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來源:社科賽斯寫作導師張乃心,嚴禁商業用途、轉載,侵權必究
熱點解讀
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是我們耳熟能詳并身體力行的核心價值觀。十九大報告中在這一表述的基礎之上,添加了一個詞:美麗。一詞之變,喻意雋永。 關于“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間的辯證思考無疑是當下的重中之重。2013年10月考題中曾經考過類似主題,1月份聯考中尚未涉及。我們來一起把這一主題練起來。
相關主題:節能減排 可持續發展 生態 和諧 平衡 美麗 綠色 取舍 抉擇 長遠發展
生態文明熱點權威論述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十九大報告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習近平
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習近平
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習近平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習近平
生態文明建設滯后帶來的影響
因為資本短缺,我國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是以廉價的生產要素,即土地、資源、勞動力等為籌碼吸引外資,甚至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盡管這種“以市場換資本”的方式讓外企紛至沓來,驅動了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但也讓國人遭受耕地銳減、空氣污染、資源枯竭之痛。長此以往,我們國家的生產力在全球化市場中會逐漸失去核心競爭力。
從國內的形勢來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長期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必然會形成制約生產力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
一方面,生態系統退化,資源約束趨緊,大量落后的、不合理的、非“綠色”的產能,在一個低端而飽和的狀態下苦苦支撐,不但嚴重浪費社會資源,也是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大障礙。
另一方面,社會行為的“生態向度”嚴重缺失,我國當前正在經歷著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以及“先增長、先污染、后治理”的生產生活方式。據統計,國內每年因生產1000萬箱一次性木筷,會失去500萬立方米木材,需要砍伐2500萬棵樹;又比如,現在國人非常流行吃蟲草,蟲草價格不斷走高且供不應求,而每挖1條蟲草,就得掘地8~12厘米深,刨出約30立方厘米土壤,留下坑洞,高原草甸因此傷痕累累。這種非“綠色”的消費模式,逐漸成為社會痼疾,反過來又會作用于生產,使得畸形的生產模式難以糾正。
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們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涵,保護與發展并不矛盾,青山和金山能夠兼得。當前,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已經使廣大人民的健康受到威脅,也大大制約了經濟的發展。面對這樣的現實狀況,將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是用‘綠色發展’理念,有力地回應了人民內心期待,為推進美麗中國真正開出的對癥下藥良方,表明未來的中國將通過綠色發展,探尋出一條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我們種下的常青樹就是揺錢樹,生態優勢可以變成經濟優勢,帶來豐厚的綠色紅利。
生態文明相關文章參考
既要金山銀山 更要青山綠水
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綠樹掩映、清水環繞的村莊和小山村明亮的月亮卻漸行漸遠。曾幾何時,“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在很多地方已成為人們的記憶。然而,“厚德載物”、“霾頭苦干”等網絡調侃詞匯頻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以霧霾問題為代表的環境污染令人堪憂。社會呼吁我們,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妥善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在殘酷的市場叢林法則面前,只顧眼前的短視者,注定要被淘汰。當前的中國正處于這樣一個緊要關口,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中國要發展,必須突破眼前,放眼長遠,摒棄傳統的靠拼資源、拼環境求發展的發展模式,走可續發展道路。
堅持科學規劃為本,做好事前預防,為城市健康提供牢固根基。古語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當前全國上下霧霾問題嚴重,汽車尾氣、工廠廢氣的大量排放,使眾多城市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空氣污染嚴指數頻頻爆表,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遭受到嚴重威脅。為此,需要對城市的發展規劃進行科學的審查,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追求金山銀山的同時,更要保證青山綠水。
堅持合理開發為要,做好事中控制,為城市健康提供有效支撐。經濟社會的發展,應遵循“取之有度,用之有數,注重保護”的開發原則,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不能盲目的進行開采、浪費,地球不僅是我們當代人的家園,也是未來我們子孫的家園。因此,我們必須合理開采自然資源,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治理空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堅持有效恢復為重,做好時候管理,為城市健康提供堅實保證。盡管自然有著自身的自我凈化功能,但我們仍不得不面對自然污染越來越嚴重、自然家園已不堪重負的嚴酷事實。“責任止于此”,各部門尤其是決策者要正視環境污染現狀,建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有效治理和控制污染源,加強環境監測,同時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從而有效實現空氣污染的有效恢復。
保護環境,走可續發展道路,可能意味著要放棄一些眼前的利益。割舍利益,自然不容易。西方有句諺語:在利益面前,思想都會出丑。但肩負著中國振興的歷史使命,我們別無選擇。必須有足夠的勇氣和魄力,寧可一時少點GDP,也要保住青山綠水;寧可吃些眼前虧,也要為子孫后代留下福祉。
來源:社科賽斯寫作導師張乃心,嚴禁商業用途、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