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全職MBA還是在職MBA,這是個問題?近幾年來,市場對在職MBA學生的需求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但每年秋季MBA新生入學前,面臨“F”(全職)班還是“P”(在職)班的抉擇,部分學生依舊會猶豫一番,開始想重新職業定位而選了全職班,之后又出于工作考慮轉為在職的案例也屢見不鮮。與全職MBA相比,在職MBA確有其局限性。那么如何突破這種局限,維持工作、學習、家庭之間的平衡,達到與全職MBA相同甚至更好的學習效果呢?
  清華經管院MBA教育中心常務副主任毛東輝這樣描述了全職MBA和在職MBA人數的變化態勢:開始之初,兩者是兩條并行的曲線,而近幾年來脫產MBA人數呈下降趨勢的同時,在職MBA學生數則不斷攀升。

  對此,商學院相關人士分析稱,形成這種趨勢的兩大促因:一是就業壓力的加大,二是經濟的發展。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凸顯,在MBA畢業生收入下降的同時,許多商學院的學費卻持續上漲,這讓許多人覺得放棄現有的穩定工作、承擔數萬元學費的代價太大,申請者自然會慎重考慮是否值得為2年的脫產學習支付相應的時間、經濟和機會成本。

  經濟的改善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出于自身發展、國際化等考慮,一些企業提供了升職和更優厚的待遇,以吸引有價值的優秀員工不要為了參加全職學習而辭職。在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和誘人待遇面前,讀在職MBA無疑是明智的選擇。從目前在職MBA的生源來看,學生也的確大部分來自于企業環境比較好,崗位和職能有著良好的上升空間,且自身所處的行業和職能匹配度較高,屬于職業提升型的MBA學員。

  雖然在職MBA不用受就業壓力的困擾,但是邊工作邊讀書的方式也隨之帶來相應的局限性。類似全職MBA那樣,除了基本課程,還有俱樂部活動,嘉賓演講,與同學和教授之間的密切互動,以及與校友建立關系網等等,在職MBA學生會有所欠缺。

  -P班學習Q&A

  工作、學習、家庭關系如何協調?

  毛東輝(

清華大學經管院MBA教育中心常務副主任):在職讀MBA對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選課為例,后3個學期挑選修課時不要選太多,根據自己的職業和職能一學期選4門課,掌握系統的知識體系即可,因為每門課都有一定的量,不能順利通過的話會影響學生最后的成績單。

  與單位的溝通可以在遇到加班、加點或出差等情況時,請單位給予一定的考慮。獲得家里的支持則可以提供良好的在家學習環境,保證在家學習時的效率,因為MBA學習的特點是課堂內1小時,課堂外則要2小時。

  張黎(北大國際MBA助理副院長):在職MBA學生大部分在30歲左右,一般是公司的中、低層,正處于事業上升期和職業發展的關鍵期。但面對壓力時,不管是選修課還是必修課,課程的學習決不能縮水。建議在職MBA學生辯證看待工作、學習的沖突問題。這是個鍛煉自身堅韌性、忍耐力的好機會,有利于在提高管理知識的同時增強面對困難與挑戰的信心。

  如何擴大人脈關系?

  張黎:在職MBA的學生大都對工作比較滿意,就北大國際MBA在職班的學生來看,80%來自行業內的頂尖公司,教育背景、工作職位和職業發展前景都很好。但是在具備這些優勢的同時,學生也易產生本位主義思想,在職學生多在一個企業工作多年,同一行業往往表現出共性的思維模式。通過虛心向其他來自不同行業領域的同學學習,有助于打破這種思維慣性、拓寬眼界,增進交流。

  學校方面會采取多組織學生活動,如將周末的一天上課時間分割為周六、周日上午各半天的形式,每天上午的課程結束之后可以利用下午進行團隊活動或小組的案例分析等。

  如何盡可能地利用學校提供的各種教育資源?

  毛東輝:除了有關管理的講座之外,學校提供的歷史、政治、人文等方面的講座也是MBA學生擴大知識面,發現自身興趣的有效途徑。針對在職學生因為時間限制無法聽講座的問題,清華現在會將講座的全部資料上傳至學校網絡上分享。此外,像開學之初的新生入學導向活動,Study trip,國際交流項目等也是對在職學生開放的。學生和單位之間協調好的話可以參加這些項目。就清華的情況來看,每年都會有數名在職MBA學生參加4個月的國際交流項目,那些希望擴展自身國際化視野的企業會樂意支持其員工參加這種交流項目。 [F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