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寫作方面的備考經驗和心得。
一、聯考需要強大情緒管理能力
我們要理解考試,主要涉及那個方面和哪些問題。主要考察的是我們管理的素養和潛能,我們時間管理的能力,資源分配的能力,基本溝通能力,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是,我們的情緒管理能力。
我們很多同學在考場上,接觸到難題不會做了,因為我們小時候都接觸過一個理念,“每分必爭”。但在考場上時間是有限的,就會產生 “為了一棵樹木放棄了整個森立”“為了一場戰役輸掉了整個戰爭”,時間上是不夠的。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看,如果你“每分必爭”很有可能作文是寫不完的,而作文寫不完的損失是非常大的,他可能會導致你整個考試的全盤皆輸。另外就會導致,我這道題不會做,下一道題又不會做,產生自己是不是對于考試沒有準備好,產生情緒上的低落。這種情緒上的低落,會影響你后面幾天反饋,很多人輸不是輸在個人能力的不夠上,而是對自身情緒管理能力的不夠上,所以后面接下來的考試是發揮失常的。
這個問題也是這個考試的側重點,也就是說,大家在準備考試的時候,對于邏輯我要學某個知識點,數學我要學某個知識點,而寫作沒有知識點,沒有什么要背的,所以就會放到最后再說。
我們在這里要和大家說的就是,大家先要明白這個考試是針對什么來的,這里首先涉及到一個“情緒管理”的問題,所以關于大家的備考,當然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備考方式,要知道這個考試絕不僅僅限于知識點的問題,甚至說知識點的備考處于整個備考金字塔的最下一層,沒有知識點是不行的,但只有知識點是遠遠不夠的。
可以說十個備考的同學中,九個半都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有的考生可能在備考的后半階段才意識到這一點,但絕大多數考生到考完了才會意識到這一點,數學邏輯,在備考的金字塔中我們要掌握什么東西?
當然從最底層,是應試的知識點,再往上一層是應試的策略,做題的方法,在網上一層是閱讀的方法,我們說的信息攝入的方法,放到寫作中就是一個審題的問題。再往上一層才是技巧的問題,在這幾方面都具備了,就是情緒管理,時間分配,資源分配這些都具備了,你才能很好的走上考場。
對于很多還沒有開始準備考試的考生來說,可能剛剛說的那些金字塔頂層的東西的都是很虛的,但知識點是實打實的,我背會一個就是一個。同學們在做題中就會發現,在做題中知識點都背會了,甚至可以代替老師去講了,但是做題依然會做錯。這是我們管理類聯考的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它考的是我們的思維方法,比如我們剛才說的“條件思維”。我說的是我們自我介紹的問題。
二、深究聯考寫作的意義
我們理解了整個聯考的寫作方向與意義,涉及到了寫作科目他又意味著什么呢?就是在溝通的時候的一個信息輸出能力,然后涉及到的是我們思維特點的呈現,說到這個問題上,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思維遷移,我們很多同學要考MBA,應該知道在面試過程中有一個“無領導小組面試”,那么請問“無領導面試”面試的是什么東西?
大家六個人,圍坐在圓桌上,每人一份材料案例,閱讀完監考老師說“開始”,大家開始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旁邊會有監考老師根據每個人的表現給考生打分,但是老師不參與討論,無論是大家爭起來還是大家都沒話說,都不會干預。
這個是“無領導小組面試”,這個面試是不是面試這個材料你沒讀懂?就無話可說了?不是這樣的,“無領導小組面試”考察的就是一種領導形式,你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協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還有你的領導能力,你在團隊中的表現是什么樣的,所以案例只是一個載體,案例所涉及的方向,只是一種表象,本質是考察能力的,為什么我們要講這個呢?
因為寫作的考試,與“無領導小組面試”的本質是一樣的,考察的是我們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分析問題有沒有既定的思路和軌跡,注意,他不是一個模板,而是一些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角度,但是你首先得有分析的味道。
在這里就要說一個誤區,很多同學備考寫作有點晚,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就有“我高中就寫這樣的議論文,現在這無非就是高考的議論文,我本來就會。
寫作與高考議論文的區別
我們在這里就要說明一下,寫作與高考議論文的區別。在我們國家“高考指揮棒”之下的應試教育,高中階段的議論文不要求你有多么深刻的分析議論能力,能體現出對問題的一個正確的價值觀與態度就可以了,他考的是你基本的價值觀,“三觀”正不正的問題。
高考的議論文的主題設定很多時候與個人素養是有關系的,只要在審題中,方向是對的,三觀端正,這樣的得分就不會太差,我們現在考試的重點就不是這樣了,他有幾個區別:
1、現在的考試重的是分析,原先很多同學寫的時候就是觀點加例子,這種方式首先是間接論證的方式。
2、不論你舉多少例子他都是一個“以偏蓋全”的例子,不一定具有代表性。
3、我們說的一個事物的發展,他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現實世界的因果聯系多種多樣的,所以你用觀點加例子的方法,在邏輯上很容易犯“不當歸因”或是“單一歸因”的錯誤。
比方說:愛迪生是因為勤奮,一聲才會有兩千多種發明,這是很多同學愿意去用的方式,愛迪生有這么的發明就是因為勤奮嗎?因果關系就這么簡單嗎?我們說,十八歲時有這樣的認知,OK,勤奮很重要,但是到二十歲,甚至有很多考生三十多歲還停留在這一層面上,那么這是遠遠不夠的。
這就體現出“培養潛能是不足的”,這就是“總綱”里考察的內容。我們說一個人的成功是有很多因素的,馬云為什么成為首富?雖然是曾經的,現在的首富王健林,原因是什么?所以現在很多同學喜歡準備很多例子到考場上,這些體現不出你的分析的水平和能力。
那需要怎么樣的體現呢?這就需要在生活之中,經濟學是一個非常理性的思維工具,經濟學的角度解釋“為什么”,管理學的角度解釋“怎么辦”,這是我們授課的要教給大家的東西,不需要你是經濟學專業,也不需要你是管理學專業,但你需要用這樣的角度考慮問題,但高考作文不需要。
第一個我們說的就是如果按高考的“觀點加例子”的方式,得分一定是偏低的,第二個就是高考的作文命題喜歡一些個人素質類的,所以引導考生寫一些心靈雞湯類的,而我們現在的命題不是這樣的,更多的是社會現象分析和管理認知水平。
我們一個一個倒著數,2017年入學考試,“一個企業是繼續擴大原有的市場,還是去研發新產品”。這涉及到企業的決策方向問題,創新是有風險的,這肯定不是一個心靈雞湯的問題;2016年的入學考試,說的是亞里士多德的一段話“城邦都有一定的多樣性,但每個城邦內部都有一定的一致性”,是一個社會思考;2015年,考的是孟子的一段話“為富不仁,為仁不富”任然是一個社會思考問題;2014年考的是決策管理的問題;2013年考的競爭當中的合作問題,再往前數都是一樣的。
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考試絕不是引導學生們去寫一個心靈雞湯,去考個人素質。我們剛看的管理類聯考的問題,你再看經濟類聯考就更明顯了,2017年“有人認為要給窮人一定的經濟補貼,也有人認為,越補貼越窮”因為每個人都是機會主義者,既然有了補貼就會“越扶越貧”,說一下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典型的社會思考;2016年也是一個典型的社會思考類問題,所以我要說的是不用高考的思路去準備這個考試。
首先在命題思路上是完全不同的,第二用高考作文的方式去寫,寫出來的一定是一種心靈雞湯式的,自己也不愿意去看,然后想想自己都不愿意看的東西,閱卷老師為什么會給你一個你理想的分數呢?所以,在大家準備的時候千萬別走這樣的老路,這是我們這科考試的一個特點。
三、如何去備考寫作科目
在備考當中,基于對考試的理解與認知,我們需要怎么樣去準備?因為作文是分為兩篇的,一篇是“論說文”一篇是“論證有效性分析”。
在這里說一句題外話,寫作考察的是考生的分析能力,但很多同學可能不信,那么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綜合里要考邏輯,邏輯要考同學們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論證邏輯部分,我們同學需要去分析閱讀,到了我們的“論證有效性分析”這里,需要同學們的分析能力,難道到了“論說文”這段就不需要了嗎?顯然不是這樣的。
而對于數學沒有模板,邏輯沒有模板,到了寫作就有模板?這也是不現實的,大家在備考的時候還是要從分析的角度去入手準備。
談到寫作的備考的特點,他的確是最難的一科,首先是審題,它信息的攝入,其次要構思,這是信息的加工,需要結合材料,結合自己的過往的積累,第三需要信息的輸出,需要表達出來。
所以寫作的備考是兩部分的,第一是“寫”本身,很多同學說自己在高中時候寫作就沒有文采。
不比拼文采
首先,寫作它不需要文采,你能夠去進行分析就可以了,不需要引經據典,以后同學們學邏輯就知道了這里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邏輯錯誤。所以要用嚴謹的分析,用邏輯的理念演繹邏輯,用邏輯思維去構建你的論證。
在這個過程中是不需要文采的,不需要你是一個文科生,恰恰相反的是我倒是擔心一部分中文系的同學,他用文采代替了分析,與我們的考題方向完全相反的,得分就會特別低。考的是分析能力,與文采無關。
都是從無基礎開始備考
其次在寫作的備考上,我們大家的起跑線都是一樣的。很多同學的邏輯都是從0開始的,但是很多同學的論說文都是從“負”開始的,原來的議論文的訓練方向是反的。但是語言是需要的,寫出來的話需要大家都能看懂,標點符號是正確的,這些是語文基本功的問題,在這些上是需要平常多寫一些東西,反復修改的。
先不要著急,多寫不是有時間就開始練筆這樣,而是比方說可以多寫寫日記,可以在腦子里構評論某一事件,平常多做一些思考,再就是多做一些口頭上的表達。特別是這樣的表達推薦同學們上完我們的論說文這類的課程后再去寫作練習,平常要多做一些思考,建議同學們多看一些評論性的文章,比方說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說”騰訊的“今日話題”每天看一看,推薦給大家。
我們可以做一個極端的對比,一個人每天都看“跑男”“快樂大本營”這類的綜藝節目,他的理性水平不會有有效的提升,他語言中的分析能力不會有有效的提升,你攝入什么,輸出的基本上就是那些東西,這是一個方向性問題,我們僅僅是加強我們的理性思考能力與思維能力,我們都應該去關注一下這些方面的內容,這是語言的訓練。
第二就是手寫的問題,一個輔導老師的寫作課,滿打滿算五六天的時間。中學六年的語文課,標點符號還用不好,經常寫一個病句,一個寫作老師上六天的可就指望著老師把這個問題糾正過來,這是不現實的。
這個就需要大家課下自己去練的,老師給你輔助的是思維方向的問題, “論證有效性分析”考的是你邏輯分析的能力。尤其是論證邏輯,邏輯題的特點就是,題干是一組論證,下面有五個選項,既是提示也是干擾;“論證有效性分析”題干比較長,下面沒有選項,即沒提示也沒干擾,那就需要自己去拿出來,識別其中的邏輯漏洞。
這里就需要的是訓練,邏輯與寫作不分家,需要良好的識別能力,第二需要很好的表達能力,能夠簡單的準確有效的表達出來。
有很多同學在備考時看到第一篇要600字左右,第二篇需要700字左右,“我哪有那么多話可說?”其實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后就會發現,不是“哪有那么多話可說”的問題,而是要抑制住自己的傾訴欲,一不小心就會寫多的。字數超過是扣分的,答題紙上有限制的,能不能簡潔有效的,準確的表達出你自己的意見和態度,這就是表達的要求。
所以說老師即會告訴你寫作的結構也會告訴你寫作的思路,“論證有效性分析”的訓練與邏輯是相輔相成的,就等于你在復習寫作的同事也在復習邏輯,這是第一篇作文的學習,老師可以告訴你思路問題。
第二篇論說文,我們說第一篇“論證有效性分析”是讓你看出文章中的邏輯漏洞,是讓你不帶有邏輯漏洞的進行論證分析,第一篇是讓你去“找茬”的,第二篇是讓別人找不出你的“茬”。
背后的本質問題是邏輯問題,第二篇老師借用著每一年真題的思考角度,來給大家做歸納,每一篇作文的結構有沒有通用的地方,我們歷年真題的考查特點是什么,有沒有通用的地方;第二在我們的審題方法里面,信息攝入上,怎么能快速直接有效的攝取信息,不會偏題不會跑題,這是需要我們同學們去訓練的。
最難的是老師要交給大家的是分析思路的問題,這涉及到了管理學的角度,經濟學的角度,有的甚至涉及到了博弈論的角度,通過這些具體問題的分析,最后我們來看一下分析問題需要怎么樣的理性思維視角。
用老師教給大家的這些方法,去看騰訊的“今日話題”這樣一個王牌欄目,還有“人民日報評論”,去看這里的文章。但凡是讓你覺得言之有物,說的很有道理的文章,結構是不是老師教的這樣,他的分析思路與角度是不是老師教的這樣,這樣就與我們的課堂學習形成了一個相互的印證。同時又去學習了語言,這就是我們基本的一個備考方案。
所以對于我們寫作的備考不能放到最后,要與邏輯數學這些是齊頭并進的,要積累的一個是思路,一個是寫作的具體方法,一個是思路一個是語言,二者不可偏廢,這是我們寫作的一些備考方法。
四、備考過程中常見的備考誤區
在這里要談一下我們同學常見的考試過程中個備考誤區是怎么樣的,有兩點,第一個問題就是寫作的備考時間特別晚。
因為很多考生都覺得我寫作很早備考沒有用,因為大家的寫作分都特別的低,所以放到十一月十二月份就可以了,這是第一個常見的誤區,從邏輯的角度他犯了一個“因果倒置”的錯誤,到底是因為寫作的得分低所以我備考的時間晚,還是因為大家備考的太晚才導致的寫作的得分低?大家好好的思考一下。
寫作只備考兩個月來不及
尤其是“論說文”的寫作,大家剛才聽了老師的解讀,發現可能會和大家想象的是不一樣的,包括我們一會要說的模板問題,這是第二個備考誤區。你想象一下自己的邏輯,大家的邏輯,如果是從十一月份開始復習來不來得及?答:是來不及的。
對想考高分的同學來說是來不及的,就包括想考MBA的同學,想過國家線就夠,這樣是很難很難了。那么為什么你寫作就可以呢?
再想想從分值上看,管理類聯考的滿分是兩百分,數學75分你是從幾月份開始備考的?你整個備考打算花多少個小時。邏輯60分,你打算從幾月份開始備考,十一月十二月份來不來得及,你打算花多少個小時?寫作兩個65分,你打算十一月十二月份,花很少的時間去準備,他正常嗎?他符合邏輯嗎?這是備考時間太晚的問題。
模板只是模擬思維方式
第二個問題就是模板的問題,老師我備考晚一點,你給我一個模板不會就完事了嗎,這可是應試輔導啊!我非常理解考生們的這樣的心思,換做我是考生的話,我也會有這樣的想法的。
我們的MBA考試,這樣的專業碩士考試,側重實踐不重理論的,問問大家有沒有給我一個模板把我這輩子的所有問題全部解決掉?請問誰有這個辦法?沒有這樣的啊,人的特質是不一樣的,我們面對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人生哪來的這些模板,不就是一點一滴的積累,歸理出來的人生規劃嗎?
同樣的寫作考察的是大家的思維素養、管理潛能,而不是你的模板背誦能力,沒有模板能夠放置四海而皆準。事實上模板帶來的是副作用,他會讓你脫離材料所致的方向進入自說自話的狀態,你脫離了材料想想自己會寫成什么樣,這是寫作備考中的又一誤區。
騙人的平均分
所以綜合來看我們考生備考的作文分數是偏低的,可能有的同學說,老師作文成績不用高我拿到平均分就可以了,這又是一個邏輯認知的一個誤區,平均分是可以騙人的。
因為在一個樣本之中每一個具體的個體,可能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打比方說:東村一個“錢百萬”,西村一群窮光蛋,兩村一平均各個都是萬元戶,可是沒有用的啊。如果一個樣本不是正態分布,樣本的離散程度比較高的話,平均分對你來說根本就沒有價值。
所以有的同學說我拿到平均分就可以,其實你平均分都很難拿到,因為有一部分同學不是用模板的,平常注重積累的,展現了良好的分析能力,他的得分是偏高的,而絕大多數的考生,靠模板,觀點加例子,根本不是靠分析而是應付考試,這會導致你的得分是偏低的,到最后的平均分根本不是你能考到的那個分數。
所以提醒同學們這個考試一定是一個“2、8分化”,最后能入取的人是所有考生中的少數,管理類之中有一個二八法則啊,你在考試中也是,20%是被入取的。
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是準備不足的,如果模板有用那么大多數人都會是好分數,那么寫作考他有什么用?就是考書法嗎?如果模板有用,大多數人都是好分數,那么寫作這個科目就可以砍掉了。
五、關于寫作備考的總結
所以總結一下備考的誤區,一個是不考慮分析,第二用模板來應對,這是方向性問題。我們來打個比方,好比賽跑,100米也好,400米也好,馬拉松也好,發令槍一響,你轉身就往觀眾席跑。這個時候作為教練向你喊調勻呼吸啊,注意跑步姿勢,注意擺臂幅度,注意腿部節奏這些,再對你說是沒有意義的,方向反了!
這是為什么我在這個視頻里要特別強調這個問題,很多時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不要只是注意低頭拉車而不注意抬頭看路,就寫作備考來講,重分析,重理性思考,沒有模板,注意點滴的積累,才有了所謂的模板,所以備考不要留到最后,這是在寫作上老師給大家的一些建議。
那么整體來講的話,考試是考的大家理性思考的能力,老師也希望通過寫作課,獲得的不僅僅是應試的問題,同學可能會說老師講的很好但卻不是應試的問題。恰恰反了,因為我們的考試考的本來就不是死記硬背,老師講的才正是考試的東西。
而同學們說的:“老師我就是要應試,你給我一個考試的模板”,要知道我們考試考的不是模板,所以要是用傳統的方式應對這個考試,那就是方向反了,發令槍一響,轉身就往觀眾席跑,這個就叫做“南轅北轍”。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寫作上為什么同學們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誤區呢?說白了寫作有他的特殊性,第一,像是數學老師講錯了,做題就會發現,邏輯也一樣,只有寫作這門,老師講錯了你聽不出來,沒有客觀答案,有的同學就是用觀點加例子這樣的模板應對考試,考完了自己的得分這么低?什么原因?可能是我平常積累的例子太少了,這就是還沒明白這個道理。
歸根結底想明白,數學考試我們的分析,考察大綱上的每一個科目的考察目標,有三個關鍵詞是相通的,每一句話都有“具有”這一個詞,每一句話都有“分析”這一個詞。每一句話都有“能力”這一個詞,這是一個典型的素質型考試,考的是分析能力。
大家可以去看考試大綱,在網上查也可以,在書店找也可以,考的是分析能力,千萬別把備考方向搞錯了,方向錯了,教練再怎么指導也是到不了目的地的。
所以同學們在準確的認識到這個應試考察目表的前提下,能夠跟好老師的節奏和腳步,能很好的做好準備,以應對我們的這個考試提出來的挑戰。
老師也希望通過我們課程的講解,帶給大家一些思考和認知的角度,在這種情況下更好的去應試,實際上是“取其上,得其中”。
為什么要考研?考研本身不是目的,考研的目的本身是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也希望通過考前的備考讓同學們真正的有一些收獲,而不僅僅是一個應試。
如果讓同學們能在老師的課程之中得到一些應試之外的東西,對同學們的生活是很有價值的,那么這就是應試,因為我們應的不僅僅是考研,我們要應的是生活的這場考試。
希望對大家的未來有所啟發與幫助,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