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陳振鐸:法國警方對中國公民選擇性執法,但對中國公僑民被傷害不作為的事件近年不時出現,法國為何如此對待中國人?
陳振鐸:法國警方對中國公民選擇性執法,但對中國公僑民被傷害不作為的事件近年不時出現,法國為何如此對待中國人?
3月26日晚法國時間20點左右,巴黎19區,奧拜赫維利耶街上的Villa Curial公寓內發生一起中國人被警方反恐武器射殺事件。據法國主流媒體《巴黎人報》報道,巴黎19區反犯罪刑事大隊接到報警說該戶有 “家庭沖突”(différent familial),出警上門后,聽到門內有小孩尖叫聲(cris d'enfants à l'intérieur),因而決定破門強行沖入,因“亞裔”的行為威脅到了警方,警察開槍將其擊斃。
中國駐法大使館在官方網站證實了法方部分說法,稱“一名中國人因與法國警察發生沖突被打死”,證實了該亞裔是中國公民。其它中國媒體報道男子姓名為劉紹友,57歲,原籍浙江青田溫溪鎮。
然而,法媒報道引起在法華人華僑質疑。3月27日晚,幾百名華人華僑在巴黎19區警察局門口聚集和守夜,要求警方給出說法。由于未申請集會許可,這次要說法的自愿行為被法國警方定性為非法集會,出動警力毆打手無寸鐵的集會人群,據浙江在線引用現場消息報道,現場有一輛警車被燒毀,五名華人被捕,多人受傷,一名華人確認骨頭碎裂,要留院手術。
一、雙方分歧和沖突主要集中于警察未理會當事人家屬的質疑,先向媒體釋放消息,反稱破門而入“受傷”的警察是受害者?!栋屠枞藞蟆纷畛醢l出消息的兩位記者埃里克(Eric Le Mitouard)和席琳(Céline Carez),并沒有對被擊斃的華僑家屬進行采訪,包括當時在場親眼目睹父親被殺死的華僑子女,而只采用了警察一方的說法,并從受傷警察角度報道新聞,稱警方是受害者。
現場細節仍有待法方各部門公開澄清 。但該報卻報道是老人用了手上的剪刀先傷了警察才導致警察開火,并用一條沒有信源的消息說該老人平時愛喝酒。筆者認為,這是在以此引導法國公眾認為被擊斃的青田華僑是一個愛喝酒、愛打小孩的老人,在警方出警后拒絕合作并用剪刀刺傷警察,警察為自保被迫開槍。這條事件邏輯已經主導了之后法新社的通稿報道方式,并被其他法國媒體跟進。
二、雖然法國目前仍處于緊急狀態下,法國警方有權不出示法官許可的搜查證,就可以直接對任何有嫌疑的對象進行調查。但由于法國官方和媒體并未對所有民眾,尤其是那些不會說法語的少數族裔和外國人進行警示,該條規定并不為所有人而知。反而,近年不斷出現的有少數族裔犯罪分子假扮警察上門偷盜和騙取錢財的案件時有發生,那些住在不安全街區的民眾,對任何突然上門的警察都有所警惕。
此外,既然警方聲稱之前有“精神問題”案件記錄,為何現場沒有相關醫生在場?既然是一起普通的出警行為,為何不是普通警察出警,并且有至少十名警力出現在現場,而且直接攜帶針對恐怖分子嫌犯才用的武器?警方未示明意圖夜晚敲打民宅房門能不引起小孩緊張?破門而入后為何不按照執法規定進行警告而直接擊斃?這些都反映了法國警方執法不當的問題。
法國警方對中國公民選擇性執法,但對中國公僑民被傷害卻不作為的事件近年不時出現。《歐洲時報》曾報道,2016年4月,法國警察因懷疑中國女留學生是妓女,破門而入對留學生住處進行抄家,事后也不給出說法。2016年8月,巴黎北郊奧拜赫維利耶市鎮發生青田華僑被少數族裔青年歹徒尾隨搶劫并殺害的事件,法國華人華僑上街游行抗議法國政府不作為,并引發了9月4日法國近年最大的一次反暴力要安全的游行。
三、一年不到,悲劇再次升級,人們要問法國為何如此對待中國人?
筆者在《去法國安全嗎?》、《法國治安為何差到華人上街游行?》、《法國華人如何走向街頭》等文章中多次提到,“法國警察似乎對中國移民有選擇性地執法,對日常偷盜和搶劫行動緩慢,在外國移民居留手續辦理中普遍存在官僚行為,均已成為日積月累、積重難返的問題。”
巴黎政治學院社會學教授、法國國家移民問題專家組成員凱瑟琳·德翁登也多次在法國媒體和研究期刊上公開呼吁,要解決法國郊區問題,首先要法國警察在執法中要盡快取消專門針對穆斯林等移民群體的識別方式,公正平等執法。部分社會學研究已經顯示警方在日常執法行動中,黑人、穆斯林以及其他有色族裔接受盤查的概率要遠遠高于白人群體。
今年2月在巴黎郊區奧樂奈(Aulnay-sous-Bois),法國警察對黑人青年泰奧執法時用警棍暴力捅入其肛門的事件,引發了法國郊區少數族裔自2005年郊區暴亂以來最大的反警察種族歧視和暴力執法的抗議,示威游行多次爆發,少數郊區高中還爆發了嚴重暴亂。事后法國總統奧朗德親自到醫院慰問,并責成相關部門對違法警察進行停職調查。
法國政府通過法國的文學藝術、時尚和葡萄酒文化,在中國精心塑造了一個自由平等博愛、中法友誼源遠流長的形象,以吸引中國游客促進法國經濟,掩蓋了警方平時官僚作風嚴重、出警效率低下,經常有種族歧視嫌疑、欺軟怕硬的實際形象。一方面反恐反恐,越反越恐,激起各方不滿。另一方面,中日韓游客被法國經營宣傳的形象吸引、也高估了法國的安全形勢,在巴黎頻遭偷竊搶劫,使得小偷搶劫犯有恃無恐。
如這次《巴黎人報》的報道一樣,筆者在舊文中也提到 ,“法國媒體也鐵板一塊,對眼皮底下的問題視而不見。比如對于奧拜維利耶華人持續遭受穆斯林移民青年暴力搶劫問題,華語社會討論了幾個月,法媒并未關注……也沒有記者去調查反思問題出在哪里。相反,他們經常舍近求遠,對中國的政治問題,沒有調查就長篇累牘、樂此不疲。”
四、目前中國使館已介入事件,表示將繼續與法方保持密切聯系,督促其盡快查明真相并公正處理。另外領事部已派人代表使館前往看望死者家屬,表示慰問。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展開,中國公民以及華人華僑與各國交往將會越來越多,各種沖突必然會增加,改進現有保護制度刻不容緩。雖然目前已經有“領保應急機制”,中國公民每到一地,都會收到外交部和移動通信商共同發布的安全提醒短信,商務處也有保護企業的相關制度,但光靠使領館有限人員和提醒,無法保護每一個在外公僑民和企業。使領館受職責所限,不能受理全部的公僑民受傷害的事件,也經常引發公僑民對使領館不作為的質疑,加深雙方誤解。
中國除了向西方大國學習,對在外公僑民和企業采取更多人道救援措施外,可趕在西方大國前頭,由國家牽頭,綜合外交部門、僑辦、地方政府、國家安全、公共安全警察以及其它涉外系統、高校和智庫各學科國際研究專家、涉外企事業、多語種翻譯人才、法律界、僑界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中國海外權益法》,保護涉外經濟、投資利益和公僑民權利。
當然,有些是當地組織和個人的違法和不公正行為,有些是中國企業和個人在海外違法。綜合中國在非洲走私象牙、西非海域的非法捕魚事件引發的沖突、以及中國公僑民在拉丁美洲針對華商的有組織黑社會行為等事件,這些目前都沒有制度系統協調,要靠外交或警務部門單方面時候協調,該法律機制在制定時同時要考慮到這些問題。
由于目前中國多頭治理的現狀,短期內可能很難綜合這些部門制定《中國海外權益法》,但可借這些教訓,從探索建立跨部委的綜合性公僑民保護機制做起。
可牽頭協調上述各方、電信部門、各國涉華協調事務部門,以及其它民間力量,建立開放的、有制度保障的、統一的全球公僑民保護平臺,做到中國公僑民在外被偷被搶24小時有人幫助協調,受傷時有法律救援和公正的介入和處理。可探索設立公僑民保護基金會制度,由中國政府牽頭、和各國政府共同協調,引導涉外企業、僑界以及相關保險部門共同投入資金,支持公僑民保護工作的快速反應和順利展開。
目前隨著智能手機設備的普及,這方面機制所需要的技術已經具備。中國電信已經在英國、法國和美國設立分公司,并有專門的24小時服務熱線,各移動運營商也都有緊急服務電話,完全可借助114運營經驗設立公僑民服務協調熱線。支付寶都把移動支付覆蓋到全球各主要中國游客集中的區域,包括北極圈內的旅游點也出現了支付寶的身影,可以借鑒支付寶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警務部門共同設立市民政務服務平臺的經驗,在支付寶內設立相關公僑民保護系統。語言人才方面,北京外國語大學今年還增添了庫爾德語、毛利語等11個非通用語種的招生計劃,中國人才基本能覆蓋至全球主要語言的交流。
另一方面,特別要向以色列學習,對各國任何歧猶、仇猶、反猶的媒體和言論,不管大小和影響力,只要有違反事實針對猶太人,做到有一究一,動員各方力量,利用所在國的法律及時搜集證據、進行起訴和追責,絕不手軟,使得違反事實的媒體不敢作惡。二戰后尤其是以色列國成立后推動各國針對歧猶、仇猶、反猶言論和行為的立法,已經有效地保護了僑居在世界各國的猶太裔民眾。
中國可探討在適當時候設立雙國籍制度,既方便人員往來、吸引僑民報效祖國,也使得在部分國家法律機制欠缺的情況下,可采用國際通行的公民保護制度介入。
條件完全具備,關鍵還是中國政府要下決心高度重視海外公僑民權益,并在海外維護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綜合各方力量、進行法律法規制度的頂層設計、并積極主動維護。連非洲國家都知道強力維護在法僑民權益,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理應責無旁貸、高度重視、有擔當地維護公僑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