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一季度信貸數據與MPA考核拉開了今年貨幣政策緊縮的大幕。
3月末M2同比下滑至10.6%,在名義GDP增加的背景下,近3個百分點的回落顯示貨幣政策偏緊;同時,3月新增貸款1.02萬億,低于2月1.17萬億的水平,違背了以往年份3月信貸沖高季節性規律。但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明顯增加,帶動社會融資總量提升至2.2萬億,顯示MPA考核下銀行表內信貸收縮,業務轉移至表外的事實。此外,3月資金利率亦有所攀升。
在筆者看來,上述變化實際上反映了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監管方面的雙重影響:一方面,3月同業拆借加權和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分別比2月提高0.16和0.2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0.53和0.74個百分點,主要與央行通過新的貨幣政策框架,即通過提高短期利率走廊上限SLF和中期利率指引MLF方式的政策操作有關。
實際上,一季度以來,新的貨幣政策框架已然奏效。今年年初,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發文提及到貨幣政策框架轉型,今年央行先后三輪提高政策利率,即分別于1月24日央行時隔六年首次提升MLF政策利率10個基點,2月3日同時提高SLF利率和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中標利率,3月16日美聯儲加息當日繼續上調SLF和MLF利率。在筆者看來,央行今年有別于以往對存貸款基準利率的調整,收緊流動性更加傾向于通過“短期利率走廊+中期利率指引”這一新的貨幣政策新框架發揮作用。
另一方面,信貸數據并未向以往一樣季末沖高,反而大減,非標數據大增,也與今年中國銀行業首次采取MPA考核密不可分。不難發現,剛剛結束的一季度對于中國銀行業來講并不平靜,由于迎來了MPA正式施行后的首次考核,3月底大考臨近時,部分銀行為規避監管緊急尋求債券代持等現象紛紛出現,凸顯了本次MPA考核對銀行業,特別是中小銀行業壓力的增加。
同時,由于MPA考核首次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口徑,預計會對近年來影子銀行的快速擴張會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實際上,在利率市場化壓縮銀行傳統息差收益的背景下,為規避監管、獲得較高收益,銀行近年來創新不斷。從早前的銀信合作、銀保合作、買入返售等途徑投資非標資產,逐步發展到通過同業、委外業務投資于標準化產品。但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卻脫離了監管,金融杠桿率的提升不僅加劇了金融系統性風險,也使得資金無法服務實體經濟,并推高了實體經濟資金成本,金融去杠桿確有必要。
實際上,由于前期房地產價格大幅攀升引發資產泡沫的擔心,美聯儲加息背景下,資金也面臨流出壓力,因此,抑制資產泡沫、防范資金大規律流出的背景下,政策趨緊的態勢是主基調,加之未來MPA考核范圍的逐步拓寬,特別是一旦同業納入MPA監管,未來表外業務也將受到明顯的制約,預計市場流動性或有所承壓。
當然,有擔心認為今年金融去杠桿可能會導致中小銀行困境,進而傳導至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乃至房地產市場。但筆者認為,這其中存在著決策層對于短期金融風險和中長期金融風險的綜合考量,并考驗央行政策操作。預計在短期風險可控范圍內,央行會加大去杠桿的力度,進行宏觀審慎管理,而一旦判定有引發系統風險的可能,央行也會及時出手,防止風險蔓延。2013年的錢荒與去年底的債災都符合這一規律。
同時,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陸磊在最新文章《建立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有效防控金融風險》中也提到當下存在一種“市場略有波動就夸大渲染為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草木皆兵思維。他認為,有效防控風險就必須排除這種思維,既要看到金融風險的危害性,也要有底氣、有決心,要防范夸大渲染金融風險和社會穩定問題,防范道德風險。只有從摸清風險隱患,準確研判風險成因入手,才能真正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經歷了一季度MPA考核從緊張到平靜,筆者認為,由于監管嚴格而引發的風險是可控的,未來金融去杠桿會繼續深入下去。而由于有了一季度的經驗,預計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會根據監管內容進行自主調整資產負債結構,這對于對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大有裨益。同時,預計央行會通過不同期限、規模和不同貨幣政策工具的組合來應對上述因素對流動性的影響,防范無序去杠桿,助力金資金脫虛入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