐;學校可以傳授專業,卻難傳授發明;學校可以傳授企劃策略,卻難傳授領袖才能。盡管MBA課程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它和其它學科畢業生相比,商業知識面仍算寬闊。入學前必須有實踐經驗的要求,也使得學生的目標性、主動性好過其他由大學直接升上來的研究生。商學院MBA班目前仍然是為全球商界、金融界提供新鮮血液的最佳產地。這個在學生報考的踴躍程度以及畢業生在公司面試受歡迎程度上略見一斑。
在哈佛大學取得一個MBA學位,兩年的課程需要86,000美元,畢業生的中位數年薪為115,000美元,平均簽約獎金達20,000美元,工作三年后的平均年薪(不含獎金)為170,000美元。在美國,MBA學位平均入職時收入,較其它同等學位持有人的高40%,媒體/娛樂、金融/銀行兩個行業中,MBA對非MBA的收入差距最為突出。擁有MBA學位人士畢業十年后的平均晉升情況,也明顯好過非MBA碩士畢業生。從生命投資角度看,投資于MBA學位似乎是值得的。
中國內地的MBA課程是近十幾年興起的新事物,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在1991年9所高等院校正式開辦MBA課程后,至2007年已有127所MBA招生院校,共錄取14624名MBA學生。
師資是內地MBA課程的瓶頸,教學理念更成問題。國內MBA教授素質參差不齊,濫竽充數的遠多過合乎標準的、敬業愛教的。中國的MBA課堂上,時常有國際一流學者客串授課,但是系統性不足,連貫性欠缺是通病。課程與案例照抄國外,完全無視中國與美國之間國情的不同、商業文化的不同、企業結構的不同?!跋蝈X看”在全世界[FS:PAGE]MBA課程中都可以見到,但是中國的不少學校則將其發展到誤人子弟的地步。有商學院請國外著名學者擔當院長、系主任,但是對方一年僅有1-2個月在華,實際管理效果并不理想。筆者看來,內地的MBA課程不僅難同國際一流學府競爭,連與香港、臺灣的同類課程相比也有顯著差距。
“拿來主義”、“速食文化”、“金錢第一”,成為中國MBA課程的癌癥。如果筆者有大學畢業的子女,一定不會送去讀中國的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