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有同學咨詢小編,在MBA提前面試中,如何回答面試題目才能得高分呢?這個是大家都比較關心且非常實際的問題。今天小編就圍繞這個重點,偷偷告訴你們一點答題技巧,希望能幫助你們在面試中取得好成績!
面試題的常見類型
背景性問題,就是老師了解考生個人基本信息的問題,比如個人信息、教育經歷、家庭環境,還有工作成績等背景方面的情況。此類題目出現的頻率較多,且常在面試前期階段提問。比如:請在3分鐘時間內做一個自我介紹;你的領導為什么器重你;請介紹一下你認為自己最成功的經歷。
知識性問題主要涉及崗位職責內所要求的具體或者技術性的知識,更傾向于專業的經管類題目。比如:請談談現金流對一個企業的意義。
情境性問題就是老師會給考生創設一種假設性的情境,從而考查考生針對這種情境將會怎么做。比如:老板要你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新產品,你打算怎么做。
智能性問題,這類題目通常以較為復雜的社會熱點問題或者一些帶有哲理性質的材料為主題,從而考察考生的觀點是否正確,是否有充足的論證。比如:你如何看待現在的“山寨現象”。
行為性問題主要關注的是考生過去的行為做法,特別關注考生實際上做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最后得到什么結果,而不是關注他們知道什么,或者將會去做什么。比如:你在工作中是如何發掘下屬潛力的。
意愿性問題一般會考查考生在攻讀MBA專業方面的考慮,內容主要包括求學動機、職業喜好、擇校標準等多個方面。比如:國內有很多院校開設MBA,你為什么想申請我們院校的MBA專業。
不管怎么變,考試題目都會和這六大方面掛鉤。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考試題目萬變不離其宗。
面試題全部經過反復推敲
所有的背景材料和面試題目,都是老師們經過反復討論,反復研究敲定的,甚至標點符號的應用都十分考究和嚴謹。全國百分之九十九的題目都非常經典,值得各類考生借鑒實戰。
仔細閱讀背景材料和所提問題
我們都知道面試是有時間限制的,在緊張的氛圍內,要充分利用時間,精神力必須高度集中,弄懂背景材料和所提問題的內容和內涵。
克服審題弊病
一定要看清題目的問題,不能打馬虎眼,看到半截就想盡快答題,務必要字斟句酌,細細品味出題人的目的。如果題目都沒看清便著急回答,經常會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結果自是差強人意。只有審清題目后,答案才會靠譜。考生需認真思考這道題可分幾層意思回答,每層意思又分幾層小意思,從而加以論述,盡量做到流暢作答。寫文章時經常要求文思泉涌,面試回答問題則要求考生要做到行云流水,避免形成“堰塞湖”。
答題方法既有定又無定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答題與寫文章其實是一樣的,文無定法,既有定又無定,總的來說還是有定。所謂“有定”是指答題要講套路,講規律,講科學。而“無定”是指針對不同類型的題目和不同的標的指向,需用不同的方法來解答,必須靈活處置,因應以對,而不是千篇一律,一模種式。
“三么式”是一種常見的答題方法,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所謂“是什么?”你得講出這道題它的本意和內涵是什么,包括背景、關注度、影響力,是褒還是貶;所謂“為什么”則需要闡明經驗或教訓及原因所在;所謂“怎么辦”是指針對正反兩方面經驗提出若干建設性意見和改進措施。
這種方法屬于遞進式的邏輯關系。說起來都懂,但做起來尤其是回答的精彩并非那么容易,因為每個環節里還包含著若干層需要概括提煉的觀點和內容。不過也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甚至視為攔路虎。古語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有信心,勤學苦練,就一定能掌握這里面的技巧。
當老師考察考生的應變能力時,考生必須堅持四大基本原則:一是對事物出現的變化反應敏捷自然;二是情緒穩定沉著;三是有較強的應急處置能力;四是處理問題兼顧各方,恰當得力。當重點考察表達能力時,考生又要堅持一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二是說理性與通俗性相結合;三是幽默性與隨機性相結合;四是群眾性與時代性相結合。
無論是考察哪種問題,考生都要記住答題方法既有定又無定這一原則,要在日常訓練中仔細體會,從而內化成自己的技巧。
謹防陷人答題怪圈
有的面試題目比較不好把握,一不小心考生的回答可能就會出現政治性錯誤或者掉入提問陷阱。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舉兩個例子,希望各位能借此警醒。
關于性格內向和外向問題
當老師提出“請考生介紹一下自己的性格特征”時,考生可采取先總后分的辦法進行回答。比如我的性格具有雙面性。在平時生活中,我常常有說有笑,特別幽默,善于和人交流,因此我有不少朋友,在工作環境里,我又能做到沉穩、麻利和老練,給人一種成熟的感覺。曾有一位考生,當老師追問她的性格特征時,她的回答特別贊,說:“我的性格屬于中性,因為我既有老一輩的沉穩老練,又有年輕人的青春活力。”這種回答簡潔明快,當即引起老師的眼光交流,相互會心得笑了笑。
單純地回答自己的性格屬于內向型或外向型,這是一個非常錯誤且不可取的回答。如果考生這樣回答,說明考生已陷入怪圈。進一步講,老師會擔心外向型的人精力會難以集中,不愛學習,不動腦子。而內向型的人會使老師對考生的融入性、團隊精神、接待能力等產生疑慮。
模糊表述和明確表述的選擇
這是考生回答問題時容易出現的毛病,比如說:“這個問題我從以下三點進行回答”,可是當講完第二點時,一下腦子短路,想不起第三點了。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考生必定神色慌張,不好收場,最后只能草草結束回答,說聲“回答完畢”。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發生,建議大家使用模糊表述,如:“這個問題,我從以下幾點(或幾個方面)進行回答。”即使出現掉鏈子的現象,老師也不太可能發覺問題,考生也不會如此被動和尷尬。當然,如果考生狀態很好,在有把握的情況下,能使用明確的表述是最好的。
在回答問題時,有的會先使用幾句帶指導思想或者核心內涵等統領整個回答的導語性語句,然后再分述幾層內容。這種概括性很強的先總后分的答題技巧好不好呢?答案肯定是好的,但這對考生的水平也是很高的,考生需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記憶能力,且導語不能太長,考生也不能從很遠說起。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既節約時間,又不至于一開始就遇上“攔路虎”,而且直接給評委的聽覺造成沖擊,給評委留下這位考生思維敏捷、反應快、說話干脆利落的印象。
還有第二種方法,即先分后總再說結束語。如果不采取先總后分的方法,那就選擇第二種方法。先分后總這種回答問題的方式,如果考生對時間的把控不好,心理素質差一點,就怕答到后半部分時繞來繞去,把自己繞糊涂了,最后影響成績。當然,無論選擇哪種方法,按規定回答完每道題后都需告訴老師“回答完畢”。記住啦!
萬變不離其宗,不論什么問題,老師的意圖都是為了全面了解考生,擇優而選,挑選最適合讀MBA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