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公共表達能力,和寫作一樣,是一種可以后天訓練的能力,更是一項高級的能力。
上周在北京東五環,米未傳媒的辦公室,和奇葩說的明星辯手胡漸彪和邱晨聊天,我們都各自感慨:
我沒有想到寫文字能帶來這樣的商業價值;他們也沒想到說話辯論能擁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
聊著聊著,我突然來的興致——要不我也來試試參加你們奇葩大會吧。
漸彪說好呀,然后就叫上他們選角組的一位負責人,名十三,拉我進了小房間。我在里面對著這位90后小朋友狂侃了40多分鐘——化身人生導師,狂撒心靈雞湯。
十三被聊得崩潰,說:你是我見過的最有意思的直男。
前幾個月在上海,智聯招聘邀請我和奇葩說的團隊參加線下活動,現場有人問馬薇薇:
“為什么你們突然會獲得這樣的成功?”
馬薇薇抖機靈地回答——“感謝黨的政策”。
現場哈哈大笑。其實,我們心里清楚,我們要感謝的,是這個時代給我們的機會。
浸淫互聯網新媒體的這幾年,我每天都在更加深刻的感受著這句話:
會表達的人,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紅利收獲者。
01
羅振宇說:職場,或者說當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是表達能力。因為,在未來社會最重要的資產,是影響力。影響力怎么構成?兩個能力——第一寫作,第二演講。
熟悉我的讀者都知道,我是靠新媒體寫作,讓我的職場和人生實現了彎道超車。我在互聯網的第一線,深刻體驗著表達的巨大能量,沒有體驗過的人,真的不會理解。
所以多次在我的文章和寫作課上,一再呼吁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習表達,不管是寫作,還是說話。
而且,相對于寫作,說話涉及更加豐富的使用場景,和更高頻的表達方式。
不會表達的人,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錯過了多少一次次成就自我的機會 。
我參加過很多發布會的現場,和各種論壇的活動,看到創業者或嘉賓做了超有逼格的PPT,投射在背后超大的LED屏幕上,講出的內容卻干澀,沒有設置懸念,沒有邏輯過渡,沒有情緒互動,表達有些緊張,連流利都談不上…等等。我都覺得好可惜。
會說話的成為焦點,不會說話的被無情冷落。
精心做了包裝,卻敗在了硬傷。
而在職場上,不會說話表達的人,只能是員工的命,很難成為管理者。
表達能力在職場的重要性,我自己是深有體會的。今年開公司,就明顯感覺到,那些有高質量公共表達能力的人,更容易吸引同事和老板的注意力,并更容易通過表達影響別人,獲得認可。
極端的例子是:
不會表達的人,別人也不愿和你溝通,哪怕你說的是對的...
會表達的人,你說的是什么,不重要,你說的都對......
我在提拔一個人的時候,如果TA業務能力出色,但是TA表達能力不行,那可以基本判定他不能勝任管理者的職位。
因為管理者,能不能讓同事按照你的意愿好好協作;能不能讓老板聽取你的想法;能不能獲得客戶的信任。需要極高的表達情商。
所以,在我眼里,不會表達的員工,不是一流員工;不會表達的管理者,根本當不了管理者。
02
所以,三個月前的寫作課后,我和我的團隊,精心籌備了這期的“公共表達課”。
有些人會問,所謂公共表達,不就是把話說明白,說流利么,多練習就好了呀。
其實表達不僅是種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把話說清楚只是表達的初級版本,表達的真正核心,并不在于外在呈現的方式,而是內在看不到的東西。
比如很多人羨慕別人講話很幽默,但是你不知道幽默并不靠天賦,其實是有設計路徑的,如何埋包袱,如何設計轉折,其實和寫作的套路,本質上一樣,再加上刻意練習,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幽默方式。
還有,表達和寫作,編劇一樣,講究的是要摸到觀眾內心的心流,這個是完全心理認知層面的高級認知。為什么有些人表達一兩句就直戳內心;有些人講了一大段,讓人只想睡覺。
沒有摸到心流,全算輸。
公共表達,拼的就是對人性的深刻理解。
所以,公共表達能力,和寫作一樣,是一種可以后天訓練的能力,更是一項高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