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作家麥家的短篇小說《尋找先生》中,主人公棋在一個雷電之夜夢見了一個蒼老的聲音對他說:“孩子,我是你的先生,能給你帶來歡樂和幸福。我住在桃花村,你來找我吧,找到了我,你將跟小喜鵲一樣,沒有憂傷煩惱,天天快樂地喳喳叫。”第二天,棋就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尋找桃花村和這位神秘先生的路。

然而,路過了一個個的村莊,問了很多很多的人,沒人知道桃花村怎么走。斗轉星移,歷經艱險,韶華不再,棋還是沒找到他夢里的桃花村和先生。當他繞著世間走了一圈,回到最初出發的峽谷,忍不住號啕大哭起來。這時,那個蒼老的聲音再次出現,詢問棋哭泣的原因,然后告訴他:

“啊,孩子,先生哪個村莊沒有?你一路走過的每一個村莊里都有你的先生,有先生的村莊就是桃花村,它們都是桃花村,你怎么都錯過了?”

所以,如果你過度追求遠方的詩和田野,那么恐怕眼前的茍且也會吝惜于向你展現自己的美。



不管你幾歲,不管你是不是一個人,不管你在哪里,請學會帶自己玩兒,這是一種能力。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的這位先生,名字里也帶個“祺”字,他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的士大夫”。

不過,跟《尋找先生》里的棋不同,他的每一天都像是生活在桃花村里——“跟小喜鵲一樣,沒有憂傷煩惱,天天快樂地喳喳叫”。

他就是汪曾祺。

01

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

今年夏天,你聞到過梔子花的香味嗎?

我今年好像沒聞到,凈吸些汽車尾氣和裝修用的油漆了,最近還被空調吹感冒了,聞不見,呵呵。

現代社會,你每天走在街上與形形色色的人擦肩而過時,肯定經常會聞到各種各樣的香水味。男士女士,或濃或淡。當然,也有跟我一樣除了在家里噴點花露水,出門在外時身上就只有汗味的……不過,剛洗完澡、不出汗的時候,還是蠻清香的,畢竟我用了××牌香皂。

感官是帶有記憶的,嗅覺是其中一種。

好像是從何炅那首火遍全中國的《梔子花開》開始,梔子花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中就一直是淡淡、純純的形象,畢竟那句“難舍的你 害羞的女孩 就像一陣清香 縈繞在我的心懷”唱出了多少人心中的那份柔軟,是吧。

劉若英的《后來》里也有一句“梔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藍色百褶裙上”。你想啊,一個十七歲的妹子,穿著小裙子,在一個天空中布滿星光的夏夜,和你一起走在梔子花樹下……那畫面可以說是很美了。

但是你造嗎?梔子花的香味其實是很濃郁滴!

不信你下次湊近了猛吸幾鼻子試試,鐵定跟汪老有“雷同”的感覺: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于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夏天》)

汪曾祺筆下的梔子花,帶著點蠻橫,就像一個不講道理的年輕姑娘,雖然有點令人無語,但讓你忍不住覺得她挺可愛。

要知道,梔子花的花語是:堅強、永恒的愛、一生的守候。

▲1991年,汪曾祺在家鄉高郵的蘆葦蕩里

02

到了眼前,是一個公共廁所!

你以為他這里寫的又是什么?

反正不是公共廁所就對了。

“我們在長沙,想嘗嘗毛澤東在火宮殿吃過的臭豆腐,循味跟蹤,臭味漸濃,‘快了,快到了,聞到臭味了嘛!’到了眼前,是一個公共廁所!”(《獨酌》)

為了找到賣臭豆腐的地方,牢牢地抓住“臭豆腐很臭”這個最重要的特質開展搜索,不得不說,抓重點的思想還是把握得很好的。然而,雖然也是臭味相投,不小心卻投錯門了……

是不是很搞笑。

▲汪曾祺畫作

說起來,汪曾祺真真是一枚資深吃貨。隨便拿他的作品名字來造個句:

如果用《家常酒菜》給一個小飯館命名,里頭再賣點《米線和餌塊》,大家就知道了,哦,原來這個店賣的是《昆明的吃食》。

總之,他的親生閨女汪明是這樣回憶這個“泡在酒里的老頭”的:

“爸端了一碟油炸花生米,一只滿到邊沿的玻璃杯自管自地先上了桌。我費力地爬上凳子,跪在那兒直盯盯地看著他,吃幾個豆,抿一口酒,嘎巴嘎巴,吱拉吱拉……我拼命地咽口水。爸笑起來,把我抱到腿上,極有耐心地夾了幾粒花生米喂給我。用筷子指指杯子:‘想不想嘗嘗世界上最香的東西?’……我被辣得沒有辦法,只好號啕起來。媽聞聲趕來,又急又氣:‘汪曾祺!你自己已經是個酒鬼,不要再害我的孩子!’”

這樣的爹也是很令人欣賞了,嗯哼。

當然,他喜歡喝酒吃肉的同時也有不小貢獻,畢竟人家是一名作家。

看看他都寫過些啥:《蘿卜》、《豆腐》、《栗子》、《馬鈴薯》、《韭菜花》、《蠶豆》,這是在熱情地帶大伙兒逛菜場、認蔬菜呢吧?

而《肉食者不鄙》一文中,他把獅子頭、鎮江肴蹄、乳腐肉、腌篤鮮、東坡肉、霉干菜燒肉、黃魚鲞燒肉、火腿、臘肉、夾沙肉·芋泥肉、白肉火鍋、烤乳豬具體該怎么做、怎么吃,都給你備齊了!還坐著干什么,趕緊買食材生火做飯去啊,伙計!

《肉食者不鄙》這個文章題目是化用了《左傳·莊公十年》中的“肉食者鄙”,汪曾祺大概是想借此表明:我就是個一個愛吃肉的家伙,這有啥不好意思的!

03

我應該當一個工藝美術師的,寫什么屁小說!

愛花花草草的他,本可以成為一個園林專家;

愛吃吃喝喝的他,也可以成為一個美食達人;

可他卻說自己最想干的還是工藝美術師……

“我們縣北門的城門口有一家穿珠花的鋪子,我放學回家路過,總要鉆進去看幾個女工怎樣穿珠花,我就用她們的辦法穿成各式各樣的臘梅珠花。

我在這些臘梅珠子花當中嵌了幾粒天竺果——我家后園的一角有一棵天竺。黃臘梅、紅天竺,我到現在還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

我把這些臘梅珠花送給我的祖母,送給大伯母,送給我的繼母。她們梳了頭,就插戴起來。然后,互相拜年。我應該當一個工藝美術師的,寫什么屁小說!”(《臘梅花》)

別,您要是不寫,我們上哪兒看這么好玩的“屁小說”啊!

而且我相信汪曾祺就算不寫小說,也會是一個能在干巴巴的日子里給自己擠出樂子來的家伙,美食、美酒、花草、讀書,“世事洞明皆學問”,在他這里得到了一種別樣的解釋。


 
他說: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也還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

這不禁讓我想起朱光潛先生說過的一句話:我時常想,做學問,做事業,在人生中只能算是第二樁事。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修養升級”。

用這句話來形容汪曾祺的一生,還真挺貼切的。

1920年3月5日,汪曾祺生于江蘇高郵。這一天是農歷猴年的正月十五。

他在故鄉江蘇高郵上完幼稚園、小學、初中后,到江陰的南菁中學讀高中。1937年,日軍侵華,時局動蕩,汪曾祺輾轉各地,勉強讀完中學。1939年夏,他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

04

富于幽默感的人大都存有善意,常在微笑中

“我要不是讀了西南聯大,也許不會成為一個作家。至少不會成為一個像現在這樣的作家。”

汪曾祺從西南聯大肄業后去了上海,好長時間之內沒能找到工作,身上的積蓄也快花光了,情緒十分低落,甚至想要自殺,他寫信告訴沈從文自己的處境,結果沈從文很快回信責罵他說:“為了一時的困難,就這樣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殺,真是沒出息!你手里有一支筆,怕什么!”后來沈從文寫信給李健吾,希望他對汪曾祺多加關照。在李的舉薦之下,汪曾祺在一所中學獲得了一個教職。

或許正是因為年輕時挨了老師的這頓罵,汪曾祺在后來的人生中,不管遭遇什么坎坷,始終保持平和與淡然,用手中的筆為讀者創造了一個溫適、恬靜的世界。

赫爾曼·黑塞說過:“幸福是一種方法,不是一樣東西。是一種才能,不是一個目標。”

有一句話叫“生活在別處”,但是請別忘了,你的眼前也有生活。過不好眼前,就算換一個地方,境況怕是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所以,不管你幾歲,不管你是不是一個人,不管你在哪里,要學會帶自己玩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