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一個人就是他整天想到的東西。你專注什么,就會得到什么。”——愛默生
01
現在最火的電影,無疑是《戰狼2》。
一周拿下20億票房,
預測票房最終將超過40億。
這將創下中國影史的多項紀錄。
我們萬萬沒想到,
創下這個記錄的不是導演張藝謀、姜文、馮小剛,
而是一個才學導演沒幾年的吳京。
我們萬萬沒想到,
創下這個記錄的不是武打巨星成龍、李連杰、甄子丹,
而是一直半紅不紫的吳京。
所以,對此總想說點什么。
說點什么呢?
就說說“死磕精神”吧。
吳京特喜歡死磕。
他是看成龍、李連杰電影長大的。
所以,從小就想成為功夫巨星。
有了目標,就死磕武術。
14歲那年,練武受傷,下肢癱瘓。
醫生說:“你這輩子可能要在床上度過了。”
他不甘,死磕康復,
天天躺床上鍛煉,最后竟奇跡般康復。
出院之后,繼續死磕武術,
六年內,拿下一系列全國武術冠軍。
21歲那年,他開始進軍影壇,
出演了平生第一部電影《功夫小子闖情關》。
接下來十年里,又拍了多部電影,
在演藝圈慢慢有了一些知名度。
名氣雖不算大,但也不算小,
足以令很多功夫小子羨慕了。
但吳京心里卻不甘:“每個動作演員都想開創一個屬于自己的動作片時代。”
于是31歲那年他去了香港,
到了香港,一切從頭做起。
好不容易得到《殺破狼》客串機會,
他扮演殺手阿杰,只有一句對白。
為拍好那45秒打戲,他死磕。
甄子丹為此打斷了四根木棍,
根根都打在吳京的手臂上。
那場打戲,最終成為功夫經典。
隨后幾年,他又接拍了多部電影,
雖然也獲得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等提名,
但他始終無法像成龍、李連杰、甄子丹一樣,
開創屬于自己的動作片時代。
導演們說:“你缺少自己的特點。”
吳京問自己:“如果沒人能幫你打造這樣的時代,那能不能自己創造一個,把想表達的東西表達出來?”
他想了很久,決定死磕:
“我回內地,自己當導演。”
03
回到內地,準備六年后,
他決定拍攝《戰狼》。
為了演好特種兵,他進了軍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真正男子漢》,
如果你看過最后的特種兵訓練,
就知道吳京度過了怎樣的一段日子。
他是一個剛入行的導演,
投資方不愿多出錢,怕虧。
吳京為拍好電影,把房子抵押了。
很多朋友勸他:
“將就將就得了。”
“你那些錢都是用血換來的,你傻啊。”
但吳京死磕:“我就想做好電影。”
于是,這才有了票房不俗的《戰狼》。
有了做導演的經驗后,
吳京“野心”膨脹了:我要做一部屬于我的電影。
《戰狼2》一開始拍攝就極不順利:
投資方要求:“得用一批小鮮肉,這樣才有流量。”
吳京回答:“我只選對的人。”
投資方要求:“不行,得用小鮮肉。”
吳京死磕:“你可以撤資。”
最后,投資方妥協了。
正要開機,女主角不來了:“要我來可以,加錢。”
吳京說:“我要錢把花在武器裝備和取景上。”
女主角說:“反正加錢我才來。”
吳京毫不妥協:“不來就算了。”
于是,他換了女主角。
為拍好電影,死磕的吳京差點數次喪命。
第一個鏡頭,他就差點死掉。
為拍好水中打戲,他需要身背鉛塊,
不斷重拍的他,實在是太累了,
“背著鉛塊急速下沉,眼前都灰了。”
幸好救生員及時趕到,他才幸免于難。
然后打斷手指、炸傷眼睛、弄折鼻子、開花腦袋,全身縫了100多針……
吳京說:“我就是要讓觀眾看到誠意。”
于是,我們終于看到了勁爆的《戰狼2》。
屬于吳京的時代,就這樣來了。
04
這個時代,最缺死磕精神。
無論做什么事情,
只要一遇到挫折和困難,
我們就喜歡說一句:“算球了。”
“好麻煩,算球了。”
“搞不過別人,算球了。”
“太特么難了,算球了。”
于是,這個事情真的就算球了。
前段時間,幾個同學一起喝茶。
無意間說起了減肥這個話題。
陳鵬便開始介紹他的減肥經驗,
說了20分鐘后,吳軍一句話打斷他:
“其實減肥核心就六字:管住嘴,邁開腿。”
他這六個字,比陳鵬那20分鐘長篇大論精準得多。
吳軍就是這樣一個人,知識淵博。
論講道理,同學中鮮有匹敵者。
但這么一個知曉各種道理的人,卻是同學中活得最狼狽的。
他這半輩子,做啥啥不順,干嘛嘛不成。
我們都覺得奇怪:這么聰明的人,為何就是干不成事呢?
2016年最后一天,他在朋友圈發布新年計劃:2017年讀30本書。
我記得這是他的第五個“30本”計劃了。
我這幾年瞎忙,讀書不多,甚是敬佩他。
元旦,我回老家,順便到他家去坐了坐。
結果發現,他的書大多連塑料膜都沒拆。
我終于知道他為何活得這么狼狽了——他太喜歡妥協。
作家柒柒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真的不能輕易地妥協或將就,
一旦你決定妥協,很快就會潰不成軍,
你所在乎的東西,會一樣樣失去。
你以為是妥協一次、將就一回,
其實卻是妥協一世、將就一生。”
MBA評論:《戰狼2》——死磕到底,終于出類拔萃
05
喜歡愛默生的一句話:
“一個人就是他整天想到的東西。”
這話什么意思?
按我的理解就四個字:死磕精神。
你滿腦子專注什么,就會得到什么。
你滿腦子專注什么,就會成為什么。
2016年7月,世界500強公布,
華為飆升99位,震驚世界。
華為到底有多牛逼?
2015年,華為營收2882億,
騰訊789億,阿里708億,百度490億。
華為比BAT營收總和加起來還多800億。
1987年,43歲的任正非,
在深圳一個爛棚棚里創建了華為。
他心懷一個夢想——讓華為成為全球最有價值通信品牌。
中途,做房地產本可以爆發。
中途,做互聯網本可以爆發。
中途,做資本運作本可以爆發。
但任正非從不為其所動,他就死磕通信:
“華為就是一只大烏龜,二十多年來,只知爬呀爬,全然沒看見路兩旁的鮮花,不被各種所謂的風口所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于是,這才有了今天的華為。
如果你好好審視身邊,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特別善于死磕的人。
“別人不愿意死磕的,讓我來偷偷死磕。
別人沒耐心修煉的,讓我來精心雕琢。”
死磕到底,終于出類拔萃。
06
電影《聞香識女人》的結尾,
有一段可以載入影史的經典演講:
“如今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條路是對的,毫無例外,我都知道。但我從不走,為什么?因為他媽的太苦了。”
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些什么,
都知道通過何種方式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我們最后都慫了,因為他媽的太苦了。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電影《后會無期》中的一句臺詞,
也是無數“我們”的人生寫照。
為什么我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
因為缺少吳京的這種死磕精神。
電影《霸王別姬》剛開始時,
小癩子帶著小豆子逃出戲班,
小豆子看著名角兒唱戲,羨慕得不得了:
“我什么時候才能成角兒呢?”
師傅說:“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不死磕,無以立。
07
除了死磕,我再說說要想取得成功需要的另一能力——延遲滿足能力。
什么是延遲滿足能力?
很多年前,斯坦福大學米歇爾教授做過一個實驗:
他找來一群四五歲大的孩子,
然后給每個孩子發了一顆棉花糖:
“我有事情要出去一會兒,
你們可以馬上吃掉糖,
但如果誰能堅持到我回來的時候再吃,
我就再獎勵他一顆。”
說完,他就打開門走了。
15分鐘過后,他回來一看,
發現三分之二的小孩把糖吃了,
而三分之一的小孩忍住沒吃。
很多年以后,米歇爾找到了這群孩子,
結果發現這三分之一的孩子,
擁有更好的學歷、健康、事業以及成就。
于是米歇爾提出了“延遲滿足”概念:人的命運軌跡是高是低,很大程度上,與你面對“滿足”時,能否做出“延遲”有關。
所謂延遲滿足,就是要控制住及時行樂的欲望。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當下的欲望、放棄眼前的誘惑。
延遲滿足能力,是一個獲得更高成就的人必須要具備的品質。
有大成就的人,都懂得延遲滿足自己。
08
套用陸小墨講的一個例子,
如果現在王健林開價1億:
“只要你每周讀兩本書,每天5點起床跑步一小時,然后從7點工作到21點。堅持三年,這1億就歸你。”
你能不能做到?
不用說,一定能。
但如果沒人跟你提前敲定這1億合約,
而是告訴你這樣堅持有一天能掙大錢,
你還能堅持下來嗎?
不用說,99%的人無法堅持下來,
因為多數人的認知看不到這么遠。
因為我們缺乏延遲滿足能力。
在這個鼓勵“即刻享受”的時代,
一個人要想取得大的成功,
除了要善于死磕,
還取決于你為了達成目的,
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延遲自己的“滿足”。
09
非常喜歡《殺鵪鶉的少女》的那句話: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
什么時候出國讀書,
什么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
何時選定對象什么時候結婚,
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
眼見風云千檣,
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
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
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那個最美最燦爛的人生,
其實從你決定死磕目標與延遲滿足的那一刻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