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最近,馬云在紐卡斯爾大學捐贈2000萬設立獎學金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故事背后皆因馬云與澳洲老人Morley的跨國友誼。

       最近,馬云在紐卡斯爾大學捐贈2000萬設立獎學金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故事背后皆因馬云與澳洲老人Morley的跨國友誼。

 

不少網友被這個“窮酸少年與異國老人”的溫暖故事而感動,為馬云報知遇之恩而點贊。然而,沒有不受重力的飛翔,透過感恩故事的背后,誰曾想到那個長袖善舞的男人也曾是你我他身邊那種樸實無華的鄰家少年,誰曾想那個高居商業世界巔峰的馬云也曾是如平凡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和大多數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一樣,少年馬云也曾一無所有,沒有任何背景,家境不富裕,交不起學費,甚至結婚時買不起房。但當時的馬云卻從未放棄生命中的每一次努力,他有著不同常人的大膽和執著,拒絕茍活,積極地探索任何讓自己崛起發光的機會。

 

馬云小時候寫給戴維·莫利的一封信,肯在每次回信中為馬云細心的修改英文,并專門提醒馬云“來信把行距留大點”,他好寫下修改意見。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為了練口語,每天去公園和外國人說話堅持整整9年;不是所有人為學英語,可以堅持英語通信長達5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為了一張簽證睡地下室、被拒7次仍不放棄……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憑借著不懈的堅持和毅力,馬云得以成功踏上了促使他人生轉折的那塊土地。

 

“那次澳大利亞之旅真正的改變了我,紐卡斯爾那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關重要。沒有那29天,我永遠也不會像今天這樣思考”。

 

當馬云回到杭州時,他好像已經變了一個人。

 

從來沒有隨隨便便毫無理由的成功,而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次努力,或許都是改變我們一生的轉折。誠如馬云,估計當初也從未想到那次偶然的相識改變了后來的人生。

 

沒有堅持去公園練口語,馬云自然不會認識Morley;沒有認識Morley,就不會有機會奔赴澳洲;沒有奔赴澳洲,就不會改變他對世界的看法,就不會有后來的阿里商業帝國。

 

人生終究是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在遇到Morley這位“伯樂”之前,馬云就一直在通過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匹千里馬。正如Morley兒子David回復馬云捐贈的演講提到“我們相信不管馬云是否遇到父親, 他都可以實現他的夢想的。”

 

蔡康永曾經說過:15歲覺得學游泳難,放棄學游泳,到了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學英文很難,放棄學英文,28歲出現了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心動的人和事,錯過風景。

 

15歲的你如果努力學會了游泳,18歲的你如果當初努力學會了英文,28歲的人生又是哪般光景?但人生從來沒有第二次重來的機會。

 

或許你現在做的事做的選擇在他人看來毫無意義,被世人嘲笑,甚至吃力不討好,但如果是你現階段熱愛且拼盡全力過的,這些點點滴滴終會在你身上留下牢牢的印記,在未來某一天串聯起來,帶你看見與眾不同的人生風景,不經意間,或許就成了改變你一生的轉折。

 

或許正如陶杰在《殺鵪鶉的少女》里說,“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么時候出國讀書,什么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么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云千檣,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越長大越會發現我們一直處在一個被世俗綁架的世界,成功越來越局限,衡量標準越來越單一化,一旦出現“不走尋常路”的成功人士便成為眾生羨慕的對象,感嘆他們似乎真正地生活過,自己只是活著,最后青春耗盡面目可憎,早已忘了許多年前,自己也曾發誓要做了不起的人。

 

其實,那些真正生活過的人往往就是那些不如你聰明卻比你勤奮努力的人構建起來的,他們做了行動者而非做夢人,比如一路奔跑一路締造奇跡智商卻只有75的阿甘;曾經被人認為是瞎扯廢話無數次被拒絕卻如今站在商業世界巔峰的馬云……努力才是這個世界上奇跡和轉折的另外一個名字,更不要因為抱怨而忘記讓自己成長發光。

 

馬云曾說“越是集體困頓迷惘的年代,越是檢驗一個人是否足夠自信和獨立的絕佳考場”。二十幾歲的我們,本就一無所有,唯一真正擁有的便是寶貴的時間和青春。

 

趁年輕沒有什么可輸的時候,迷茫時去努力做點什么,讀書也好,旅行也罷,學技能也可,做點豐富你人生經歷的事,去親自體驗這個有趣的世界。

 

愿你擁有阿甘和馬云一樣的堅持,不抱怨持續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