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2017年6月3日下午,由CCH ASSET創始人,CCH ASSET首席執行官吳少聰帶來的“零售業和商業地產的顛覆蛻變及個人職業發展機遇”MBA講座順利舉行。本次講座由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助理兼MBA中心主任施騫主持,同濟MBA師生、校友、預申請人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百余人前來聆聽。

吳總用一個詼諧地笑話開場:某網友跟好友微信對話,“我在王健林這里,跟馬云談生意”,實事卻是“我在萬達,拿手機淘寶“。在輕松的氛圍中,吳總開始了如下四個主題的闡述;一、商業地產:過剩與轉型;二、商業地產新零售時代 ;三、金橋太茂成功案例分析;四、行業內個人職業發展機遇和挑戰。

--商業地產:過剩與轉型--

首先,吳總用數據表明觀點:商業地產面臨過剩的時代,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據統計,預計至2025年或將有7000家新購物中心建成開業,使中國各類購物中心總數超過1萬家。新項目遍地開花,局部地區出現超飽和,競爭加劇及優勝劣汰的狀況,轉型升級在所難免。數據顯示,一線城市的商業空置體量達342.9萬平方米,平均空置率達7%,因此商業地產經營升級是人類需求在召喚,商業地產向體驗中心轉型迫在眉睫。吳總認為,當前房地產是一個細分的市場,商業地產當然也需要細分,其中一種方法就是:讓購物中心有自己的主題,他以國內幾個比較成功的轉型商業地產為案例向同學們進行了解析,例如上海K11藝術購物中心、淮海中路(瑞金路) 新華聯百貨、天山路 百盛百貨、嘉定 南翔太茂、北京三里屯盈科中心等。

--商業地產新零售時代--

隨后,吳總認為新零售時代已來,商業地產不進則退。傳統品牌奮力闖入互聯網的同時,依托互聯網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品牌也在不斷找尋自己在“新零售”時期的位置,不進則退,這是這個時代不容忽視的問題。當下,線上品牌幾乎被卡在銷售額10億這樣的“上限”,而在線下,這一數字過100億并不鮮見。并以亞馬遜開展線下零售店展開分析。

--金橋太茂成功案例分析--

接下來,吳總重點介紹了其所投資的金橋太茂成功案例。金橋太茂開業半年已收支平衡;第二年能有8% 的租金回報和20%的ebitda增長率。吳總介紹了CCH在收購時重點思慮和金橋太茂的技術領先之處。吳總很自豪的講,金橋太茂領先利用IT,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積分和停車體驗,當消費者購物付款之后,不用拿著小票到服務臺,可以及時獲得積分,並在3.3秒內,就可以用剛獲得的積分抵消停車費。吳總講道,“未來的商業競爭,不再是產品的競爭、不再是渠道的競爭,而是資源整合的競爭,是終端消費者的競爭,誰能夠持有資源,持有消費者用戶,不管他消費什么產品、消費什么服務,你都能夠盈利的時候,你才能夠保證你的利益,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行業內個人職業發展機遇和挑戰--

最后,吳總分析了商業地產人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機遇而言:2009年~2016年,商業地產的高速增長,從業人員需求增大;綜觀全行業地產行業依舊是需求量前三,薪酬較高的行業(前5);有招商經驗的商業地產從業人員頻頻被其他企業高薪挖走。 挑戰方面:2015年開始,受電商等影響,商業地產空置率開始上升;商業地產市場需要高端復合型人才,涉及到房地產開發、投資決策、管理、 運營等方面;目前大專院校等沒有十分對應的課程設置,導致商業地產人員相當匱乏。 吳總建議,面對機遇和挑戰,we should embrace AI, embrace Risk and Challenge, 改變自己,再去改變世界。

--授予“同濟MBA企業導師”--

在Q&A環節,同學們圍繞講座主題紛紛提出各種問題,吳總都非常耐心地為同學們答疑解惑,就所提問題給出自己的觀點并與同學們進行深入的討論。討論結束,施騫教授向吳總授予了“同濟MBA企業導師”證書。今后,同濟MBA將與CCH-金橋太茂還將共建教學實踐基地,開展深度合作和交流。

精彩的講座在同學們熱烈掌聲中步入尾聲,同學們都表示希望能夠再次聆聽吳總講座,就零售業和商業地產這兩個主題與吳總進行更詳細和深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