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7月7日,阿里旗下首家無人超市“淘咖啡”在杭州開業,火爆得一塌糊涂。

       7月7日,阿里旗下首家無人超市“淘咖啡”在杭州開業,火爆得一塌糊涂。

 

4天后,馬云宣布:將集結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菜鳥網絡等阿里生態體系內的所有要素,全力投入“五新”建設,即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和新能源,并成立了“五新執行委員會”。

 

不經意間,阿里已由一家電商零售平臺搖身一變為生機勃勃的“新經濟生態圈”。

 

一、核心電商業務不斷升級,開啟與線下零售相結合的“新零售”

 

(一)打通電商業務產業鏈,成就全球第一零售平臺

 

當初,阿里巴巴由最不被看好的C2C、B2C業務起家。2005年,淘寶網在國內超越eBay,次年成為亞洲最大的購物網站。

 

2009年“雙十一”,淘寶商城(天貓)舉辦第一屆促銷活動,此后每年一度的“光棍節”成為舉國狂歡購物節。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2015年4月,淘寶網全面啟動淘寶店鋪從“實名認證”到“實人認證”。目前,福布斯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中,已有近80%的消費品牌入駐天貓。

 

除了交易本身,零售產業鏈的兩大環節一是支付、二是物流。

 

為解決用戶網上支付、收款的安全與便捷問題,阿里于2004年底推出了支付寶。它以第三方信用擔保服務方式,讓買家在所購商品滿意后才將款項支付給商家。除淘寶和天貓外,支付寶迅速覆蓋了各類公用及商用交易領域。

 

2013年5月,阿里巴巴牽頭成立了菜鳥物流,致力于建設開放性、智能化物流大平臺,用數據平臺和技術賦能物流業。

 

據統計,目前全國零售平臺上已有81%的商家在使用菜鳥標準化電子面單,并開始通過隱藏用戶手機號碼來推動面單信息的隱私保護。

 

2016年4月,阿里巴巴宣布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臺。

 

(二)由線上到線下發力,整合資源打造真正的商業帝國

 

鑒于互聯網流量紅利逐步消退,電商競爭日趨激烈,線上與線下的成本逼近,2016年10月,馬云提出了“新零售”戰略:純電商時代即將過去,未來只有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的新零售。

 

一個月后,國務院出臺《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與上述新零售思路不謀而合。

 

實際上,自2014年開始,阿里的私有化銀泰、入股蘇寧、投資三江和日日順等動作頻頻,并斥資打造盒馬鮮生,線下零售業務已然布局。今年5月,阿里又成為華聯超市的第二大股東。

 

馬云清醒地看到,電商至今僅占中國社會消費者品零售總額的15%,與線下85%的傳統零售商合作將皆大歡喜;新零售的核心,就是從向消費者銷售商品轉向服務消費者。

 

無人超市“淘咖啡”的閃亮登場,不僅是對阿里“新零售戰略”的最好闡釋,而且可以想見:當我們的日常生活高度依賴于這些無人零售店,而必須刷支付寶才能進入購物時,支付寶將在與微信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大戰中再占上風。

 

二、“新三大引擎”提速,致力于商業生態圈基礎設施建設

 

2017財年,阿里巴巴實現總銷售額3.77萬億元,同比增長21.6%;營收1582.73億元,同比增長56%;凈利潤104.4億元,同比增長38%。

 

由于阿里巴巴為平臺模式,只有傭金、入駐費及廣告費等計入營收,貨幣化率的提升更多是依靠技術推動,而單位用戶營收貢獻值的增長與平臺的用戶粘性、復購率與商品價格等息息相關。

 

除了核心業務,阿里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收入達147.33億元,同比增長271%;創新項目和其它業務收入達29.97億元,同比增長65%,與電商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開始顯現。

 

(一)“新三大引擎”:云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創新項目

 

起步于2009年的阿里云,至今已在全球14個地域設有數十個飛天數據中心。在2016年國內云計算市場上,阿里云以55.6億元營收額位居第一,是第二名微軟Azure的3倍,而第三陣營的騰訊云營收不過6億元。在國際云計算市場上,亞馬遜、阿里和微軟構成了3A陣營。

 

截至2017年3月,阿里云付費用戶達87.4萬,連續六個季度增幅領跑全球,并在過去一年中17次下調服務價格。

 

依照馬云的設想,當以菜鳥為代表的智能物流骨干網成熟后,我國占GDP總值18%的物流費用將降至歐美發達國家的12%左右,顯然是大大的利國利民。

 

按照阿里系“履帶式滾進”戰略規劃,2017~2019年,將是已具600億美元估值的超級獨角獸螞蟻金服領跑;2019~2021年,則由阿里云接棒;2021~2024年,菜鳥物流將挑起大梁。

 

(二)戰略目標:以大數據為核心驅動力構筑商業生態圈基礎設施

 

依靠云計算、支付金融、物流及農村淘寶等一系列布局,阿里初步具備了向整個商業社會提供互聯網基礎設施、并升級整體商業形態的能力。

 

相比打造“全球最大游戲公司”的騰訊,阿里著眼于以大數據為核心驅動力構筑互聯網商業基礎設施。2016年9月,馬云全力倡議的eWTP(全球電子商務平臺)最終被寫進G20公報,標志著阿里開始作為中國國家級企業全面走向國際化。

 

據評價,阿里“五新戰略”將建成完整的新經濟基礎設施(堪比谷歌之于互聯網),幫助全球中小企業打破線上線下的局限及物理空間的區隔,進入Made In Internet新時代。

 

阿里生態戰略的超前性與實操性征服了全球投資者,今年以來股價漲幅超過70%,亞洲第一市值地位愈加牢固。

 

三、堅守使命愿景,成就阿里生態系的基業長青

 

1999年創業伊始,馬云就清晰地提出了使命與愿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他們相信互聯網能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讓小企業通過創新與科技擴展業務,在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中處于更有利的位置。

 

有意思的是,馬云從不將阿里定義為一家互聯網企業,始終認為本質上就是提供商業(交易)服務;其商業模式簡單易行,且快速實現盈利。

 

阿里巴巴做生意不給回扣,宗旨是拉更多的買家、做更好的服務、開發更好的產品。2002年底,阿里巴巴實現贏利,告別“燒錢”時代,隨后淘寶、支付寶應運而生。

 

此時,網游、房地產等業務對阿里巴巴產生了巨大誘惑。企業該賺什么錢和怎樣賺錢,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阿里不容回避。

 

2004年9月,阿里巴巴組織了一次300人的專題討論會,一個月后提煉出“六脈神劍”:客戶第一、擁抱變化、團隊合作、誠信、激情和敬業。

 

為改變員工行為,阿里巴巴將“六脈神劍”每一條價值觀都細分出5個行為指南,這30項指標構成價值觀考核的全部內容。阿里抓住典型案例,在全公司范圍內進行反復討論和廣泛傳播,最終鑄成了文化健康透明、行動整齊劃一的高效團隊。

 

2006年底,阿里巴巴進行了一次機構大調整,成立5個全資子公司: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雅虎中國和阿里軟件。這種變革一般要經歷半年陣痛,而阿里僅兩個月就完成了,其間簡單透明的企業文化發揮了重大作用,他們把核心理念當成心中的“圣經”。

 

今天,馬云所關注的社會痛點不再局限于商業交易,而是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健康和娛樂(雙H),并明確提出新能源就是數據。

顯然,真正以社會文明進步為己任的文化理念才能落地,真正能夠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平臺生態圈戰略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