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中國企業在全球的聲譽似乎越來越高。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華為的業務影響力、海爾的管理創新都在引發全球的關注……在前不久的公布的2017年世界500強名單中,入榜的中國企業數量再創新高。
但其實,這些崛起的大企業都在面臨不同程度的創新危機。
隨著微利時代的到來,阿里巴巴平臺上的中小賣家常常有苦說不出;任正非表示“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小米在高速公路上狂奔數年之后,終于陷入業績的低谷;百度在遭遇一系列品牌危機之后,成為BAT陣營中的邊緣角色,正試圖通過布局AI奪回自己失去的位置。
在《2016中國最佳聲譽創新百強企業研究報告》中,聲譽研究所也在調研中發現了這一現狀。中國市場上入圍的中國企業只有10家,連阿里巴巴、華為都面臨著創新危機。
他們認為,持續的高聲譽需要高水平的創新指數,這份考卷從三個維度來衡量了企業的創新能力:方向、原創和價值。
調研機構對中國市場上的知名企業進行了歸類,分別是:開創新業態的系統型創新、優化產品品質的設計型創新、推進行業技術進步的技術型創新、完善行業服務品牌型創新、提升行業標準化的生產型創新。經過和他國數據比較和統計處理后,對調研企業生成了創新指數。
一、榜首阿里巴巴:創新指數74.4
在《2016中國最佳聲譽創新百強企業研究報告》榜單中,阿里巴巴是當之無愧的榜首。
報告指出,起家之后死抱國際經驗照本宣科的公司,都一個接一個地死掉或慘敗而歸,而阿里巴巴根據中國國情,將互聯網電商模式進行了戰略化修正和完善,比如2004年推出支付寶,使其在大浪淘沙的同質競爭中幸存下來并日益壯大。
雖然目前阿里巴巴的商業體量還在不斷地延展,但是其成長歷程中還是衍生了多個揮之不去的硬傷。
1.消費變道:中國已進入消費新時代,但阿里似乎依然固守12年前的模式,淘寶網高檔正品貨不足、低檔貨充斥、A貨橫行、假貨泛濫。大量消費者開始從阿里構筑的商業生態中遷徙。
2.客戶離心:全球進入經濟下行周期,中國經濟步入微利時代,中小企業成本壓力逐步攀升。阿里巴巴還未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幫助客戶共度難關,依然固守既有的游戲規則不予讓利。
3.當局糾錯:在保護知識產權、維護消費者權益、凈化市場秩序、提升品牌價值等問題面前,有關監管部門已公開提醒、批評阿里巴巴。雖然阿里巴巴加快了打假動作,但依然難以撼動其根本。
4.競爭云集:以品類和品牌為基礎的電商平臺,已在蠶食淘寶網的部分市場。微信不光在搶阿里的客戶和消費者,也在和它競爭交易支付平臺。如果亞馬遜等跨國電商攜高端技術和國際市場的優勢殺回中國市場,俯下身段與中國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友好合作,阿里的江湖又將告急。
二、孤獨的華為:創新指數73.1
華為的企業創新指數,遠高于它所處的行業平均值。作為一家從中國這片貧瘠的創新土壤上成長起來的公司,華為生存環境的惡劣程度是超乎想象的,能夠走到今天堪稱奇跡。
但是,聲譽研究所認為,華為在企業創新層面依然只是一個跟隨者,它今天的核心技術,實質上并沒有超越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的思科與朗訊。華為的巔峰時刻,也并不是由商業模式的重大創新所帶來的,而是由于全球通信設備制造從高成本的歐美,全面轉移到以中國為中心的低成本、大市場、高增長的亞太地區而形成的。
因此,報告指出,華為憑借其強悍的生產型創新能力與地緣優勢,成為全球通信制造業的核心繼任者不足為奇。
就在不久前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說:“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此論一出,公眾嘩然。但是聲譽研究所指出,導致當下華為陷入迷茫的根本原因,正在于任正非的迷茫——領導力產生理念,理念驅動創新。蓬勃的領導力與旺盛的創新成就了硅谷,而中國市場和中資企業中最為匱乏和短缺的,正是領導力及其驅動的理念。
三、尷尬的聯想:創新指數58.9
作為上市企業,聯想公司透明度、全球化和包容性無疑要領先華為一步,但它的企業創新水平,正如業內普遍不看好一樣,不僅低于所處的科技行業、技術型創新模式,而且已經跌入高危警示區域。
聯想的創新長期不為公眾認同,其主要緣由來自它的企業領導力水平。聯想的核心業務實際上還處于生產型創新階段,技術型創新所需的技術開發水平嚴重不足。它曾通過幾次超大手筆的跨國并購,試圖讓自己躍進品牌型創新階段,但由于領導力等諸多方面的欠缺,不能有效吸收和整合收購來的高端技術和品牌,多年來一直處于準技術型創新和準品牌型創新的尷尬階段。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斯蒂格勒茨(George Stiglerz)曾指出:“美國的大企業都是通過某種程度、某種方式的并購成長起來的,幾乎沒有一家大企業主要靠內部擴張成長起來的。”但是業界的共識是,企業并購失敗率都在50%到70%之間,聲譽研究所甚至沒有在日韓企業并購大中型西方企業中發現成功案例。這說明并購既是企業成長壯大的通用方式,又是復雜程度高、風險大的戰略行為。
報告表示,聯想如果無法迅速提升領導力水平,那么目前尷尬的現狀,將持續成為它揮之不去的陰影。
四、小米的幻境:創新指數65.7
小米的企業創新指數,略低于所處的科技行業、技術型創新模式的平均值。我們知道,沒有創新的企業舉步維艱,這對高科技企業來說尤為突出。而在中國,小米卻憑借神話營銷輕易地奪人眼球。
6年前小米手機一夜出名,成就了其在中國手機業的江湖大佬地位,它的獨門絕技就是典型的洗腦式營銷:
第一步“約粉”,基于新媒體的社會化、社交化與社群化功能,招攬、發現和鎖定目標群體;
第二步“洗粉”,將該群體的通識特征濃縮、美化、渲染為群體意識和群體風尚;
第三步,把所謂的“活粉”變為“米粉”,將自己外包生產出的產品,通過虛擬和現實兩條路徑,轉化為群體意識和群體風尚的關系紐帶。
洗腦式營銷,雖然有如疾風暴雨一般的影響力,但也存在致命弱點:一是銷售對象難以跨出亞文化和次主流人群,品位限于中低端,不會產生高端品牌效應;二是需要不斷通過各種手段強化群體認同、抵御離心力干擾,由此產生的額外成本會令企業難以負荷。
兩年前,小米在其預期的巔峰到來之前,就慘遭業績下滑,勁敵的圍攻讓它的處境更雪上加霜。近期小米正在試圖通過大規模收購技術和專利來做實創新。
如今,中國市場腹地之大,全球也尚存不少通訊落后地區,加上華為志在與蘋果、三星爭奪世界的中高端市場,聲譽研究所指出,這也許會給小米的追趕留下一些回旋的余地。
五、百度是思想上的侏儒:企業創新指數60.2
作為中國信息產業中的巨無霸企業,百度未能與阿里、騰訊一道刷新中國企業創新的新紀錄,甚至未能成功入圍《2016中國最佳聲譽創新百強企業榜》。
當下,中國公眾對于百度企業創新的印象較為負面:市場空間巨大、需求旺盛,卻長期未能推出什么令人心動與震撼的新產品;技術隊伍龐大,又處于一個日新月異的創新行業,但技術原創力多年來沒有突破性進展。
很多人認為,這一切都是壟斷導致的,但谷歌、因特爾、微軟,幾乎都屬于壟斷性企業,誰都不能否認他們擁有最強大的創新力。
還有人認為是百度管理不善造成的,但是互聯網公司的行業特征是管理團隊極為年輕,流動性大、沖勁強但少章法、少框架、少約束。相比之下,百度的管理水平絕對是井然有序的,掌門人李彥宏始終懷有高度的憂患意識。
百度丑聞頻頻,這一點會影響它的創新力嗎?榜單冠軍阿里巴巴,負面報道接連不斷,丑聞有時其實是知名度帶來的副產品。而對于百度的各類批評、不滿乃至指責,無論從性質上還是范疇上看都還沒有太過激烈和無理。
聲譽研究所認為,論技術、人才、資金甚至運氣,百度的優勢長期其實超過阿里和騰訊,但唯獨在思想和理念上,它始終顯得刻板與保守,缺乏大公司應有的格局、戰略、創想、勇氣與風范,對行業動向呈現出完全不該有的冷淡、疏遠的態度,與其作為科技大公司所擁有的影響力體量極不相稱。
聲譽研究所大中國區負責人潘少華表示,企業創新的成長路徑基本分為“模仿——改良——顛覆”三階段。由于中國企業大多處于世界產業鏈中的中下游,其創新層級難以實現實質性突破,絕大多數基本處于第一階段。
即便是阿里、華為等優秀的中國創新企業,其實質上依舊沒有突破改良與優化的第二階段。而目前中國市場上山寨式創新、鉆營式創新、標榜式創新四處泛濫,不僅會挫傷優秀企業創新的原動力,破壞市場競爭規則,更為市場聲譽帶來難以消除的負面影響。
中國企業急需找到一條自己的原創創新之路,進階到第三階段——“顛覆”。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燦爛的匠藝經濟與文化,潘少華建議,中國企業其實可以發掘工藝優勢,使其與國際先進技術相結合,為產品灌輸優質的使用體驗。如今,迪士尼、谷歌、蘋果、亞馬遜、臉書等巨頭,正朝著科技與人文相結合的道路上邁進。而一旦有了“人文精工”這條路,中國企業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就可以與它們一決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