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若論去年以來互聯網行業最大的“風口”,非共享單車莫屬。在兩年不到的時間里,就誕生了包括摩拜、ofo在內的30多家共享單車企業,已經公開的融資超過80億元,數百萬輛共享單車駛入了30多個大中城市,“小黃”“小橙”“小藍”們成為城市街頭一道靚麗的風景。

凡興一利必有一弊,共享單車也帶來了諸如亂停亂放、車輛盜損、危害交通安全等一系列社會管理問題,考驗著各方智慧和風險管控能力。 

 

共享單車遭遇“成長的煩惱” 

 

望京地區是北京商業氛圍濃厚、人流密集的地區之一,不僅有阿里巴巴、索尼愛立信、西門子等大型企業入駐,也有數千家創新創業型小微企業在這里扎堆,地鐵、公交四通八達,共享單車也備受年輕白領的追捧。 

 

3月26日,記者實地探訪了望京南、望京兩個地鐵站,發現地鐵口設置了公共自行車樁70個,卻沒有找到一輛公共自行車,車樁大部分已被電動車所占據。與此同時,記者卻在附近找到了327輛“小黃”、166輛“小橙”、297輛“小藍”、241輛“小綠”。在望京SOHO上班的張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她從地鐵望京站到公司要么打“摩的”,要么走路20多分鐘,現在騎共享單車只需10分鐘。 

 

毫無疑問,共享單車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人們“最后一公里”的難題,但同時也存在車輛隨意停放妨礙交通、車輛被人為損壞等現象。記者隨機將一輛ofo單車腳蹬缺失的情況通過App上報,但一天后發現這輛壞車仍在原地。除此之外,共享單車故障導致騎行者受傷、有人利用二維碼詐騙、人為上鎖據為己有、網友將單車扔進河里等報道也不時見諸報端。據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寧海介紹,大城市的共享單車市場從去年以來爆發式增長,投訴量也隨之飆升,今年已接到投訴463起,超過去年全年。 

 

企業“跑馬圈地”,政府進退兩難 

 

“目前共享單車的發展,在繁榮中夾雜著許多混亂與無序,市場失靈與政府缺位同時存在。”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認為,企業急于“跑馬圈地”、搶占市場,但管理卻沒能及時跟進;而相關立法滯后,又導致政府管理手段有限、左支右絀。 

 

3月26日晚,記者在地鐵望京站遇到了正從一輛中型貨車上往路邊搬運ofo單車的三名工作人員,上前問其是否把別處散置的單車收集到此處,以備即將到來的周一早高峰,他們卻說運過來的這100輛全是新車。李俊慧認為,這是因為“在資本的助推下,企業片面追求用戶數量、市場占有率等數據的光鮮,才會出現不考慮盈利狀況而大量投放車輛的現象,造成部分區域車輛分布密度過高”。 

 

3月14日,上海市交通委約談摩拜、ofo等6家共享單車企業,要求暫停在中心城區投放車輛;3月20日,北京市西城區市容委通知規定,靈境胡同等10條大街禁止停放共享單車;南京市車管所則要求單車公司完成單車注冊登記,領取制式號牌后才能上路…… 

 

對于這些舉措,國家行政學院行政法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靜認為值得商榷,“共享單車管理應該遵循公權力行使既合法又合理原則,不能過度干預,要注意市場與政府的邊界。一旦政府介入過多,企業會把精力轉移到政策博弈,很可能最終把共享單車市場攪亂。政府監管要符合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防止‘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此外,監管措施還要與相對人違法行為相匹配,有時執法過嚴,會把新生事物給扼殺了。” 

 

李俊慧則認為:“發揮市場作用,關鍵是遵循市場規律、善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發揮政府作用,關鍵是讓政府干好自己該干的事。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 

 

共享單車行穩致遠需三方“共治”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共享單車是一種模式創新,應積極鼓勵支持。各地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強管理。政府要有作為,規范加強管理;企業要遵紀守法,改善服務;廣大使用者也要文明出行。 

 

王靜認為此話切中要害。她告訴記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日前發布《分享經濟發展指南(征求意見稿)》,提出“探索建立政府、平臺企業、行業協會以及資源提供者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分享經濟多方治理機制”,因此,共享單車的平穩快速發展需要企業、政府和使用者三方“共治”,形成齊抓共管、有序使用的“共享”服務體系。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諸大建認為,共享單車企業在過去一年間完成了商業模式轉型,那么在今年,從“共享”到“共治”的治理模式轉型勢在必行。政府應當出臺管理細則,規范單車停放范圍,制定單車技術標準;企業可以建立用戶信用積分系統,激勵使用者安全騎行、規范停放;使用者要增強文明使用的意識,多加愛護。 

 

事實上,各地陸續發布的相關規范性文件也是遵循這個思路。如近日公布的《成都市關于鼓勵共享單車發展的試行意見》就是以鼓勵支持的態度,明確共享單車是市場行為,企業是共享單車投放和經營的主體,政府承擔的是服務、規范監管職責,使用者需自覺文明使用。 

 

以發展眼光看待問題,用技術創新解決問題 

 

“在互聯網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很多新生事物都沖破了原有的管理體制和思維方式。回顧互聯網經濟發展之路,政府采取比較寬容的態度才有了今天的發達,所以只有在發展中規范才是可取的態度。”諸大建認為,共享單車本身就是創新的產物,應該以支持創新創業發展為核心,不斷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去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3月1日,摩拜單車與百度云聯合推出摩拜單車智能推薦停車點。即通過精確定位算法準確定位單車停放位置及狀態,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需求熱點,在此基礎上與相關政府部門、社區、商場等合作,合理規劃出停車點的選址,形成智能推薦停車點,讓用戶更方便快捷有序取放車輛。 

 

近期,多家共享單車也出臺信用懲戒條款,提醒使用者停放在規范區域內。如摩拜單車規定每位新用戶都有100分原始信用分,借一次車加1分,一旦違停被舉報就會扣20分,低于80分的將以100元/半小時的價格收費。要想恢復原價,可以通過舉報他人違停或騎行來攢信用分。 

 

“共享單車與政府公共服務存在重疊,政府與企業可以有更完善的合作機制。共享單車今天遇到的問題其實反映出來的是當年城市規劃中的積弊——都是圍繞機動車設計規劃,沒有充分考慮非機動車的需求。”王靜認為,現在政府可以運用共享單車提供的交通大數據,分析一個區域的騎行需求、騎行偏好路段等,從而更好地改造街道、指導慢行交通系統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