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2016年,中國海外并購一片火熱。根據彭博社數據,當年中國海外并購交易增137%,在全球并購排行榜上躍居第二,僅次于美國。進入2017年,隨著中國投資者對國際市場越發深入地了解,越來越多企業傾向于選擇中小標的實施并購。

       貝旭科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 Patrick Becker 在中國有著十幾年的工作經驗,他坦言在15年前,大部分的中國企業并不知道什么是“并購”。直到七、八年前,出現了中國私人企業開始海外并購合作的現象。

 

▲ 貝旭科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

Patrick Becker

 

針對許多中國企業對于如何提升全球競爭力的迫切需求,世界經理人用更豐富的資源為企業提供助力。在6月23日“海外并購戰略與實務”的管理沙龍上,世界經理人出版人李杰女士特別介紹了世界經理人為正在計劃拓展全球業務的企業家量身打造的資源庫——“智投道合”。智投道合創辦的目的在于,致力讓中國企業家成為國際市場上睿智的投資家,幫助中國的企業在海外擴張的過程中使其能夠像在國內運營企業時那樣發揮聰明才智,對接最合適的資源、實現價值最大化的并購。

 

海外并購戰略三問 

 

1.為什么要進行海外并購?

 

對于許多開展海外并購的中國企業而言,在戰略上首先應該理清的問題就是,“我的企業為什么要進行海外并購?”是因為海外投資是當下的一種流行趨勢,還是僅僅為公司大量的資本尋找一個新的安置點?Patrick 坦言,上述都不是最優的答案,海外并購實則是企業全球化、穩定化以及達成盈利的一項重要手段。

 

2.什么樣的并購策略“見效快”?

 

很多企業家有這樣的誤解,似乎每天坐在辦公室里,就有送上門的項目,根本不用發愁找不到并購項目。而這樣“以守代攻”的并購策略真的能夠為企業發掘優質的并購項目嗎?中國首創首席營運官王巖松女士認為,通常這樣主動“送上門”的項目在價格、條款方面都難以達到最優。其實國際上通行的,更為主流的是主動型的并購,這實際上要求企業有清晰的戰略考量,規劃出一個大致的并購方向,再在這個方向內尋找最合適的并購標的。這種更為主動的方式會讓企業的并購更有目標性,并能夠節省時間和精力。

 

▲ 中國首創首席營運官 王巖松女士

 

3.并購項目看“錢力”還是“潛力”?

 

海外并購能夠給企業帶來很多收益,包括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優化技術等,正是被這樣的收益所吸引,很多企業在選擇并購項目時過于注重經濟回報。而Patrick Becker經常對投資者說“忘掉這一點吧”,因為在并購初期最好能夠先關注產品和技術,并考察當前的市場需求,再結合企業自身擴展的戰略規劃(是在亞洲、歐洲還是北美地區拓展海外業務),綜合評估項目的發展潛力。特別在跨境投資的時候,投資者需要考慮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去運營并購項目,不能僅僅追求經濟收益而忽略了自身是否有充足的資金、人力和戰略來實現目標。

 

并購品牌——實現企業的“三級跳” 

 

作為無形資產,品牌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已經不再是新鮮詞了,但仍有許多企業面臨打造自主品牌的困境。環球資源國際業務發展總經理 Minesh Pore 指出,打造品牌始終是一個非常耗時耗力的階段,所以如果大家能夠用較少的資金購買到一個品牌,用這個品牌提供貨源的同時使用這個品牌,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增強自身企業的影響力。

 

▲ 嘉賓討論環節:四位嘉賓針對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進行了精彩的分析解答

 

為了實現企業升級,品牌并購是一個高效的方法。但同樣,在收購品牌時,仍需要注意許多問題。華利安中國區總裁陳為民說,企業在單獨并購品牌時,一定要非常謹慎。企業并購品牌,需要考慮企業本身這個“載體”能不能承受外來品牌進駐的重重考驗。王巖松博士也認同這樣的觀點,她談到,中國很多制造型企業專注于OEM、ODM,但是在打造品牌方面缺乏一定的經驗和實力,必須要搭建好適當的團隊、資源來進行整合。當你獲取一個品牌時,實際上就獲取了它的市場占有率。近幾年像美的、海爾這樣的品牌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十分知名了,它們不僅僅是中國的品牌,而且已經有著國際品牌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除此之外,不論是何種類型的并購,很多失敗的并購案其實都是“孤軍奮戰”的后果。如果企業在法國或者德國進行貿易并購,最好尋求當地的律師和會計事務所進行合作。并購不是單純的“購買”,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交際與合作,中國企業家在建立“關系”上是有自己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