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比亞迪有一個比較好的技術團隊,源源不斷地給企業領導人輸送技術前沿信息,讓企業決策者抓住方向,方向上不犯錯,企業就可以處于行業中比較正確的軌道上。

    “ 改變世界——中國杰出企業家管理思想訪談錄”項目由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復旦大學東方管理研究院與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系統總結和提煉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理論,為世界貢獻東方企業家的商業智慧和管理思想。我們陸續推出“霸道總裁”們的精彩訪談,今天是第4集。

  王傳福:決勝戰略

  他是技術狂人,更是戰略高手

  看他近十年來最大的一次戰略調整

  周健工:很多人都把2018年當作新能源車或電動車的元年。其實,中國在這個領域中最有經驗的是比亞迪,因為你們做電動車已經十多年了。現在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燃油汽車廠商,甚至是一些跨國的汽車品牌,都會在2018年大規模進入到這個領域。對于比亞迪來說,你怎么看待這樣一種新的競爭態勢?

  王傳福:對汽車行業和老百姓來說都是好事,對比亞迪會有些壓力。但是這種壓力也會變成一種動力,讓自己更加努力,高度小心,認真地去研究行業發展,積極跟進。我覺得2018、2019、2020年應該是互聯網造車的大年,產品可能在2018、2019年出來,行業活躍度會變得更高,比亞迪已經做好準備接受這個挑戰。

  和別人不太一樣,我們有自身的一些優勢,比如在整體汽車垂直整合的核心技術等方面掌握得比較深,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開放平臺。諾基亞做了好多年,從曾經在歷史上非常具有競爭力的消費產品,到后來的日益蕭條,我們獲得了很多經驗。

  周健工:諾基亞的市場份額當時比蘋果還多。

  王傳福:應該說是非常成功的一個企業,后來的蕭條,不是因為產品品質的問題,也不是管理問題,而是戰略出現了錯誤。我們接受了前輩們的經驗和教訓,推出了一個開放體系。今年9月,我們會舉辦汽車開發者大會,開放我們342個傳感器,讓全球的開發者參與進來,實際上也給很多互聯網造車,以及想進入汽車生態里的開發者提供一個平臺。同樣,我們對普通消費者也會開放空調、車門、車控、大燈等所有系統。我只要把控制權打開,把它開放,開發者就都可以參與。我們覺得很有意義,并做了很多年的準備,第一款車應該是比亞迪新型的“秦”,是一個全新的“秦”。

  周健工:有一種說法,未來汽車的價值60%到70%是軟件,只做硬件的話,它可能處在價值鏈的末端,你不擔心么?

  王傳福:我不擔心,因為開放、包容也能夠繁榮。比亞迪的強項就是各個零部件,還有整車經驗。我們現在就把協議規范好,把各種開發軟件做好,給全球的愛好者去使用。這個舉動也是經過公司再三討論后的結果,我們也猶豫過,是不是全部開放,是不是自己干,就像諾基亞一樣,我們的塞班系統很好,比安卓要好。其實安卓最開始出來的時候也不好,后來慢慢地不斷改進。

  周健工:比亞迪內部管理架構做了一個比較大的調整,建了五大事業群。比亞迪誕生到現在,在企業管理架構的調整上,這次的重要性能不能介紹一下?

  王傳福:企業小,戰斗力強,效率就會高。企業大了以后,會產生一些官僚,大鍋飯。我們在發展中也發現這個問題,那就把大鍋飯變成小鍋飯,以業務中心為單元切開,切成乘用車事業群,做我們所有的轎車、乘用車;再切出商用車事業群,像我們10米長以上的交通大巴,已經連續幾年做到全球第一,而且在全球差不多200個城市示范運行,還有我們的電動卡車、垃圾環衛車等;第三就是軌道交通,這是一個巨大的增長潛力,不只是在中國,包括“一帶一路”上的這些發展中國家,在修地鐵負擔很重或是承擔不起的地方,云軌有很大的空間;還有電子、電池兩大事業群。

  5個事業群以外,還有9個獨立的零部件。從原來的1個大鍋變成14個小鍋,相當于14個小比亞迪。因為小,機制就好,我們給每個事業部很大的決策權和管理權限,除了投資是由集團掌控外,其他的都有高度的自營權,讓他們獨立發展,做好后可以獨立上市,上市后給管理人員一些干股,讓他們有很好的成長空間,這樣我們就會如虎添翼,在管理上做到更好。

  周健工:談到比亞迪,大家最喜歡談的話題是說它是一家圍繞技術來制定戰略的公司。原來一談比亞迪就會談到新能源。所有的能源問題都是能源存儲問題,正好你的專業又是和電池有關的,現在是不是可以說比亞迪的技術基因還是圍繞著電池技術,或者是能源存儲?

  王傳福:應該說從電池起家,再延伸出去。包括我們的商用車、乘用車,以及軌道交通,都和電池分不開。電池覆蓋以后,引伸出了一些新的領域,我們迎來了一個很好的契機。能源的消費、大交通的產品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中國的經濟體量也在巨大地提升。我相信,綠色大交通和智能車的發展會帶來整個產業的重新洗牌,各零部件的供應方式、能源提供的方式也會完全不一樣,這可能是未來幾年的一個大主題。到2030年應該會出現很顯著的變化,在這個變化中,企業家能不能抓住商機,這是制定未來戰略要關注的點。

  周健工:比亞迪,還有你本人,被認為是一個非常有前瞻性的公司和企業家,比亞迪取得的成功和你們當初的前瞻性理念相匹配嗎?

  王傳福:應該是匹配的。我們崇尚技術,技術可以讓企業家變得更聰明,眼光變得更遠,看得更深,這也是比亞迪的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理念。很多企業認為技術就是為產品服務的,與管理無關,與CEO關系不大。我們認為技術首先要為戰略服務,因為一個產品的失誤,可能造成的損失也就是幾千萬,或者某一個模具的失誤,損失也就幾百萬,花幾個月或者一年的時間就可以調整過來。但如果一個公司的戰略失誤,耽誤的可能是五年、十年,損失十億、百億,甚至企業就滅亡了。因此,戰略對公司來說是最重要的。

  比亞迪有一個比較好的技術團隊,源源不斷地給企業領導人輸送技術前沿信息,讓企業決策者抓住方向,方向上不犯錯,企業就可以處于行業中比較正確的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