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職場上,情商顯得尤為重要。不是所有的焦慮,都能靠跳槽解決。當你受到客戶的負面評價時,要學會做情緒管理,如果分不清事實和情緒的區別,就會擴大負面評價,誤以為這就是事實本身,從而給自己貼上標簽,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為什么身邊的朋友都結婚戀愛了,你總遇不到“對的人”,愛情不如人意?為什么你和父母越來越“無話可說”,成為了精神上的“陌生人”?為什么你和權威人士交流時,總是克服不了緊張?
為什么你總是很努力,卻得不到他人的賞識?為什么你已經絞盡腦汁,還是經常把天“聊死”?
感情、生活、職場……我們無時無刻不需要與“人”打交道,那些交往中的細枝末節沒有處理好,會在生活中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小到影響心情,大到影響人際,職場發展及其它,而所有關系問題的本質,歸根到底,到底是什么?
作為一位資深的心理咨詢師,胡慎之老師年輕的時候其實在人際關系上也遇到過挑戰,他這樣來表達當時人際交往的一個片段,也許你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只要和朋友吃飯,我就特別不好意思讓別人買單,于是我就成為了總是搶著買單的人,偶爾有一次朋友買了,我還會感到焦慮和愧疚。
也會覺得不公平,為什么我付出的比較多?但這個想法剛冒出來,又會說服自己:沒關系,這樣顯得我大方。
但我的心理分析師告訴我,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不認同自己是一個“值得被他人好好對待的人”,并且覺得自己如果表現不好,不做一些對對方有利的行為,甚至討好對方,別人就會離開。因此我對于自己的認知是:不夠好,不值得別人關注和關照;從而覺得他人不可信任,無法放心交付。
在心理分析師看來,我從來沒有真正的和“朋友”們建立關系,一直把自己定位為“可憐的付出者”,唉聲嘆氣,戰戰兢兢。
正是從這個故事開始,我對研究“關系”產生了很大興趣,我的研究方向也從觀察別人,轉向觀察自己。
如上,所有關系問題的本質,歸根到底,其實是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懂得溝通。
高情商的人能正確地認知自己、他人和社會;而一段好的關系,無厚黑,非討好取悅,也不是隱忍不發。在這段關系里,你可以順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需求,懂得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從而建立成相互滋養的合作共贏。
好的婚姻也是關系滋養和共贏的體現。美國心理學家Goodman(古德曼),研究了許多新婚夫妻后發現,一對幸福的新婚夫妻,其中一個人肯定是關系溝通的高手,TA會關懷和體貼對方,營造出親密的氛圍,這就是高情商的體現。
在職場上,情商顯得尤為重要。不是所有的焦慮,都能靠跳槽解決。當你受到客戶的負面評價時,要學會做情緒管理,如果分不清事實和情緒的區別,就會擴大負面評價,誤以為這就是事實本身,從而給自己貼上標簽,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還有,當你跟朋友發脾氣時,情商高的行為可能就是,讓對方全盤崩潰的話就在舌尖,你卻忍住了沒有說出口。高情商就是在表達自己的看法的同時,又能體諒他人的想法的能力。對局面有掌控,對未來有余地,對他人有寬容,對自己有約束。
所以,歸根結底,溝通,甚至高情商溝通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