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距離2018年MBA聯考還有8天。問問自己,你真的盡全力復習了嘛?邏輯題型都會做了嗎?數學公式背會了嗎?寫作題聯系了嗎?

《推薦》2005年1月MBA聯考論證有效性分析真題
                 2007年1月論證有效性分析超詳細解析
                 2010年1月論說文超詳細解析

真題再現


57.根據以下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自擬題目。

中國現代著名哲學家熊十力先生在《十力語典》(卷一)中說:“吾國學人,總好追逐風氣,一時之所尚,則群起而趨其途,如海上逐臭之夫,莫名所以。曾無一剎那,風氣或變,而逐臭者復如故。此等逐臭之習,有兩大病。一、各人無牢固與永久不改之業,遇事無從深入,徒養成浮動性。二、大家共趨于世所矜尚之一途,則其余千途萬途,一切廢棄,無人過問。此二大病,都是中國學人死癥。”

真題解析

材料審題類型:單一類型材料

結構行文類型:普適型結構

參考立意:理性思考,拒絕盲從

參考范文

成功路上,切忌盲目跟風

作者:祁同學

如熊十力先生所言,我國學者中跟風者屢見不鮮,一旦出現熱門話題,便一擁而上,浮躁之風橫行。事實上,不僅學術界如此,社會中盲目跟風的現象也隨處可見。

盲目跟風,是視他人所為取得了成功,不假思索地競相模仿,從而形成從眾之風氣。然而,他人的成功未必可以復制,一旦盲目跟風,形成浮躁的心態,跟風便成了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堅定的目標與清晰的規劃是人生發展的必要條件,而盲目跟風,往往會腐蝕獨立思考的熱情,成為隨風倒的墻頭草,滋生浮躁心態。如同股市中因隨波逐流而傾家蕩產的股民,在考研大軍中盲目從眾而喪失自我的大學生,有些人往往忽略了每個人都是相異的個體,不同的性格與能力自然應作出相異的選擇。盡管未必所有人的選擇都能因與眾不同而出色,但我們至少應堅持自我,保持理性思考,這樣,才可能不會被風云突變的形勢而擊垮。

企業間跟風不良影響更加惡劣,企業集中投資往往在行業內整體產生過度競爭。企業跟風無疑是認為可以規避風險,易于成功,殊不知,盲目的跟風使自己陷入了更加危險的境地。短期來看,產品與服務可能暫時暢銷,但隨著時間推移,激烈的競爭將蠶食掉大部分企業;進一步講,跟風意味著創新意識的缺失,市場中過多的同類商品往往會造成企業競爭力下降與資源浪費。盲目向共享單車市場中躋身的企業因車輛損壞過多難以盈利而倒閉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便是跟風之危害的最好佐證。

不盲目跟風,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從“風”中學習其有價值的地方。近年來大熱的互聯網技術、電商行業、共享經濟中處處體現著對社會發展的促進與推動,面對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盲從已是下策,我們不妨對其進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其成為風氣的原因,取其精華,有助于更好的確立發展目標與方向。

堅持自我,明確目標,拒絕跟風,是成功之信條。

注釋

本次作業的范文選用了祁同學提交的作業,非常棒的一篇習作,基于悲觀主義假設文章的分數24+,立意、結構、語言、論證等均保證了正確性且有內涵,作者的自評評語是“現在不是寫不出來,是話多到寫不下,怎么破”,只能說,你的困惑是多少同學的目標~送你一張傲嬌臉。

作業隨機點評

拒絕盲目跟風

社科賽斯馬鞍山分校陳同學

正如十力先生所言,太多的學人愛盲目跟風,而這些都是中國學人的死癥。其實又豈止于學人,這一現象在許多中國企業中也十分普遍。十力先生的話給我啟示:企業應該拒絕盲目跟風。

對于企業來說,盲目跟風是指不經過市場分析,不結合自身實際,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毫不考慮市場狀況,就貿然進入某一領域,隨波逐流。

那么為什么企業要拒絕盲目跟風呢?

一方面,拒絕盲目跟風有助于企業堅持自我,把握前進方向。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盲目跟隨大企業腳步終有一天會被優勢對手所吞并,而拒絕盲目跟風的企業在跟風盛行的環境中更能堅持自我把握自己的前進方向,潛心做好自己,更易走向成功。

一方面,拒絕盲目跟風有助于企業上下一心,激勵自主創新。拒絕盲目跟風的企業更加能夠全身心的投入研發創新之中,弘揚拒絕跟風的企業文化能使各個員工團結一心,各個部門相互協作,能夠最大限度的集中企業精力于研發之中,企業才能在競爭中凸顯出來,形成自己的競爭力擁有自己的市場。不論是堅持創新的華為還是聯想都在踐行著這一主張。

而面對互聯網經濟迅猛發展,共享經濟盛行的市場環境,越來越多的企業盲目扎堆共享單車,很多企業在摩拜和ofo單車已占據幾乎所有市場的情況下仍然跟風進入已經飽和并趨向成熟的單車市場。最終因市場份額小,融資困難等原因而走向破產。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企業缺乏對市場外部環境進行分析,沒有結合自身狀況,就追逐風氣盲目投入單車市場。

當然,這里所說的不跟風不是只埋頭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如若風氣是正確的,是未來的市場趨勢,是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那么就應該結合自身做出適當調整,抓住時機占據屬于自己的市場,切勿學習諾基亞的夜郎自大,面對大勢所趨卻毫不自知。

綜上,企業應該做到拒絕盲目跟風。

分數評估

18分左右

作業點評

本次作業點評和參考范文特意選擇了同一種結構的習作,均為綜合式的變形結構,兩個習作中的例子也都提到了共享單車,從文章的整體思路來看,兩篇文章相似度很高。但各位同學從觀感上就會發現雖然兩者相似度很高但閱讀體驗是不一樣的,祁同學的表達更貼切流暢且能夠自然地表露文采,陳同學的語言表達做到了合理性,但略顯生硬。同時,陳同學正論部分的兩個分論點對總結論的支持力度不足,文章倒數第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不夠清晰。建議陳同學以及其他出現類似錯誤的同學先對段落的內容進行調整,再優化細節。

參考素材-盲從與理性

1、所謂理性就是人們指人們應該把所獲得的感覺材料,經過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變成自己的。而盲從則是盲目地附和隨從,沒有自己的思考與分析。

2、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孔子)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韓愈)

4、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5、擇善人而交, 擇善書而讀, 擇善言而聽, 擇善行而從。

6、“凡有真知灼見的人,無論社會如何腐化,政治如何不良,他必獨行其是。(竺可楨)

7、要想成為真正的‘人’,必須先是個不盲從因襲的人。你心靈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當我們放棄自己的立場,而想用別人的觀點去看一件事的時候,錯誤便造成了(《人性的弱點》)

8、反例: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9、反例:東施效顰。

10、論證:牛津大學第一副校長麥克米倫教授也認為,質疑精神與分析能力很重要,“英國學生與中國學生最大的不同點在于英國學生具有質疑精神,勇于挑戰他人觀點”。理性精神的培養,必須注重理智好奇,求知好問,尋根究底,探索規律,塑造批判精神、懷疑精神和悲劇精神,養成不輕信、不盲從、不唯書、不唯上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從文化層面看,堅持獨立思考就是不迷信,不盲從,不人云亦云,有“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語)”的文化氣質。

11、論證:當對情境不了解或出現認知偏差時,此時的從眾就是“盲從”。像一個抬頭仰天的止鼻血者,招來一群抬頭看天的人的笑話,就是一個對情境不了解而盲從的典型例子,這種例子在生活中舉不勝舉。而學生由于知識和閱歷的不足,更容易由于認知偏差導致盲從,狂熱的“追星族”即是一例。另外,學生自身個性的不完善也是容易盲從的一個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具有獨立個性、良好自我觀念的人,自我評價較高,自信心較強,具有較強的判斷果斷性,他們的從眾率較低。因此,培養學生獨立的個性和立場獨立性的認知方式有助于避免盲從。


來源:社科賽斯獨家寫作名師張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