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愛國
1.引言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古今往來歷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為捍衛祖國的尊嚴,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鞠躬盡瘁,舍生忘死。
2. 素材
(1)文天祥寧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2)科學家獻身祖國
1946年,美國某大學以優厚的條件聘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為終身教授。但他回答說:“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我要回國去!”終于帶著妻兒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國后,他不僅刻苦致力于理論研究,而且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波蘭著名作曲家鋼琴家蕭邦,19歲從音樂學院畢業時已經很有名氣了。后來他決定出國深造。在朋友舉行的送別晚會上,朋友們贈送給他一只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瓶。這只銀瓶一直伴隨著他19年。1849年秋天,蕭邦病重垂危。臨終前,他囑咐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不會允許將我的遺體運回華沙,就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去。”
二、博學
1. 引言
博學多才的人,每每在事業上有成就,社會上有聲譽,貢獻也比一般人要突出,受人仰慕。博學多才的人愈多,社會就會愈進步。
2. 素材
(1)祖沖之
南北朝的祖沖之,是著名的數學家,他推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在世界上,他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準確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的7位數字。這比歐洲要早1000多年。因此日本有位數學家曾建議把圓周率改稱“祖率”。他對天文歷法和機械也很有研究,他編制了《大明歷》,測定了回歸年的天數,即兩年的冬至點之間的時間,跟現代天文科學測得結果只差50秒鐘。他創造了“水推磨”、“千里船”、“指南車”。他還是一位研究經書和諸子百家學說的學者,注釋過《老子》《易經》《論語》《孝經》等書。
(2)曹雪芹
清代的曹雪芹,不僅是著名的小說家,而且還是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同時代人稱贊他“詩筆有奇氣”。他又是出色的畫家,尤其畫石。在他的名著《紅樓夢》中,涉及的知識面包括醫學、心理學、音樂、詩詞、地理、建筑、服飾、園林藝術、風俗、烹調等。可見曹雪芹非凡的才氣和淵博的知識。
(3)陳寅恪
現代著名歷史學家,學者陳寅恪。人稱“教授之教授”。著名學者吳宓對他有這樣的評價:“合中西新舊各種學問統論之,吾以寅恪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
他在少年時代就研習《說文解字》和訓詁學,熟讀經書和《二十四史》,13歲留學日本東京巢鴨弘文學院,21歲留學歐美,先后就讀于德國柏林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瑞士蘇黎世古學,美國哈佛大學。他精通英、德、法、日文,還基本掌握了拉丁文、希臘文、梵文、巴利文、波斯文、突厥文、西夏文、藏文、蒙文和滿文等19種文字。
他先后在香港和內地多所著名高等學府任教授,建國后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他對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以及對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經典,均有精湛研究,為國內外學者所推崇。著作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等,并有《金明館叢稿》等大批論文。
四、淡泊
1. 引言
淡泊于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沒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沒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萬難做到的。淡泊于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欲名利橫流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淡泊,向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
2. 素材
(1)錢鐘書終生淡泊名利
當代大學者錢鐘書,終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上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鐘書去講學,每周只需錢鐘書講40分鐘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而且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鐘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后,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美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之后想見他。錢鐘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意要見。錢鐘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
(2)居里夫婦視名利如浮云
居里夫婦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但他們生活儉樸,不求名利。各種勛章、獎章是榮譽的象征,或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寶物,可居里夫婦視之如廢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蘭西共和國大學理學院的通知,說是將向部里提出申請,頒發給他榮譽勛章,以表彰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務請他不要拒絕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寫了一封覆信:“請代向部長先生,表示我的謝意。并請轉告,我對勛章沒有絲毫興趣,我只亟需一個實驗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應邀到她家做客,進屋后看見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質獎章,驚訝地說:“這枚體現極高榮譽的金質獎章,能得到它是極不容易的,怎么能夠讓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卻說:“就是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榮譽這東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絕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遠守著它,就不會有出息。”居里夫婦,重視事業,淡泊名利。
五、品德
1. 引言
如果說人生是一棵大樹,才能是其果實,功業是其枝干花葉,那么道德修養就是它的根本。若使你的人生枝繁葉戎,花香果碩,你就應加強道德修養。加強道德修養,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
2. 素材
(1)于謙一身清白
于謙是明代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19歲時寫《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寫詩明志,激勵自己。在他數十年的為官生涯中,蔑視榮華富貴,珍視道德修養。
于謙巡撫河南、山西達19年。當時封疆大吏進京述職,多要向朝中權貴有所饋贈,而于謙每次進京,都是“空囊以入”。好心人勸他:“雖不愿送金銀珠寶攀附權貴,至少總要帶點土特產線香、磨菇、絹帕之類的東西才好。”于謙哈哈大笑,舉起雙袖說:“我帶有兩袖清風!”并就此作七絕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于謙可謂一生清白,兩袖清風。
(2)周恩來照鏡自勉
周恩來總理,一生嚴于自律,品德高尚,為世人所景仰。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養的結果。他在青年讀書時代,就在家中大立鏡旁邊,貼著他手書的警句:“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每天早晚都走到大鏡面前照一照。縱觀周恩來總理的一生,他就是這樣做的。
六、革新
1. 引言
改革創新,社會才能發展,人類才能進步。革除舊弊就要具備與舊事物斗爭的勇氣;開創未來就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革新者是披荊開路的勇士,是浪尖上的弄潮兒,是時代的精英。
2. 素材
(1)商鞅變法強秦
商鞅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改革家。他幫秦孝公進行兩次重大改革,“開阡陌封疆”,廢止井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而創立按丁男征賦辦法;獎勵農戰,凡從事耕織繳納糧食布帛多者,可以改變原來身份,有軍功者還可以受爵位;實行郡縣制,由秦王直接委任官吏。此外他還“燔詩書而明法令”強調法治。商鞅后來雖被守舊的反動勢力車裂而死,但他的改革,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
(2)琴納試種牛痘
1796年,美國人琴納試種牛痘獲得成功,猖獗于世的可怕的傳染——天花,終于有了克星。但要推廣這種療法卻遇到重重阻力。英國皇家醫學雜志拒絕刊登琴納的論文。有人散布謠言:“種牛痘,人頭上會長出牛角,身上長出牛毛,會發出牛的叫聲。”對琴納進行人身攻擊。
但是,琴納不怕威脅,勇敢捍衛科學真理。自費刊印自己的論文,宣傳新事物新思想。接種牛痘戰勝天花的預防醫療活動,迅速在全世界展開,新事物終于戰勝了舊觀念
七、攻堅
1. 引言
生活就是向困難發起一次次進攻,在前進的道路上,有壓力才會有奮起,有險阻才會有進擊。波濤洶涌的航程,才能造就駕馭風浪的水手;坎坷曲折的人生,才能培育病況于斗爭的勇士。
2. 素材
(1)在困境中著書
我國清代杰出文學家吳敬梓,生活貧困。在他創作《儒林外史》時,經常因為家中無米下鍋而挨餓。有一次一連兩天吃不上飯,餓得頭昏眼花,躺在床上喘氣,還向妻子要筆繼續寫書。妻子流著淚勸阻他。恰好此時,有親戚送來三斗米、兩千文銅錢。吳敬梓吩咐妻子點火做飯,自己立即從床上爬起,走到桌前奮筆疾書。
(2)奧斯特洛夫斯基不向命運低頭
前蘇聯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但他不向命運低頭,決心寫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開始時,他口授,讓人記錄。后來他想老是讓別人代勞總不是個事。于是,他用硬紙做成一個框子,放在稿紙上,用手摸著框子寫。他忍受著疾病的折磨,咬著牙一頁一頁地堅持寫下去。用了將近五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這部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