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全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階段專業課指導性大綱(2016)》(以下簡稱復試大綱(2016))終于與大家見面啦!這是會計教指委對2011

《全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階段專業課指導性大綱(2016)》(以下簡稱復試大綱(2016))終于與大家見面啦!這是會計教指委對2011年復試大綱的修訂,目的在于進一步規范MPAcc學生的錄取工作,更加全面的考察學生的專業素養,保證錄取的學生具備必要的會計專業能力。


復試大綱(2016)的具體變化小編就不在此贅述了,小編在這里主要為大家解讀一下復試大綱(2016)的修訂理念:


一、適應行業發展變化


為幫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為各培養單位選拔人才提供參考指引,會計教指委結合會計、審計等相關法規的變化以及研究的最新進展,對相關科目的復試大綱進行了修訂。


財務會計與審計部分均有變動,大家可以找找看變化都在哪里哦~


二、區分本碩學習內容


考慮到考生在本科階段學習內容的有限性,復試大綱(2016)對考生在本科與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內容進行了區分。復試大綱(2016)注重對考生本科階段所學專業基礎知識的全面考察,避免了難度過高的內容。


此外,復試大綱(2016)完善了財務會計、成本與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四部分體系,強化了審計部分的內容,使大綱四部分的考察更加全面和平衡。


三、規范復試考核內容


在之前的專項評估中,有相當一部分培養單位在無合理依據的情況下復試只考一門專業課,針對此問題復試大綱(2016)進行了相應修訂。復試大綱(2016)給予招生單位一定的自主權,招生單位可對大綱內容有所選擇與側重,但要求具備合理依據。換言之,如無合理依據,復試考試須涵蓋財務會計、成本與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和審計四門專業課程。


“本大綱僅供各招生單位在復試階段專業課考試時參考,各招生單位可根據自身的戰略定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等對大綱的內容有所選擇與側重(應具備合理依據)。”


附:


全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階段專業課指導性大綱(2016)


為進一步規范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錄取工作,保證錄取學生具備一定的會計專業素質,特制定本指導性大綱,供各招生單位參考。本大綱注重對考生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要求的考核,一些相對有難度的內容應在學生入學后學習與掌握。本大綱僅供各招生單位在復試階段專業課考試時參考,各招生單位可根據自身的戰略定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等對大綱的內容有所選擇與側重(應具備合理依據)。


第一部分 財務會計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

第二節 會計基本假設與會計基礎

第三節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第四節 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

第五節 財務會計報告的組成


第二章 金融資產

第一節 金融資產的分類

第二節 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第三節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第四節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第三章 存貨

第一節 存貨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第二節 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

第三節 期末存貨的計量


第四章 長期股權投資

第一節 長期股權投資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第二節 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


第五章 固定資產

第一節 固定資產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第二節 固定資產的后續計量

第三節 固定資產的處置


第六章 無形資產

第一節 無形資產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第二節 內部研究與開發支出的確認和計量

第三節 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

第四節 無形資產的處置


第七章 負債

第一節 流動負債

第二節 非流動負債


第八章 所有者權益

第一節 實收資本(股本)

第二節 資本公積

第三節 其他綜合收益

第四節 留存收益


第九章 收入、費用和利潤

第一節 收入

第二節 費用

第三節 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

第四節 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

第五節 利潤


第十章 財務報告

第一節 財務報告概述

第二節 資產負債表

第三節 利潤表

第四節 現金流量表

第五節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第六節 附注


第十一章 或有事項

第一節 或有事項概述

第二節 或有事項的確認和計量

第三節 或有事項的列報


第十二章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第一節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概述

第二節 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

第三節 非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


第十三章 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第一節 會計政策及其變更

第二節 會計估計及其變更

第三節 前期差錯及其更正


第二部分 成本與管理會計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系

第二節 成本的概念和分類


第二章 產品成本核算方法

第一節 產品成本計算概述

第二節 成本的歸集與分配

第三節 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

第四節 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批法

第五節 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步法

第六節 作業成本法


第三章 成本分析與成本管理

第一節 成本性態分析

第二節 變動成本法

第三節 成本管理方法


第四章 經營決策分析

第一節 經營決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 本量利分析

第三節 經營決策中的成本概念運用

第四節 經營決策中的生產組織與外包

第五節 經營決策中的產能利用與存貨


第五章 全面預算管理

第一節 全面預算概述

第二節 全面預算的類型與編制方法

第三節 營業預算的編制

第四節 財務預算的編制

第五節 預算實施與管理

第六節 預算結果的考評與反饋


第六章 責任會計

第一節 責任會計概述

第二節 責任中心的類型與基本原則

第三節 責任會計的職能

第四節 責任會計體系與部門績效考核


第三部分 財務管理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財務管理的概念

第二節 財務管理的目標

第三節 財務管理的環境


第二章 財務估值的基礎

第一節 貨幣時間價值

第二節 風險和收益

第三節 證券估值


第三章 財務分析

第一節 償債能力分析

第二節 營運能力分析

第三節 獲利能力分析

第四節 發展能力分析

第五節 綜合財務分析


第四章 長期籌資決策

第一節 資本成本

第二節 資本結構

第三節 普通股籌資

第四節 長期負債籌資


第五章 投資決策

第一節 投資的概念

第二節 投資的現金流量分析

第三節 投資決策評價指標及其計算


第六章 營運資金管理

第一節 短期資產管理

第二節 短期籌資管理


第七章 股利分配

第一節 利潤分配概述

第二節 股利支付的程序和方式

第三節 股利理論與股利分配政策


第四部分 審 計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審計的定義和特征

第二節 審計的職能和作用

第三節 審計的分類

第四節 審計準則、職業道德和法律責任


第二章 財務報表審計的核心概念

第一節 審計目標

第二節 重要性

第三節 審計風險

第四節 審計證據

第五節 審計程序


第三章 財務報表審計的思路和步驟

第一節 風險導向審計的基本思路

第二節 風險評估

第三節 控制測試

第四節 實質性程序


第四章 主要業務循環的審計

第一節 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審計

第二節 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審計

第三節 生產與職工薪酬循環的審計

第四節 籌資與投資循環的審計

第五節 貨幣資金與特殊項目的審計


第五章 審計報告

第一節 審計意見的形成和類型

第二節 標準審計報告的結構和內容

第三節 非標準審計報告的結構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