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人世間,有太多比成功重要的多的事要我們珍惜體驗。先珍愛自己,才能貢獻社會價值。
我們都有過工作狀態不好的時候,但狀態不好時,我們也很少能得到同情。員工狀態不好時,做為Ta身邊的同事,Leader,管理層更多的是著急。是啊,現在的壓力都這么大,誰能停下來等你呢?公司壓力也很大,別人都行,你怎么就不行呢?這員工這樣的行為引起關注,絕大部分人會覺得他就是個loser。員工狀態不好,最多自我調節,實在不行跳槽就是了,可是大家又都覺得工作不行跳槽實際上也是loser的表現。強者應該迎難而上的。
中國社會并沒有太重視心理壓力的問題。我們小就被教育出人投地,成王敗寇,朋友圈都是勵志向上文為主打,什么“你的不自律正在毀了你,”打開新聞就是首富如何如何,XX才俊怎樣怎樣,普通人的故事受追捧的是“如何逆襲”,“我如何從5000元到50萬年薪”,普通人的代名詞就是Loser,大家都不想做普通人。翻開微信主流是,“要么成功要么死。”“不優秀的不如死”,說起抗壓,我們宣傳的都是“馬云當年考三次大學,找KFC工作都不成功...”"劉強東當年工資發不出頭發都急白了...”成功者才有資格說壓力,哪個成功者不是頂著無限大的壓力才成功的呢?
曾經我們也有過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時候,在與這個世界互動動過程中,慢慢我們會發現這樣的路并不太順暢,世界都是崇尚強者,比較漠視失敗者,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的少。這很少有人會同情一個所謂一事無成,扛不住壓力的普通人的,包括我們普通人自己。
這是個焦慮的時代,每個人都擔心被世界拉下,我們每天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可是工作生活中總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其實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壓力巨大,緊張焦慮的時候,否則就不會有終身學習成流行語了。
我們學得越多,知道越多,就會發現我們越平凡,世界上總有那么多牛人讓我們望塵莫及。工作上,身邊總有人舉重若輕,讓我們深感自我無能無力。平凡的我們焦慮時該怎么辦呢,
1、要有自我認知。
及時知道自己心理有壓力,每個人承壓能力不一樣。人的差異很大,但承壓總有極限,所以首先要有自我認知。
承認個體差異。每個人承受力就是不同,有時候真不是雞湯就能解決問題的,誰都想積極向上,但有時候真是做不到。有進修需要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一時失利不代表什么,誰不是屢敗屢戰的呢。生活總是要向前的,再大的痛苦時間也可以治愈。
如果一直持續的抑郁,不開心,焦慮,就要引起重視了,不能任由自己下去,要進行自我干預。我自己的方法是把自己想成自己的孩子,不再逼自己,換個角色,想想自己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遇到有些事,會怎么對待自己呢,總不會逼Ta吧。
2、了解自己的目標,設立工作的意義感。
了解自己,不能放縱自己憂慮下去,人在懷疑工作為什么,活著為什么的時候,往往是你失去了目標和方向,沒有工作的價值。
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而不是這個世界的外部標準,我們總生活在一個外部標準的世界里,什么為成功,什么是失敗都標上了明確可外部衡量的數字。我們要在30歲前結婚,要在結婚前有房有車,要年薪XX,40歲前,如果能達到每個標準會讓我們無所適從,覺得精疲力盡也很正常,要認識到外部世界的標準未必是我們自己真正的目標,但自己的目標一定只有自己才能確定。我們可以借助一些外在的工具,但我們更要選擇與自己對話,不斷把不重要的外部標準放下,慢慢聚焦到自己能達到,愿意為之努力,又樂在其中的標準上。
3、管理自己的精力。
對于知識工作者,管理精力比管理時間更重要。
越是壓力大,焦慮的時候,狀態不好的時候,要讓自己動起來。運動,讓生活保持一定的節奏,用動代替靜,提升自己的精力水平,身體越弱越懶,精神就越弱越疲。
現代社會節奏快,越來越多的線上交流取代了線下交流,游戲的世界也成了另一個平行的虛擬世界,亦幻亦真的世界會更易讓人厭倦現實生活,逃避現實的壓力。
多和外界交流,我曾經建議過,哪怕再宅,每周休息日也應該抽個半天出門,身邊要有煙火氣,讓自己和生活的聯系更緊密些。我也喜歡一句話:“吃飽了才能干”,只有我們照顧好肉身,才有精力照顧精神。
我們要盡量讓自己發現現實世界的美好,和這個世界的聯系越緊密才能越熱愛。要主動發現欣賞現實世界的美好和小確幸。
4、建立自己生活和工作節奏,建立儀式感。
儀式感有利于我們建立習慣,無需太強的力量損耗(自制力,意志力)就能自動自發的進行。建立自己的生活工作節奏,有固定的運動,良好的飲食保持精力,定期還要有固定時間自己回顧,審視自己的行為。用好習慣代替壞習慣,其實悲觀,焦慮有時候也是一種習慣,如果我們有更良好的代替行動,形成凡事理性思維,積極心態的習慣。
學習也是一樣,現在人都有學習焦慮癥,其實知識體系的建立是個系統工程,絕不是讀幾本書,看聽些碎片信息就能建立起來的。建立自己的節奏,和自己比,不要設立不切實際的比較對象。每天能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就會越來越掌控得住知識越來越牢。
5、要找到自己的減壓流程和方法。
壓力大時,我自己主要方法是列list,列出所有要處理的事件,要面對的問題,列出最壞的結果,看看自己能不能接受,如果能接受最壞的結果,就努力不讓最壞的結果發生就行了。
然后把這個問題拉長時間維度,問自己一年后,三年后,十年后對自己的影響,十有八九是毫無影響的,就釋然了。
此外,我有寫作的習慣,凡事寫下來,整理思路,也能減壓。
還有冥想,這是一種心理體操,讓自己進入什么都不想的狀態。
6、讀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學習如何自醫。
心理學是每個人必備的知識,無論什么狀態,多了解一些心理學的分析方法都是有益的。
7、求助專業人士
如果心理嚴重壓抑,一切都不管用時,確實不是自我可以調節過來的時候,要求助專業人士。尤其是特殊時期,如產后抑郁,或感到自己特別鉆牛角尖到無法控制時,一定要去找專業醫生。
人生病了,大家都能體諒,會讓他去看醫生,但精神生病了,大家的觀點還停留在自己調節的地步,社會普遍共識是人要更堅強才能贏得大家的尊重。其實精神上生病也是一樣,精神上的亞健康和身體上的亞健康一樣要自我調整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但真的到了不健康,生病的地步就一定要求助于專業人士。
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普世的價值未必適用于每個人,不一定每個人都要追逐普世意義上的成功才是成功,熱愛生活吧,哪怕不算成功,認真生活也有價值。壓力不可能沒有,焦慮也會和我們共存,只有認識自己,有自己的處理體系,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
成功啊,有時真是害死人,其實社會發展的標志就是多樣化,社會要能寬容尊重個體的不同。即使我們不能控制別人,我們至少能關愛我們自己和身邊的人。對自己,對家人,對同事,都多一點關愛,商業社會冷酷公平,無可厚非,可是人之所以進化為文明人,不就是和叢林中時不一樣,能包含個體的多樣化嘛。無論公司HR,還是員工的直接Leader,在對待員工上更要有一定的寬容之心,如果不能再和適應工作的員工共事,就算采取行動也盡量關愛到人的面子。
人世間,有太多比成功重要的多的事要我們珍惜體驗。先珍愛自己,才能貢獻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