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如何高效地閱讀一本書,并不擇手段地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
1、看書就是與作者打辯論賽
蔡康永說過,書不見得是歷史上最聰明的人寫的,卻是歷史上最愛思考的人寫的。
愛思考的作者只是提供一個角度,同樣愛思考的你,如果把作者平等地視為類似《奇葩說》選手那種有趣的辯友,這樣看完一本書的收益率將會猛增。
以我的經驗,如果只是順著作者的敘述和思路,只是被動地接受作者的想法和觀點,遺忘率很高。
講真的,缺乏交互性的閱讀效果非常不好。
后來我在看書過程中,內心默默架起一個辯論擂臺,遇到作者是“我方辯友”時,我會加快閱讀速度;遇到他是“對方辯友”時,我會找相反的論據來駁斥他。
這樣幾個回合下來,不僅不會覺得枯燥,反而有了一種參與感而更加難忘。
2、過目不忘的人都是記筆記的好手
聽說錢鐘書讀書過目不忘,覺得有這么神奇嗎?后來才知道,他讀書愛做筆記,單外文筆記就有211本,中文筆記就有1.5萬頁。
我自己的筆記大法是:如果是自己的書,我邊看邊在上面劃重點、做批注、寫聯想;
如果是借來的書,我邊看邊在我的隨讀筆記上字跡凌亂寫著思維導圖、結論推導、金句的關鍵詞和所在頁。
然后分類整理筆記,我名下有許多筆記本:
比如保養干貨本(食療區、運動區、美容區,etc.)、自我提升干貨本(職場區、心理區、技能區,etc.)、金句本(名人軼事、名人名言、好詞好句,etc.)等。
我會結合書上劃的重點或者隨讀筆記,把內容分流,然后沒事就翻翻。
我不是一個工具癖,但對于紙面筆記而言,難以檢索是硬傷,后來我進一步精選出筆記精華形成電子筆記,照樣沒事就翻翻。
所謂的過目不忘,就是多過幾遍目。
3、看完全書后對照目錄溫習一遍
我要吐血推薦一個抗遺忘的良方:看完全書后,翻回到目錄那頁,回想一遍主要內容。
框架、邏輯、主線,這類的抽象詞,在這個環節中最容易浮現出來。
我現在如果覺得這本書對我有用,或者我很感興趣,看完書后,我順著目錄,來一次只對自己有交代的摸底考試。
比如拿我手頭上這本《高效能家庭的7個習慣》來說,38萬字,我斷斷續續看了個把星期,說實話,看著后面的,忘記后面的。
全書看完,我回到目錄,按照順序開始梳理:分別是哪7個習慣,這些習慣的重要性,如何相互作用等。
我有時會復述一遍給自己聽,有時對照筆記回顧要點,這樣做能加深印象。
4、只有親自應用過的知識才是你的
我自己做了個統計,最讓我難忘的內容屬于這3種情況:生活中實踐過并有反饋的內容>寫作時運用過的內容>跟朋友或配偶講過并討論過的內容。
你看,難忘是因為有所交集。所以我經常不擇手段地創造機會,提高書中內容在我生活中的出場率。
看完書寫個短篇的讀后感或書評,跟著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參加書友會,心血來潮時借鑒書中的生活經驗,就算簡單po個微博都能強化記憶。
我不愿和曾經相遇過的知識擦肩而過,當我做足上面這4點后,其實書里的內容記不記得已經不再重要。
因為那種感悟和思辨早已內化成我身體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