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越來越多的MBA畢業生感到懷才不遇,伯樂難求,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工作難找;重任難挑;高薪難拿。

但是,我一年前推薦給某企業的一個MBA朋友現在已經拿到了百萬年薪。

 

雖然我對他的成長歷程非常了解,但為了對讀者負責我還是重新對他進行一個訪談。

 

他姓范,現在是一家中等規模民企的營銷副總,私下里我叫他小范,他喊我小馬哥,正規場合我叫他范總,他叫我馬老師。我約了他在西直門的逐鹿茶樓,他請我喝極品洞頂烏龍。

 

……小范開始談,下面是談話的主要內容……

 

我當初就是遵循了一個指導思想和五個選擇標準。

 

一個指導思想就是:錢是自己掙的,不是老板給的。

 

我覺得到現在還有很多MBA 沒有搞清楚這個道理,他們老覺得自己一出校門就要拿一個高薪,當一個高層管理者。為什么他們會有這個想法呢?第一、工作了幾年,有資歷了;第二,名校的 MBA,聽過國內大腕的課,和大腕合過影;第三最重要,花了十幾二十萬銀子,花了這么多時間,不能虧了,畢業要賺回來。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你自己花錢念書,錢被商學院賺走了,同時是你自己想當然的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期望值,認為畢業后水平就不一樣了,可以要一個高薪。

 

其實不管外企還是民企,老板是不會養閑人的,即便是開始給了高薪,你的工作貢獻不夠格的話還是要走人。況且現在MBA遍地都是,靠MBA敲開高薪高管之門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是如果你真有本事,能夠做出成績來,老板天天怕你跳槽,怎么能不給你高薪呢?

 

打工者關鍵要找一個適合的平臺,好好干,干出成績來,讓錢來找你,而不是你去找錢,這個道理我在聽你講課之前就明白,當然聽完你的課后我想的更透徹了,這是實話。小范一臉嚴肅地說。

 

然后,在五個選擇之前我還要說一說我讀書的目的,選擇是實現這個目的的手段嗎,正像小馬哥說的,目前念MBA的人有六種:

 

做生意的、交朋友的、度假的、解惑的、拿公司獎勵的、鍍金的。

 

我是屬于來解惑的。當然這并不妨礙我交朋友等等,但是解惑是我的主要目的。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我做了以下的選擇,當然這要感謝小馬哥當初的指點。

 

一、先說選擇學校

 

雖然那時候我有些積蓄,但是讓我拿出20萬來念中歐長江的我還是心疼,所以我選了一個普通高校的MBA,才幾萬塊。我選這家學校有幾個理由:

 

1、我覺得學習主要靠自己,要靠自己悟,要動腦子想,而不是靠老師教。就像學英語一樣,你自己不下功夫背單詞,不練習口語,只是去聽新東方沒用,去美國待2年只在唐人街混也還是學不會英語。而我自己悟需要有個環境、有時間、有腦力激蕩,這幾個條件都完全能滿足??傊揖彤敵墒菍W英語,我自己在家背單詞,學校就當是個英語角。

 

2、中歐長江的學生可能職位相對較高,而我的工作經歷還不夠,如果我去了可能是地位最低的,他們都盯著大老板而每人理我。而這家學校大家的資歷差不多,我還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二、再說選擇老師

 

目前國內MBA教師大概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老外;第二類是在國外混過的老內;第三類是土生土長的本土高校老師;第四類是企業里的高管和咨詢公司的)。你知道,我當時最愛聽你的課。因為第一種不了解國情、第二第三種沒有企業經驗,所以我聽他們的課主要是起一個作用,就是啟迪思想,把我自己以前的經驗裝到理論框架里去。但是我覺得這種啟迪對于還沒有在企業里做到高層的MBA學生來說是很難有共鳴的。

 

我當時雖然也有所悟,但是并不多,反而有些是現在剛悟出來。當時最愛聽小馬哥和其他外邊的公司里的人講課。因為你們又有實戰經驗又有理論基礎,講的既有高端思想又有操盤實務,而且就是身邊企業剛剛發生的事情,所以收獲非常大。

 

目前國內MBA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國外翻譯過來的,與此相對的是國內大部分行業的企業外部環境處在風云變幻中,受政策、國情、人情的影響非常大,在這種不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國外的理論在中國并不能夠成為致勝法寶。況且MBA教材隨處都可以買到,要是為了學國外那些東西,根本不用上課。

 

所以,當時雖然有缺課,但是你們幾個人的課沒缺過。

 

三、再說選擇朋友

 

交朋友雖然不是我的主要目的,但是我也還是有目的的在選擇。就像你說的那樣,人必須有三類朋友,第一類是知交密友,包括中學同學、大學同學、后來認識的有共同愛好的等等,這個朋友圈子能夠使人生活愉悅、充實,但與工作無關;第二類是工作上的朋友,同事、上下游供應商等,這個朋友圈子能夠使你工作順暢;第三類是戰略性的,是對自己未來的事業發展能夠提供指導和機會的,而在這類中關鍵是要找到大客戶,找到聯絡人,這樣不但節省資源、提高效率,而且提高效果,比如說,你小馬哥馬寶琳就是我的一個大客戶,因為你們北京時代方略在業內比較有口碑,你們段總斷繼東在圈內鼎鼎大名,而你本人是在業內比較活躍的經常深入接觸各個公司的人,我通過你就能認識很多人,而沒有你的介紹我要認識那么多人就要花費更多的力氣。

 

四、再說選擇公司

 

在國內經營的企業大概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外企;第二類是處于求發展階段的國內企業;第三類是處于求生存階段的國內企業。

 

第一類外企是不稀罕國內畢業的MBA的,外企的策略都是國外總部制訂的,國內聽話干活就是了,他們更愿意自己培養;

 

第二類處于求發展階段的國內企業,一般規模很大,但經營業績多年徘徊,增量不增利或者既不增量又不增利,戰略模糊,運營效率低,執行力差,一句話,空心蘿卜,為什么造成這種情況呢?當初的創業功臣開始變成進步的阻力了,內部關系錯綜復雜.......

 

這類企業從來不會幼稚到期待著來個MBA能解決問題,哈佛商學院的教授全部空降也玩不轉,這類企業實際上需要的是你們咨詢公司去進行系統再造。哪個MBA如果覺得自己不含糊,想在這里搞點變革,那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第三類處于求生存階段的國內企業,關鍵的任務是抓住機會、做大營銷,先生存后發展,請一個MBA來的目的是快速提升銷量,而不是想搞運營搞戰略,所以一個MBA如果3個月不能做出成績,那就不妙了.......

 

你當時給我引薦的這家公司雖然是求生存,但是他有成為大公司的基因,小而不破,急而不亂,老板對我真正做到了“將能而君不御”。

 

五、最后是選擇職位

 

這一點我覺得最重要了,就是當初你說的“錢不重要,關鍵要有做事的權利”,后來我和老板非常深入的談了4次,公司的問題弄清楚了,主要矛盾也抓住了,老板對我的期望我也知道了,我和老板談了我的解決方案以后他也很認可,過了1個月還很認可,所以我覺得他對我的認識和期望比較穩定了,當時他讓我做副總,我不干。我就堅持兩條:第一做營銷總監,直接負責營銷,但必須按我的思路去干;第二,待遇要結構化,底薪我就要個普通經理的待遇,但是與業績相關的浮動部分我當仁不讓。

 

談到這里你就都知道了,這就又回到剛才我說的那個指導思想就是:錢是自己掙的,不是老板給的。

 

現在我擁有了掙錢的平臺,然后就看個人本事了。

 

下一步就是:做出成績!

 

通過前期的交談,我發現公司的政策、結構和流程都有問題。政策主要表現在對銷售的激勵考核不到位;結構主要是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不合理;而銷售隊伍的費用審批核銷流程有問題,效率低,嚴重影響銷售的積極性。

 

這些問題我不可能同時改革,所以我按照你的指點先調整了對銷售的激勵和考核,原來的考核中定性指標太多,公式計算復雜,銷售隊伍不知道自己能得多少分,也算不出來自己下個月完成任務能拿多少錢,所以沒有積極性。我把原來考核中的定性指標全部去掉,全改為定量的,就幾個:回款、費用率、竄貨亂價的管理,把原來的提成比例適當提高,清除明了。

 

古代兩軍作戰,如果有一個城池久攻不下,攻城的將軍一般都會下一道命令:城破后3天內士兵可以燒殺搶掠,然后城可破。為什么呢?士兵能看見完成任務后自己的好處,銷售都是只關心眼前的,所以一定要讓他們看到眼前的利益。

 

調整以后銷售隊伍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三個月時的業績完成了原來指標的160%,老板很高興,銷售拿到了季度獎,也很高興。我又進行了下一步的舉措,就是調整了市場結構,把資源配置在重點市場,一般市場減少人力物力的投入維持自然銷售。這樣3個月后,重點市場江浙滬的銷量比去年翻了一番,而非重點市場銷量才減少了20%,我全國的整體業績又提高了50%。

 

這是我獲得了公司一致的信任。然后我又調整了產品結構,這是為公司的長期穩定發展早作謀劃,老板很認同。

 

所以MBA要清楚一點,就是不要去拿高薪,而要尋找能獲得高收入的機會,這是小馬哥你當時說的。

 

當年因為我的業績突出,把公司的銷售從4000萬提升到7000萬,按照當初給我的考核標準,我拿了63萬的獎金,加上底薪一共是70多萬。

 

這一年來,我一直奮戰在一線,做出了一點成績,帶出了一批隊伍,也交了一批朋友,在業內已經有人自發的幫我宣傳,后來有不少公司和我談,想挖我過去,價碼都開得挺高,有一家開出了百萬年薪要我做執行總裁。

 

我沒有和任何人透露有人要挖我。前幾天老板請我喝茶,談了很多創業的酸甜苦辣,最后不容置疑的把我的底薪加到80萬,請我當營銷副總。我算了算,今年的業績完成的話,我總共的收入應該能到130萬吧。

 

所以有些MBA 們只是抱怨和迷茫,并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實只要先把MBA文憑忘掉,認真客觀的給自己做一個評價,看看自己實際上有多大的本領,能為企業創造多大價值,把對薪水的預期從按照自己念MBA的投入來計算改為按照自己能為企業解決問題的價值來計算,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國內MBA畢業生大概有如下4種心態:

  

第一種是好高騖遠型:非大事不做,但是哪個老板那么傻呀,一開始就把身家性命交給你?

 

第二種是懷才不遇型:老覺得老板不了解他的本事,不用他,天天牢騷滿腹。

 

第三種是空談挑錯型:這樣不對,那樣不好,但是不能拿出好方案來!其實問題的表現大家都看得見,老板關心的是如何解決得一攬子計劃,而不是你告訴他哪錯了。

 

第四種是低調務實型:踏實苦干,積累經驗,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作為過來人,我想提醒一下準備或正在念MBA的朋友們,提醒一下想拿高薪的朋友們,提醒一下所有的有進取心的職場中人,小范說,那就是:

 

本事是干出來的,本事是學出來的,本事是悟出來的。要抱著解惑的心態,以求道的信念去悟,邊干邊學邊悟。但本事絕對不是單靠聽課聽出來的。

 

所以人一定要做“三識之士”,就是有學識、有見識、有膽識。不論念不念MBA,你想成功就要這樣。有學識需要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而不是背教材;有見識需要見過大場面、服務過大公司或被有見識的老板栽培過,并且自己能夠悟道而有所得;有膽識需要經歷過企業的艱難困苦,有化危機為轉機的成功經驗,有力挽狂瀾的信心和勇氣。有學識、有見識、有膽識的人往往能夠有一顆平常心,寵辱不驚、堅韌不撥,思維縝密、行事果斷,能夠抓住公司問題的主要矛盾,短期內整合資源、做出成績,長期幫助公司提升核心競爭力,在成就公司的同時成就自己的事業。到這個時候,你還會考慮年薪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