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又是一年秋招季,一篇《北大女的求職悲歡》道出無數年輕人找工作的辛酸與無力。
然而,對于職業女性來說,真正的難關還在后頭。
除了媒體曝光的種種潛規則,大多數人30幾歲就到瓶頸期,因為家庭和孩子不得不辭職或退居二線。
當我們滿懷憧憬、以為來到新的起點,卻不知職業的賽道早已分為兩條,屬于男性的那條,一眼便望到奮斗的終點,只需拼命向前。
而在女性的職業道路上,卻橫亙著“性別標簽”、“家庭”、“孩子”,光是想想就覺得無力。
1
性別標簽
職場女性甩不掉的陰影
在一次企業家聚集的盛會上,記者對總裁、董事長們進行采訪:
請問您是如何帶領企業一步步走向成功?請您說說公司未來五年的發展戰略是怎樣的?您對XX行業的現狀有什么評價和建議?
輪到女企業家上臺,記者們的問題卻不約而同變成:您是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的?
這樣的問題令人深感無力。無論女性有多么不輸人的工作表現與能力,人們依然覺得事業是男人的專屬。
成功女性尚且如此,一般人更不用說。好友小圓,很有上進心的廣東妹子,又聰明又能吃苦。本以為這樣的性格會讓她在職場順風順水,無奈她在工作中卻幾乎沒有發揮的余地。
“老板有什么新任務,都會優先交給男同事,讓他去處理。”小圓口中的男同事,與她同期入職,兩人學歷與能力相當。
“就因為我是女生,所以很多工作都不考慮我,說什么‘女孩子工作不用太拼’。我再有力量和激情,也會被這環境耗盡。”
在外企工作的Sally,最近也在一場升職競選中落敗了。
跟她PK的男同事同為銷售,業績和年資都稍遜於她,Sally實在想不明白自己輸的理由。后來輾轉得知,自己已經到了“適育”年齡,領導覺得女人生了孩子重心會向家庭轉移,因此升職的機會沒有給她。
在職場上,性別標簽是讓人無力反抗的存在。身為女性,甚至連跟男同事公平競爭的機會都沒有。
2
家庭
女性的無邊戰場
離開職場的腥風血雨,家庭對于女性來說也未必是溫暖港灣;更多時候,那是另一個無邊的戰場。
女性在家庭領域中,往往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尷尬處境。
一個追求事業、工作繁忙的現代女性,往往要面臨全社會對其“照顧家庭不周”的指責。前陣子,一篇名為“每一個職場媽媽,都欠孩子一句對不起”的文章,幾乎傳遍大半個朋友圈,痛陳女性為了工作疏忽孩子的“罪過”。
然而,即便回歸家庭、當個全職主婦,也難以得到肯定。
表姐前幾年去香港生了二胎。為了養好兩個孩子,姐夫辭職出去創業;她則忍痛放棄工作,回歸家庭。姐夫事業正在起步期,兩個孩子吃穿用度樣樣花錢,表姐省吃儉用,家務活和照顧孩子樣樣包辦,每天累到全身無力,幾年下來熬成了個黃臉婆。
不到四十,整張臉就失去力量支撐,皮膚松弛;身材也急速走形,成天穿著寬松的大碼衣服。而她的犧牲,換來的卻是丈夫與孩子的嫌棄,覺得跟她出去沒面子。
這樣的故事滿大街都是,實在令人無力。一個女人,即使把自己變成三頭六臂,社會和家人還是很難對你滿意。
3
掙脫
性別的枷鎖
1、不要誤陷自我懷疑
身為女性,如何在工作與生活的困境中突圍呢?首先要看清身處的大環境,才能更好地找到努力的方向和前行的道路。
在職場上,盡管明目張膽的性別歧視已經罕見了,但你應當清楚,自己可能仍然處于無形的“性別標簽”之下。
有時候,機會不屬于你,也許真的不是因為你的能力不足,或者表現欠佳,不必深陷自我否定與懷疑。
在家庭中,男性與女性所承擔的社會期待也是不同的。
正如《如何假裝一個好媽媽》中說的:
“男人嘛,裝成好爸爸是很簡單的。只用背一下孩子,看起來就像是個好爸爸。但是,女人就算做了再多事情,看起來也只是一個普通媽媽。”
這些都是當前社會中很客觀的存在,它必然會給女性的事業與生活道路帶來障礙與挫敗。
我們要認清這一現實,才不會在碰壁時一臉懵逼,陷入盲目的彷徨與掙扎;才能判斷這其中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努力去嘗試、甚至改變的。
2、絕對實力是競爭的最大底氣
在職場上,女性若想突圍而出,提升競爭力是最靠譜的出路。
盡管“性別標簽”會讓你受到或隱或顯的區別對待,但你更要積極爭取所有可能的工作機會,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做出亮眼的業績,不要怯懦退縮、給自我設限。
能力、經驗、業績,這些都會成為未來你與男同事們競爭、跟老板argue的底氣。
即使當個全職主婦,也不必與社會隔絕、當個蓬頭垢面的老媽子。
關注社會上的新資訊,時間管理、投資理財等各種知識等可以不斷學起來;保養皮膚、鍛煉身體,打扮得漂亮得體……
不是為了成全誰的面子,而是讓你任何時候都有信心,能靠自己的力量立足在社會上。
3、不可忽視的精神力
事實上,決定你能走多遠的,往往是內心那股力量——支撐你前行的目標與信念。
當年一部有爭議性的電影,讓梁朝偉獲得最佳男主角;而身為女演員的湯唯,卻飽受社會對她的漫天非議。
面對這不可承受之重,湯唯并沒有無力退縮、放棄,反而遠赴英國、繼續磨煉演技,最終實現華麗轉身。
當記者問她:“是否為成名感到后悔”時,她答道:“為什么要后悔,我只是想做個好演員。”正是內心對于演戲的執著,支撐著她度過演藝生涯的低谷。
當然,除了內心的支撐力,我們也需要不斷充實外在力量。
雖然職場的性別標簽、家庭中的進退兩難,還有生活中的大小瑣事,無不損耗著你的精神與容顏。但要記住,永遠別害怕迷茫,想辦法加強自身的競爭力與支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