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哈佛大學做過一個著名的跟蹤調查。被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相似的年輕人,調查結果發現: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并能把目標記錄下來,經常對照檢查。
研究人員發現,25年后他們的生活狀況和有沒有明確的目標高度相關。
事實上,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是提高執行力的關鍵。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在實戰中擁有無與倫比的執行力。
1
目標不合理
本來就很難堅持
執行力包了六個要素(PCRDFI ):
計劃(Plan)
溝通(Communicate)
風險評估(Risk-Evaluate)
實施(Do)
反饋(Feedback)
改進(Improve)
結合上述哈佛大學的研究,你可以看到,有合理、清晰且中長期的目標(計劃)的人,成功的大概率會比較高。
你也許會說,我每年年初都會制定很多目標啊,比如“我要減肥”、“我要學習”、“我要看書”、“今年工作要干的比去年好”……
但事實上,有很多我們認為目標的東西,其實只是想法。
“想法”要想轉化為“目標”,不僅要使其可以被衡量,而且要規定期限,以便自己進行后續的跟蹤和監督,這樣也會讓自己有堅持做下去的興趣和動力。
比如上述幾個想法就可以設成如下目標:
我要學習:1年內看書20本;3個月內背誦英語單詞5000個;通過某項資格考試;
我要看書:每個月完成2本書閱讀-其中1本專業書籍,1本管理書籍;
我要減肥:制定詳細的飲食和健身計劃。
與此同時,要結合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設定合理的目標。
過于激進的目標,對人的意志力和執行力的要求更為苛刻和嚴格。一開始就感受到過重的壓力和挑戰,就很容易就產生挫敗感,而放棄整體目標。
公司曾經組織學習法語,每周一下班后兩個小時,自愿報名。
雖然我覺得學法語很摩登,但是考慮到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分配,的確力不從心,就沒有參加。
同事小德則信誓旦旦地說一定要好好學:“閑著也是閑著,學好了以后去法國公司工作肯定有優勢!”
但這個目標過于模糊和寬泛,很難長期堅持。
幾周后,在本來應該上法語課的時間,我在停車場碰到了小德,他非常尷尬:“最近老出差,好幾節課沒去了,肯定跟不上,我就不是學法語的料!”
果然如此。
當我們發現自己執行力不到位或者要放棄的時候,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目標是否清晰、合理、可量化,以及長短期目標是否平衡。
不然就會陷入“越執行,越焦慮;越焦慮,越放棄”的惡性循環。
2
害怕失敗而拒絕開始
那還談什么成功
顧城有這樣一首小詩:
你不愿種花,你說我不愿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詩中說的是花,而我卻看到了那些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開始的人的影子。
我有個表妹,花了很多錢參加烘焙班,學完后在家里添置了各種烘焙設備、工具和原材料,相關書籍和DVD擺滿書架。
全家人以為從此以后足不出戶,就可品嘗美味的蛋糕。
誰知好幾周過去,也沒見表妹大展拳腳,她不是嫌家里烤箱空間不夠大,就是嫌原材料不夠新鮮,找了很多理由解釋自己的不作為和沒執行。
終于有一次,在朋友圈看到了她的處女“烤”:一枚烤紅薯。
后來聽說她家所有的烘焙用品都已經收入倉庫,不再使用。她媽媽跟我說,表妹一直沒做蛋糕的原因是:
她擔心自己做出的蛋糕太爛,所以不敢做!
因為害怕失敗而拒絕開始,是不是很傻?
我們做事情總期待能獲得認可,能取得成功,這也是我們開始和堅持做一件事情的初衷和動力。
沒有人會保證我們做什么都會成功,但是選擇不開始就連成功的一丁點的機會都沒有了。
開始執行了,就有機會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悅當然開心;即使沒有成功,我們也積累了經驗,鍛煉了才干,為下一次成功做好了準備。
3
過于追求完美
反而容易半途而廢
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歷:
部門提案會議中,沒有一項方案是無懈可擊的,總會被其他人找出“重大缺陷”進而被槍斃;
就算是看得上眼的方案,也會被問上一萬個為什么:這個主意太low,那個細節沒考慮到,不夠完美……
3個小時過去了,討論還是沒個頭緒,沒個結果,所有參會人都精疲力盡,身體像是被掏空,項目仍然沒有實質性進展和推進,焦慮緊張彌漫在整個會議室……
再比如,領導安排你寫一份報告,還有兩天截止日期就到了,你的報告卻剛剛開始了兩頁。
領導經過你座位旁,隨口問起進展,你振振有詞:“還差一個部門的數據沒有收上來,等所有數據到位,我就可以寫了!”
你以為領導會理解同情你,誰知他輕輕甩出的一句話,讓你無話可說:
其實你完全可以先把報告的框架和模版搭建好,甚至將手頭現有數據先填在表格里,最后一組數據一來,你就可以將所有數據一次性更新到現有模版了,只需要10分鐘。但是依你現在的進展,別說還有兩天,一周你也完成不了!
Facebook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曾經在她的專著《向前一步》中說到Facebook有一幅海報上印著大大的紅字:
完成,好過完美。
我已經以此為座右銘。
完成,說明這件事雖然有挑戰,但結果證明能夠實現,之后也常常讓人如釋重負。
追求完美,最好的結果便是心生挫敗感,最糟的結果則是完全麻木。
我們經常為了追求完美,陷入細節的論證而忽略了行動本身;或者即便開始執行,也會因為局部的不完美而灰心喪氣。
追求完美的前提是先完成,只有完成,我們才有機會根據時間、精力和手頭資源對細節做調整和修正,朝向理想的目標繼續努力。
調整的過程也是我們個人成就感和價值實現的過程,更重要的是,這一次,我們沒有半途而廢。
寫在最后
很多人都是勾畫藍圖和描繪愿景的高手,有些人甚至能做出非常漂亮的計劃表和目標分解圖。
但是這些都只是開始,決定我們最后是否能完成目標的是持久而強大的執行力。
執行力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也不能一時頭腦發熱就給自己立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不要因為擔心挫折失敗而踟躕不前,瞻前顧后。
耳熟能詳的廣告語“Just do it”(就這么做吧!) 很好地詮釋了執行力的簡單法則:去做吧。
那么你呢?Time to take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