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0年MBA考試備考進行中,寫作素材對于童鞋們來說,是很重要滴,小編匯總了一些素材,今天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1)引言
我們往往說眼見為實,但是我們也知道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考場上如果遇到了現象·本質的寫作題目,我們可以寫些什么。
(2) 事例論據
《楊布打狗》
“楊朱的弟弟楊布,穿著白衣服出門。天上突然下雨,他便脫下衣服,穿上黑衣回來。他家的狗并不知道,迎而吠之。楊布發火要去打它。楊朱說:‘你不要打他,你也不是如此,剛才假使你的狗黑著出去,白著回來,怎么能不奇怪呢?’”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有的事,不能只看表面,那結果往往會出現錯誤。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杜甫很忙
前一段時間,一股惡搞風刮遍大江南北。杜甫教科書中的畫像成為了年輕人們惡搞的對象。這樣的一種惡搞歷史名人的目的、手段和效果上都表現了一種快閃式娛樂狂歡本質。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個現象背后含有深刻的社會心理因素。大眾意圖擺脫現代城市的孤獨感、將杜甫作為尋求情感歸屬、重塑認同的線索。從惡搞歷史名人現象中,我們應該認識到在寬容中尋求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創新,而不僅僅是打擊。
“偷”粥喝的學生
孔子的一位學生在煮粥時,發現有骯臟的東西掉進鍋里去了。他連忙用湯匙把它撈起來,正想把它倒掉時,忽然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剛巧孔子走進廚房,以為他在偷食,便教訓了那位負責煮食的同學。經過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鬃雍芨锌恼f:“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聽呢?”
所以,好多事情的真正本質只是單純從表象上是看不出的,需要我們自己去認真調查才能發現。\
(3)理論論據
1.現象并不被看作是通向真理的線索,但我們似乎沒有任何別的線索(伊薇·康普頓)
2.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莎士比亞)
3.只有光,沒有熱的火花,切不能當作真火!(莎士比亞)
4.一個面具套不下所有人的臉(高爾基)
5.總是扮演某個相同的偽君子最終不再是偽君子了(尼采)
6.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毛澤東)
7.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走獸。(西漢·戴圣《禮記·曲禮上》)這幾句大意是:鸚鵡雖能模仿人說話的聲音,但它仍是飛鳥;猩猩雖也能模仿人說話的聲音,但它還是走獸。巧嘴的鸚鵡和猩猩,雖善于學舌,有“能言”之名,卻仍然改變不了它們作為禽獸的本質。比喻看問題不能只看形式而重在看其實質。
8.所種者谷,雖瘠土惰農,不生稗也;所種者稗,雖美田疾耕,不生谷也。(宋·蘇軾《廣成子解》)這幾句大意是:你種的是谷子,即使土地貧瘠,農人又懶得管理,它也不會變成稗子;你種的是稗子,即使土地肥沃,農人勤于耕作,也決不會長出谷子來。作者原意是說,品行端正的人在任何困難條件下也不會改變其正直的天性;而行為奸邪之輩即使生活于優越的環境中,也本性難移。此名句對條件的作用,環境的影響估計不足,但對事物本性難改的取喻還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