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如今互聯網時代快速發展,在這時如何適應發展的腳步就成為大家思考的問題,復旦大學MBA教授告訴你互聯網時代,如何管理好你的公司。

互聯網時代,人與人、人與物的關系與溝通發生了深刻變革,企業管理也面臨一系列新挑戰。如果你是企業的領導者,你該如何管理你的公司?如果你是企業的員工,你該如何實現與公司的共同成長?

 
在5月的復旦大學MBA項目公開課上,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主任、復旦大學東方管理研究院院長蘇勇教授結合大量的案例,為大家帶來了一堂題為“巨變與賦能——互聯網時代管理變革與創新”的精彩課程。本文為根據現場速記整理的摘要。
 
01互聯網帶來的五大巨變
 
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變化非常深入,也非常巨大和全面。
 
第一是人與物的變化,網絡帶來了一種全新的人際交流與合作的方式。例如,網絡使得世界上很多原來孤立的事情現在彼此之間都可以發生聯系;物聯網可以派生出很多的商業模式,把很多物品連接起來。如果說傳統的社會是一種中心化的社會,我們要通過一個中心點把大家連接起來,但在網絡上,每一個交匯點都是平等且重要的,所以網絡上一個微不足道的事情可以一下子成為爆點。
 
第二個變化是大數據的價值開發。大數據時代,我們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許多門類都會發生本質的變化和發展,會影響到很多人類的價值體系、知識體系和生活方式。互聯網帶來的大數據正成為巨大的經濟支撐,成為新世紀的礦產和石油,它會給我們帶來全新的創業方向、商業模式和投資機會。
 
第三個是互聯網帶來的工業巨變。大家都聽說過“工業4.0”,在 “工業4.0”時代,信息技術和物理技術的融合,形成了我們現在的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等等。
 
第四,互聯網帶來的社會巨變。這使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都發生巨大變化,例如社交、購物等方式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巨變。
 
第五,互聯網帶來工作方式的巨變。在互聯網時代,那些可以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和時間工作的人,描繪出一種新的工作樣態。
 
02企業面臨的新挑戰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的企業管理、運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
 
第一,不可預測性。如果說在工業化時代,企業的運作還是有蹤跡可尋的話,在互聯網時代就產生了很多不可預測性。例如顛覆性創新,我們可以看到,哪怕做到世界第一的柯達公司,也照樣會破產;諾基亞手機可以做到全世界市場占有率60%,照樣衰敗。為什么?互聯網時代一切皆有可能,生產方式在變,渠道在變,消費者也不斷在變。
 
第二,多維性。因為網絡的連接是全方位的,所以產生了多維性的特點。比如我們很難設想那么傳統的出租車竟然首先和互聯網產生了連接;我們解決“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原來要20元左右,現在用共享單車,一元錢就解決問題。
 
第三,新族群的產生。2016年中國網民人數是7.31億,其中基本都是手機網民,而且這部分消費人群是非常活躍的,所以現在幾乎所有的商家都想盡一切辦法抓取流量,因為有了流量就有了銷售,就有了顧客,就有了市場利潤。
 
第四,新進入者會改變規則。不可低估新生事物的發展勢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超市結賬通道兩旁會放口香糖這種小東西,因為顧客排隊結賬的時候很無聊,想想口香糖是需要的,而且價格很便宜,隨手就拿兩盒。但是現在,放到結賬口上的口香糖銷量直線下降,為什么?顧客沒空去看口香糖了,都在看手機。
 
第五,共享與平臺。“平臺”這個詞在互聯網時代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平臺就是把各方的資源集聚起來,越是離散程度高的物品或者說商業模式,它借助于平臺所產生的力量、所產生的商業價值就越巨大。
 
關于共享和平臺,有兩本非常重要的管理學方面的著作——《藍海戰略》和《長尾理論》。所謂藍海戰略就是告訴我們,傳統的行業已經是血流成河,變成紅海了,那么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怎么樣來借助互聯網的技術,重新開辟一塊還沒有充分競爭的一塊藍海,來獲得商業化的利潤。所謂長尾戰略,傳統管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一個企業80%的利潤是由20%的重要客戶所創造,所以企業要高度重視20%的重要客戶,但是現在有了互聯網,可以成本非常低地把那些散客聚集起來,從而創造出很好的利潤和價值,驢媽媽就是這樣的商業模式。
 
03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管理新模式
 
互聯網時代給企業管理提出很多新的挑戰,領導力和執行力的挑戰,市場和企業邊界的挑戰,組織結構變化的挑戰,信息交流和管理的挑戰,還有管理新生代員工的挑戰……我們如何應對?
 
互聯網時代企業能力的創新。在互聯網時代企業非常重要的是具備面向未來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回過去看繼承經驗的能力。面向未來的能力就是創新的能力。在互聯網時代,每一個普通的個人和大機構都擁有平等的地位,任何一個企業要具備運籌未來的能力,要先做強再做大。
 
互聯網有助于我們克服大企業病。在企業管理上有一個術語叫“大企業病”,大企業病并不是大企業才有,而是指一種現象。以前我們都是講做大做強,做大以后往往會出現這樣的一些情況,企業內部機構臃腫、互相扯皮、效率低下、士氣低落等等,然后使企業慢慢喪失了競爭優勢。如果能夠很好運用互聯網技術的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溝通和寫作,克服大企業病。
 
打破企業的邊界。因為我們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去低成本地發現一切我們可以運用的資源,傳統的企業邊界就可以被打破。互聯網企業有三句口號——去中心化、去層級化、去中介化。在互聯網時代,公司的優勢不是在于通過內部交易來降低成本、降低費用,而是在于先于對手預測,并且滿足客戶日益變化的需求,所以速度收益就超過了規模的收益。互聯網形態下組織所追求的是一種強連接,內部是開放的、社區化的組織形態,外部則表現為相互鏈接的價值共同體,然后不斷地在企業內部之間,企業和顧客及利益相關者之間實現多向的互動。
 
要給員工賦能。企業管理者要建立一個鼓勵員工探索的組織,要給組織的成員提供各種資源,然后促進他的創新性的變化。現在的企業里90后員工成為主力,他們個性非常鮮明,有很多新鮮想法,但也有自身弱點,這給管理者提出很多新的課題。所以我們說,既要有統一的企業價值觀,也要鼓勵員工個性化發展,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雙贏。
 
3M公司有一個非常成功的鼓勵員工創新的案例。它允許員工在工作時間之內拿出15%來自由支配,可以做和本職工作不相關的事情,當然不能去打游戲。結果3M公司新產品貢獻率絕大部分都是在這個時間里創造出來的,最成功的就是即時貼,成為3M公司非常重要的利潤來源。互聯網條件下的工作會發展出一種趨勢,它不是傳統行業中那種一板一眼,而是被稱之為叫做社群模式,即雖然看上去不是那么正式、刻板,但有著內在的規矩和方式。
 
努力創建自驅動變革文化。用組織行為學的話來說是內在驅動、自驅動,不再更多地用外力來管理員工。以海爾為例,海爾提出企業平臺化、員工創客化,顧客個性化。鼓勵員工在這個平臺上去創業。海爾集團CEO張瑞敏把海爾幾萬人的公司變成200多個小微組織,激發企業、組織的活力,同時也激發員工個體的活力。海爾的核心經營模式是“人單合一”,人就是員工,單就是市場訂單,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從市場上來,然后和用戶零距離交互。海爾的商業模式非常清晰,一旦產品被用戶所有接受、所購買,用戶獲得什么利益,企業獲得什么利益,員工獲得什么利益,都非常的清晰。
 
另一個例子是滬江網。滬江網鼓勵員工的內部創業,員工有了創業的想法,企業允許其離開原崗位三個月,所有一切待遇不變,三個月做出一點苗頭以后,企業跟員工談企業怎么投資、股權怎么分配;三個月之后如果內部創業的項目沒有什么進展,員工就回到原崗位。這樣,員工非常高興,他覺得貿然出去創業有很多風險性;企業也非常高興,因為如果員工跳出去創業,很可能他做的新的產品會和公司原來的產品形成競爭性的關系,而內部創業可以獲得一個雙贏或多贏的結果。
 
互聯網時代未來有很多新趨勢,時代會要求我們永遠在線、隨時互動等等。所以我們要有很多新思維:用戶思維、迭代更新思維、平臺思維、分享思維、共贏思維等等。唯有如此,企業才會跟上時代的步伐,員工也才能在工作中獲得新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