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中國目前面臨國際外需萎縮、國內成本上升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體制成本的上升,要想延長成本優勢一要靠制度改革,二要靠創新。
1.中國現在面臨的國際形勢:外需萎縮,反全球化,以及為什么
假定有兩個經濟體,一個富有,一個貧窮。富國是10萬塊資本,300個人。窮國是10塊錢資本,3000個人。前者類比是歐美和日本,后者是80年代的中國。這兩個經濟中間之前有一道藍墻隔開,大家各過各的日子,窮就是沒資本,沒資本就沒有提高生產率的手段,很大程度靠人力、靠自然力,經濟進步就很慢。富國資本雄厚,可以轉化為生產力,所以貧富差距會拉大。
第一,富國的資本總量只加了10塊錢,但是人口總量加了3000人來搶,原來300人用10萬塊錢,現在3300人用10萬零10塊錢,所以資本的稀缺程度提高了。為什么全球化以后,華爾街可以賺到很多錢,道理就在這里。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二戰后發達國家的橄欖型的社會結構被破壞,全球化以后兩極分化嚴重,基尼系數上升。華爾街、硅谷賺到了大錢,但中間有一個很大的人群很失落,制造業工人、中下層,在全球化過程中面臨的壓力要超過他們得到的好處。當然好處也有,就是中國的產品很便宜,美國享受到了穩定的物價,所以,窮人實際的生活水平降低得不會那么嚴重。但是和華爾街、硅谷一筆,相對收入的落差就出來了。
現在這個全球格局,發達國家、美國的平均首水平是在下降的,但是中國在提高。我們的人均GDP從1978年的200美金,升到現在的8000美金,深圳是幾萬美金(25000)。而美國呢,從1978年的13500美金升到現在也就5萬美金。
這里還要談到一個術語:比較優勢。李嘉圖的理論,說的其實就是各國揚長避短,揀你生產率高的東西干,這樣整個社會的總體產出就會高。但是薩繆爾森后來的研究結論說這不對,因為中國啥都搞,搞完襪子搞汽車,搞完汽車搞飛機,搞的大家優勢趨同了,逼得發達國家不知道干啥了。老薩臨死前就問了一個問題:原來造自行車的現在開始造飛機的,原來造飛機的造什么呢?他的結論就是:在共同的比較優勢下,一方可能永久損害另一方的利益。
從外部看,我們現在的經濟下行首先就是全球的外需收縮,全球外需如果你是一個主要靠內需發展的,對你影響就小。偏偏我們在高速增長當中,我們是高度依賴外需的,那當然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