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蠅的方法
美國康奈爾大家的教授三好威克做過一個實驗,把幾只蜜蜂放進一個平放的瓶中,瓶底向光;蜜蜂們向著光亮不斷碰壁,更后停在光亮的一面,奄奄一息;然后在瓶子里換上幾只蒼蠅,不到幾分鐘,所有的蒼蠅都飛出去了。原因是它們多方嘗試——向上、向下、向光、背光,一方不通,立即改變方向,雖然免不了多次碰壁,但更終總會飛向瓶頸,脫口而出。威克教授由此總結說:“橫沖直撞總比坐以待斃高明得多。”
裙子帶來的靈感
羅特是美國一家制瓶廠的工人。他有一位女友,身材健美且愛好打扮。有一天,女友穿了一套膝蓋上面部分較窄,腰部顯得很有魅力的裙子。在路上,人們頻頻回頭欣賞著這條裙子。
羅特也注意起這條裙子來了。他越看越覺得線條優美。他馬上聯想到,要是制成這條裙子形狀的瓶子也許銷路不錯。想到這里,他馬上轉身跑了回去,連聲“再見”也沒說。女友也感到十分奇怪,罵了一聲“神經病”就獨自回去了。羅特回到住處就在圖紙上畫了起來。經過實驗,這種瓶子不僅美觀,而且里面的液體看起來比實際分量多。
不久,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看中了這種瓶子,以600萬美元的高價收買了這項專利權。
玫瑰的寓言
一個男人患了絕癥,有生之日已不多。為了報答妻子的真情,也為了安撫自己的心靈,他決定向妻子坦白埋在心里五年的一段隱私:
“你得先答應我,無論此事多么傷害你,你都要原諒我。”
妻子眼里頓時噙滿淚水,便咽著點了點頭。
男人攤開手掌,呈現一朵干枯紅玫瑰。他緩緩說出了一段往事。原來五年前他和一女子好過,這玫瑰就是分手時她留下的。沒等說完,夫妻倆就抱頭痛哭起來。
這之后,妻子對男人更加溫柔體貼了。男人如釋生負。
后來,男人的生命發生了奇跡般的變化,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生活又歸于平靜。但在平靜的日子里,妻子想起那朵玫瑰,越想越咽不下去。
平凡而偉大
大連市公交汽車聯運公司702路422號雙層巴士司機黃志全,在行車途中突然心臟病發作。他在生命的更后一分鐘,強忍著自己的痛苦,做了三件事:
——把巴士緩緩地靠向路邊,并用更后的力氣拉下了手動剎車閘;
——把汽控車門打開,讓乘客依次安全地下了車;
——將發動機熄滅了,確保了巴士和乘客的安全。
黃志全極其艱難地做完了這三件事,然后才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
就這樣,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公交司機,在自己生命更后一分鐘里億所做的也許并不驚天動地的三件事,卻讓現場許多人哭了。
至今,人們都記住了黃志全的名字。
魔由心生
有一位和尚,每次坐禪都幻覺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搗蛋,無論怎么趕也趕不走,師父就讓他坐禪時拿一支筆,等蜘蛛來了在它身上畫個記號,看它來自何方。和尚照辦了,在蜘蛛身上畫了個圓圈,蜘蛛走了,他安然入定了。
和尚做完工一看,那個圓圈就在他自己的肚子上。
絕妙的回答
師傅想拿學徒開開心,就吩咐學徒說:“卡爾,你拿這個罐子去給我們打啤酒來!”
“師傅,拿錢來!”
“要用錢的話,哪個笨蛋還不會打啤酒?快去吧!”
學徒去了。他知道這是師傅在刁難自己,這可怎么辦呢?他左思右想,想出了一條妙計。
幾分鐘后他回到師傅跟前,把空罐子遞給師傅。“您痛快地喝吧,師傅!”
“你這蠢驢,這罐子是空的!”
“對不住了,師傅。罐子要是裝滿啤酒的話,哪個笨蛋又不會喝呢?”
師傅在聰明的卡爾面前啞口無言了。
愛的神奇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黑人貧民窟的真實故事。
一位大學教授帶著他的學生來到這里搞調查研究,其中有一個課題是對該區200名黑人的孩子的前途作預測。學生們都很認真,不久報告都出來了,結論令人沮喪:200名孩子幾乎無一例外地被認為“一無是處”、“無所作為”、“終生碌碌”等等。
四十年后,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繼任者從檔案里發現了這份報告,好奇心驅使他來到當年的黑人貧民窟。他驚奇地發現:當年被調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個已離開故地、無從查找外,其余的180名孩子大多數都獲得了相當的成功,他們之中不乏銀行家、商人、大律師和優秀運動員。這一切,他們都說更該感謝的是當年的一位小學教師。
繼任者找到了當年的小學教師,此時她已是遲暮晚年了,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話任何人都聽得懂:“我愛這些孩子。”
只識背影
北宋時,宰相王旦有個馬夫,為他趕了五年馬車,服役期滿向王旦告辭,王旦竟不認識他。等馬夫轉身走時,王旦卻馬上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念他趕車勤勞,給了他豐厚的賞賜。原來,這個馬夫平日只知趕車,正臉都難露一下,王旦只熟悉他的背影,所以見到他的臉面時反倒不認識了。待馬夫轉身出去,那熟悉的背影,很快喚起了他的回憶。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大批默默誠實勞動、不求聞達的人。他們可愛而又平凡,無聲無息地忙碌在生活的某個角落里,一心扎到工作當中。人們看不到他們的正面亮相,看到的永遠是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也從未把頭從工作中抬起來,去拋頭露面,博得場面上的喝彩。
毛毛蟲試驗
法國科學家約翰·法伯曾做過一個著名的“毛毛蟲試驗”。
這種毛毛蟲有一種“跟隨者”的習性,總是盲目地跟前面的毛毛蟲走。法伯把若干個毛毛蟲放在一只花盆的邊緣上,首尾相接,圍成一圈;花盆周圍不到六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喜歡吃的松針。毛毛蟲開始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個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毛毛蟲還不停地堅韌地團團轉。一連走了七天七夜,終因饑餓和筋疲力盡而死去。這其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蟲稍微與眾不同,便立即會過上更好的生活(吃松葉)。
信念
有一年,一支英國探險隊來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某個地區。在茫茫的沙海里負重跋涉,陽光下,漫天飛舞的風沙像炒紅的鐵沙一般,撲打在探險隊員的臉上。
品喝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沒有了。
這時,探險隊長拿出一只水壺,說:“這里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
一壺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的目標。
水壺在隊員手中傳遞,那沉甸甸的感覺使隊員們瀕臨絕望的臉上,又顯露出堅定的神色。
更終,探險隊頑強地走出了沙漠,掙脫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極而泣,用顫抖的手擰開那壺支撐他們精神和信念的水——緩緩流出來的,卻是滿滿的一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