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今天和大家一起說下2018年MBA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寫作的真題。過去一年的真題相較以往的考題,它更具有時代性和關鍵性。

論證有效性分析

2018年論證有效性分析文字材料的字數在400個字左右,在這400個字里面,命題老師寫的一個核心話題是物質主義與精神生活之間的辯證關系。物質主義與精神生活這個話題實際上是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取得顯著成就之后,人們所暴露出來的一個問題。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進入40周年的重要年份。在過去的40年里,中國的經濟發展馬不停蹄,從一窮二白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誕生了一大批中產階層。物質生活水平雖然得到顯著地提升,但是人們的精神修養并沒有同步快速提升。

在國際社會上,中國的一些消費者在國外購買了很多奢侈品,給很多國家留下了一個土豪的形象。所以說,物質主義潮流對于社會的沖擊是當下中國社會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在2018年的論證有效性分析里面,命題老師將物質主義潮流和精神世界之間的關系作為文章的重要話題,實際上是為了警醒參加管理類聯考的考生,要處理好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關系,不能物質豐富了,但是精神卻空乏了。參加管理類聯考的考生是未來10——20年中國社會發展的支柱和擔當,對于財富和精神之間的關系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018年論證有效性分析就試題難度來說,相對于2017年,難度是有所提升的。2017年考的是廉政建設方面的話題,2018年的試題由于摻雜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所以考生對于文字材料的理解就會在認知層面產生難度。在邏輯錯誤方面,雖然換了一個物質主義和精神世界的話題,但是找錯析錯并沒有增加難度,而且在試題里面可以看到2016年統計論證的影子。所以,2018年論證有效性分析的試題難在文字材料的理解,在找錯析錯上并沒有增加難度。

論說文

論說文的主要話題是人工智能。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浪潮,對于整個人類社會是利大于弊的,這是我們在寫作中一定要持有的態度。人工智能這個話題在過去的2017年,它是整個一年的關鍵詞和熱度詞,它和共享經濟、新零售等一起構成了2017年的熱點話題。

如果我們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回首一下人工智能在人類歷史上的潮起潮落。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一共有三個浪潮,前兩次的浪潮都是因為新科技的產生而崛起,又因為經濟的泡沫破裂而消亡。第一次浪潮在20世紀的中葉,隨著計算機在1945年的發明而興起,持續了十多年的時間,然后因為第一次石油危機而消亡破滅。第二次浪潮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互聯網的出現而再次興起,持續了大約十年左右的時間,然后在2000年左右,也就是世紀之交的千禧年,隨著美國納斯達克股市的崩盤而進入寒冬。

第三次浪潮,也就是我們當下這一次,是在2012年左右隨著智能手機和大數據應用而興起的。但是這一次的人工智能浪潮是有很多成果的,比如智能語音識別、智慧物流、面部識別、無人駕駛等,所以說這一次的人工智能是最成功的、也是最有成效的一次。當然,人工智能目前來說只是略有小成,仍然處在發展的第一階段,距離大規模應用和深度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要走。

所以,從整體上來看,2018年的論說文把人工智能作為文字材料的核心,它實際上就在考察當代的中國青年是如何認識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以及對于它的利弊怎樣進行分析。在這里,對于人工智能利弊的分析,老師建議考生使用SWOT的管理工具,從內部和外部、優勢和劣勢、機會和風險等這些維度,來思考人工智能究竟給人類社會帶來了什么?

當然,對于人工智能的分析要建立在支持的態度上,這是最起碼的立意角度。人工智能的利弊分析和2017年創新的利弊分析一樣,都要從利弊兩方面做深度的思考。人工智能是一個新事物,對于新事物我們要持有包容和樂觀的態度和立場。

附2018管理類聯考寫作真題

56.論證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論證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選擇若干要點,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對該論證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論。(論證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點是: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準確并前后一致,有無各種明顯的邏輯錯誤,論證的論據是否成立并支持結論,結論成立的條件是否充分,等等。)

哈佛大學教授本杰明·史華慈(Benjamin I. Schwartz)在二十世紀末指出,開始席卷一切的物質主義潮流將極大地沖擊人類社會固有的價值觀念,造成人類精神世界的空虛,這一論點值得商榷。

首先,按照唯物主義物質決定精神的基本原理,精神是物質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因此,物質豐富只會充實精神世界,物質主義潮流不可能造成人類精神世界的空虛。

其次,后物質主義理論認為:個人基本的物質生活一旦得到滿足,就會把注意點轉移到非物質方面,物質生活豐裕的人,往往會更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社會公平,個人尊嚴等等。

還有,最近一項對某高校大學生的抽樣調查表明,有69%的人認為物質生活豐富可以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有22%的人認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沒有什么關系,只有9%的人認為物質生活豐富反而會降低人的精神追求。

總之,物質決定精神,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會促進人類精神世界的發展,擔心物質生活的豐富會沖擊人類的精神世界,只是杞人憂天罷了。

.論說文:根據下述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有人說,機器人的使命,應該是幫助人類做那些人類做不了的事,而不是代替人類。技術變革會奪取一些人低端繁瑣的工作崗位,最終也會創造更高端更人性化的就業機會。例如,歷史上鐵路的出現搶去了很多挑夫的工作,但又增加了千百萬的鐵路工人。人工智能也是一種技術變革,人工智能也將促進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人則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