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欲望野蠻生長,夢想無處安放。現在的年輕人,心情都不太好。每個人好像都有一千零一個煩惱值得焦慮,內心精神秩序同社會物質秩序一同失衡。
欲望野蠻生長,夢想無處安放。現在的年輕人,心情都不太好。每個人好像都有一千零一個煩惱值得焦慮,內心精神秩序同社會物質秩序一同失衡。
大家不關心歷史的深度,也不關心世界的寬度;不關心任何叢林法則和眼前利益之外的事情;甚至都不太關心自己究竟是誰。
大家都在世俗的塵埃里欲壑難填、苦爭惡戰,你甚至會隱隱意識到這是不對的,這種生活不是你想要的。
但卻早已習慣在既定規則、即刻滿足里逆來順受,不想走、不甘心。
我知道你不關心幾年后的世界會怎樣,但長路漫漫無目的,你真的不打算對自己說聲橋豆麻袋,跳出眼前問下自己究竟想要些什么嘛?
一
戳破彩色泡沫
創造我想要的世界
為什么我想要創業,因為我想生活在那樣一個世界里面,但是我實在沒有耐心等待它到來了,于是我自己創造了這么一個世界。
看奇葩大會的時候,猝不及防地被這句話深深戳中了,也深深記住了這個霸氣四射的女CEO——劉楠。
“北大才女全職媽媽創業”、“母嬰行業領軍人物”、“2016中國年度電商創新領袖人物”……
這些貼在她身上的標簽,對我并沒有吸引力。
甚至于她云淡風輕地說 ,“我管理了一家1000人的公司,市值過百億”。
我贊嘆的也只是她千帆過盡、由內而外的自信從容,舉手投足間涌動著背后的故事和經歷的積淀。
但最讓我佩服的,是她警惕的心和跳出來看問題的理智:
我加入外企之后,特別地不快樂。什么事都做不了,天天做PPT,做匯報。尤其是它給我一種恐慌感,因為給你一種很漂亮的彩色泡沫。
早上,我會化一個精致的小妝,穿上高跟鞋,拎起小包,進地鐵。鉆出地鐵,就進了五星級酒店。拿著酒杯跟很大的大老板觥籌交錯,去做所謂的social,這種生活讓我非常警惕。
我感覺我好像在參與一些完全不屬于我的生活,更可怕的是我竟然還有點享受。這樣的感覺讓我非常地恐慌和害怕。
不知這種情境是否讓你感到似曾相識?
沒錯,她就這樣毫不留情地戳破了世俗的夢幻彩色泡沫,給迷失自我的小布爾喬亞白領們沉重一擊。
甚至于后來的創業對于她來說,都是“當成一種找尋自我的工具和手段”,去感受自己的“快樂和充足”。
她一刻都沒有放棄探索自己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并且在條件并不是很理想的情況下,仍然披著鎧甲打仗。
她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抱怨世界不完美何其loser,自我的能動性是足以創造你想要的世界的。
無論宇宙規律怎樣,這種思維高度便是轉變的第一步。
二
撥開欲望和嫉妒
你還剩下什么
《東京女子圖鑒》以不可阻擋之勢,火遍大江南北,毫無降溫兆頭。
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它把我們普通人的欲望解讀得入木三分吧。
永無休止的貪婪、難以抑制的妒念,這些都是繞不去的人性瑕玷。
你說欲望是人最原始的驅動力,是啊。
可是撥開欲望和嫉妒,你知道自己究竟是誰嗎?
劇中這句話很有名,想來以此為畢生目標的人也絕非女主綾一個。
但如果成為別人羨慕的人是人生的唯一標準,那別人的標準也就是你全部的標準。
沒有自我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因為沒有自我,所以雜志上的人生觀也就成了“自我”;
因為沒有自我,所以閨蜜的婚姻觀也就成了“自我”;
因為沒有自我,所以身上的Logo和身邊的男人全都成了“自我”。
從小城市搬到東京,從20歲到40歲,從章魚小丸子男到港區男,女主的每一次處心積慮的改變都與物質和階級息息相關。
她熟諳“上等階級”的人應該去怎樣的餐廳,住怎樣的街區,穿怎樣的衣服。
每一次貌似成功的“階級上升”都讓她沾沾自喜,卻唯獨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以至于在最后,她看到穿著名牌牽著名犬的貴婦,仍然妒火中燒。
把別人的生活作為自己的目標,并以"嫉妒不過是人生調味品"為借口來自我疏解。
看到這里忍不住仰天大笑三聲:哈哈哈,這哪是人生調味品,明明就是時時刻刻鉗制你、操縱你、俘虜你、侵蝕你的毒品。
三
拒絕短期效應
警醒地活在遠方
綾比劉楠差了什么?
差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對眼前和自身所處位置的警醒之心。
大點說,就是格局。
早在一百年前,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們就指出:
文化工業構成一種具有欺騙性的意識形態,扼殺人們的獨立思考精神。
百年后的人們,卻依然桎梏其中,追逐美麗而虛妄的彩色氣泡。
難道就從未生出過被生活欺騙的恐慌感?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綾,都是short-time interest(短期效應),卻沒有Long-term thinking,蜂擁在眼前,被世俗的眼光綁架。
關心糧食蔬菜,關心房屋名牌,唯獨不關心自我。
從來不跳出一步,想想五年之后的事情,想想百里之外的事情, 想想你究竟要以什么方式生活。
太多的人告訴你要活在當下,但我覺得相比眼前的晉升加薪,更要有活在遠方的警惕之心。
這才是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真正原因。
如何找到自我?
我相信你不會在蝸居的10平臥室里找到,也不會在午后百無聊賴的小憩中找到。
卻會在對人生不設限的嘗試中找到。
無論宇宙規律怎樣,絕不給自己設限,并敢于不斷去碰自己能力的天花板,去創造自己真正想要的世界,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高曉松說:
“當你有能力的時候,一定要狠踹生活。
生活絕不會因為你膽小怯弱,
什么都做而饒了你。”
你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