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把讓你感到憤怒、厭倦、疲憊的雜事丟在一邊,不要把自控力花在不重要的事情上。用最好的心情和清醒的頭腦去完成最關鍵的工作,勝過平庸地做完所有事情。

把讓你感到憤怒、厭倦、疲憊的雜事丟在一邊,不要把自控力花在不重要的事情上。用最好的心情和清醒的頭腦去完成最關鍵的工作,勝過平庸地做完所有事情。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

作 者:[美] 喬西·戴維斯

譯 者:陶文佳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6年4月

 

身處在這個大腦隨時充滿著千頭萬緒、信息大爆炸的當代,我們需要“有技巧地生活和工作”,否則,呼嘯而來的事物可以輕易地將我們的時間撕碎。

 

但時間本身不是被管理的對象,能夠管理的恰恰是我們自身,我們需要透過管理自己來管理時間。

 

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每天最重要的兩小時》這本書的初衷。它既不是從時間的角度上探討問題,也不是從事情的重要程度來說,而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身體效能的角度,來說一說,面對事情的時候,怎樣把身體調整到一種巔峰狀態,進而對時間進行高效的利用。

 

這里的兩小時,不是指9點到11點或1點到3點之類的特定時間,而是指創造每天至少2小時的高效率心智狀態。

 

開始主題前,不妨先看看這段短視頻里的一個小實驗。

  

美國學校的哲學教授,在第一次授課時,就用這個小實驗震驚了所有的學生。

 

看完視頻,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位教授對學生們說,“我要你們把這個罐子想像成自己的人生。高爾夫球,代表著重要的事情,包括你的家庭,你的健康,你的熱情;小石子代表著其他重要的事,像你的車子、工作、房屋;沙子就是其他東西,一些小事。”

 

“如果你們首先把細沙裝進罐子,那就沒有空間放小石頭或高爾夫球了。人生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你把所有時間與精力都耗在小事身上,你就不會有時間去在意真正重要的事情,專注在那些能讓你真正感到高興的事上,先把高爾夫球顧好,也就是真正重要的事,把優先事項列好,因為其他的東西都只是沙子而已。”

 

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做好時間管理,讓自己每天都擁有2小時的高效能時間呢?

 

時間管理其實是一種價值觀的選擇,真正需要管理的不是你的「時間」,而是你的「行為」。認識到自己的意志力、自控力不是無限的,精力狀態、心理能量有著高低起伏,然后自覺地去規劃每一段時間的利用,科學地安排做事的順序,使自己能迅速進入一種高效的狀態,這就是《每天最重要的二小時》要教給我們的時間管理方法。

 

1

找出抉擇點主動選擇

 

相信很多人每天早上進公司,會習慣先檢查電子郵件,反射性點開一封接一封信,常常一處理回復內容就會搞一早上,直到同事過來找你去吃午餐,才打斷了你。原本打算要整理下午會議需要的數據,卻把時間都用來回信了。

 

 

 

神經科學家告訴我們,人們會傾向于,往不費力、不需要思考的方向作出選擇。這類無意識的動作,其實就像是自動駕駛系統,在不知不覺中,做了不該在當下做的事。

 

想要提高工作效率,你就必須認知到:每天總有一些時刻,讓你有機會和能力選擇如何使用時間。這些的「時刻」就是書里要強調的「抉擇點」。

 

抉擇點是指,一件工作結束,轉換到另一件工作,中間的這一段時間。

 

當抉擇點出現時,你要有意識地決定,接下來要做什么事才是最重要的,以下三種明顯的抉擇時刻是你可以先留意的:

 

1. 一天的開始,你的第一個「抉擇點」

 

每天早上起來,你可以預先想一下當天最重要的事情,有什么要優先處理的。

 

2. 當一件事結束,不知道接下來做什么時

 

這時你握有另一個【抉擇點】,你可以暫停一下,先別想著要馬上做哪件事比較容易,而是要重新思考當下對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是甚么。

 

3. 當事情執行到一半,被打斷時

 

它也是一個「抉擇點」,雖然被打斷通常會讓人感到不耐煩或心情很不爽,但是你可以藉此重新評估,現在是不是應該做另一件事才對。

 

2

管理你的心理能量

 

每天,都是一場輕重緩急事務的戰役。應該先處理哪個,很多專家都建議聚焦在第一優先事務,卻忽略了,我們的心智能量就這么多,每件事都會勞心傷神,消耗能量。

 

舉例來說,你昨晚睡前想到好幾個營銷點子,打算明天早上花個半小時寫企劃書,11點開會時提給老板還來得及。第二天,進到了公司,出于辦公本能,開了計算機就先收電子郵件,想說快速看一下再寫企劃書好了,結果光回信就花上一個多小時,等到真的打開Word檔案要寫報告時,還得花時間再仔細回想昨晚的點子,等你好不容易想起來,竟然不知如何下筆、不知如何起頭才好,結果離開會只剩下十分鐘。

 

如果你一進公司就先把時間留給寫企劃書,在你頭腦最清楚的時刻做最重要的事,才會事半功倍。

 

這就是作者提到的「管理心理能量」,優先給最重要的工作最佳能量狀態。在心理疲勞之前,先集中精神做最重要的事。

 

3

停止對抗分心更專注

 

我們的大腦容易受外界的事物吸引,首先,應該移除最容易讓你分心的東西。

 

現在的工作環境遠比以前容易讓人分心,因此,我們應該學會掌控現代科技,例如關掉通訊軟件的提示音,別讓訊息接收通知聲打擾你,或者在開放式辦公室戴上耳機、關起辦公室的門以減少噪音來源,才能專注工作。

 

那如果還是不小心分心了,怎么辦呢?有研究顯示,東想西想、做白日夢,有助于提升創意發想、引發靈感,所以也別緊張分心是壞事。

 

當你發現心思漫游時,建議就隨它去,你也不用告訴自己「別分心了快工作」,因為幾分鐘之后,你會發現你已經到原先的工作上了,反而會更迅速的投入工作。

 

4

掌握運動和飲食訣竅

 

除了大腦和情緒之外,身體疲勞也會影響工作效率。為了在重要時刻讓心智運作維持在巔峰狀態,我們可以利用運動和飲食來達成立即效果。

 

 

許多研究都顯示,適量的溫和運動,有助于保持專注、思緒清晰,并幫助改善心情。試著嘗試以下三個小訣竅:

 

1. 走出辦公室活動一下筋骨,或到樓梯間爬爬樓梯,爬個10到20分鐘。

2. 在讓你感到有壓力的會議前,騰出一段時間做適量運動,改善你的緊張心情。

3. 如果今天有特別困難的大任務,一早空出時間先去運動,調適你的心情;或是在秏費了大量心力的工作之后,做點運動補充心智能量。

 

5

讓工作環境為你服務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實體環境的隔絕,能夠創造個人隱私、心理隱私,進而增進工作表現。但如果很難做到有個安靜的環境,戴上耳機可以改善不少,或是試著提早到公司辦公、或提早下班將工作帶回家做也可以。

 

再來,就光線來說,偏藍較冷調的燈光,比較讓人精神集中、容易專注;而溫暖的黃色光線,有如在咖啡廳或餐廳的燈光氣氛,有助于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最后,工作前先把桌面清理干凈,這樣一來,工作時不會把時間浪費在找東西,把可能需要用到的數據或物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

 

看看歷史上的成功人士是如何對待時間的?

 

1. 貝多芬,德國著名的作曲家和音樂家。

 

 

 

6點起床后,早餐是精心準備的咖啡——每一杯都為60顆咖啡豆——滿足書中第4條【掌握飲食訣竅】;整個上午,他都在工作譜曲——滿足第2條【在頭腦最清楚的時刻做最重要的事】;社交、進餐和運動時,他也會隨身攜帶樂譜和鉛筆記錄靈感。——滿足第3條【停止對抗分心】和第4條【掌握運動訣竅】。

 

2. 伊曼努爾·康德,對現代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嚴格遵循時間表的康德,也是早睡早起的模范,晚上10點入睡,早上5點起床。——滿足第4條中【在重要時刻讓心智運作維持在巔峰狀態】;第一件事情寫作,僅占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滿足第1條中【一天的開始,找到第一個抉擇點】;而上午的重頭戲則是教授四個小時的授課,40年來雷打不動。——滿足第2條中【優先給最重要的工作最佳能量狀態】;午間康德去酒吧享用正餐,而下午4點到7點和摯友約瑟夫·格林(JosephGreen)的密談交流,準時得足以讓鄰居來校準調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