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任的管理
自2017年徐淑英等28位知名教授發表《“追求有用且可靠的知識”立場宣言》以來,“負責任的管理”理念在管理學界得到了廣泛地傳播和貫徹。在浙江財經大學MBA教育十周年慶典暨“負責任的管理”高峰論壇即將舉辦之際,多位教師追問了負責任管理的內涵,并發表了個性化的見解?,F擇三篇,集結發表。
2021年1月19日
負責任的管理三個層面
胡孝德 / 文
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發展到現在有一百多年的歷史??v觀管理學的發展歷程,對管理的職能一直有爭議,而且管理理論都發軔于西方。中國作為有幾千年文明延續的大國,一直以來在管理方面有自己的體會與運用,學術界以蘇東水、閔建蜀、游漢明、曾仕強等為代表的學者呼喚中國式管理或東方管理學。始自上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讓華夏重新覺醒,催生了一大批在世界范圍有影響的企業,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并構建中國特色的管理理論可謂水到渠成,勢所必然。中國特色的管理應該是負責任的管理,以人為本的管理。這里包含三個層面的含義。
一是從管理職能角度看。負責任的管理既包括傳統管理職能所說的計劃、組織、人事、領導和控制,還體現利益相關者理論、企業社會責任理論所提及的對企業價值鏈完整鏈條的負責。既要對企業外部的負責,也要對企業內部員工負責。既要對企業當前運營、效益負責,還要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永續經營負責。
二是管理者本人角度看。以往的管理理論雖然涉及作為管理者本人研究,但是從人的角度出發,探究管理者之為管理者原因、成長路徑、心態歷程,可以很好的解讀不同企業管理成敗的原因。一個有責任意識、擔當意識的管理者,他在管理方面也應該是負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自愛愛人。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本來之意。
三是從負責任大國角度看。一代偉人毛澤東說過,“應該充分地利用遺產,要批判地利用遺產。”十八大提出了“文化自信”等四個自信。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企業在發展中的管理實踐方面,不論是走出去的企業,還是在中國發展的企業,他們既吸收了西方有益的管理思想,又結合了中國的實際情況和傳統文化,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企業管理經驗,應該到了整理、輸出中國管理思想的階段。負責任的管理就是把這些整合人類管理思想精華的管理實踐梳理、概括、提煉,形成既有時代特色、又有中國語境,還有可資借鑒的管理體系的中國管理理論。這是中國企業管理的時代使命,更是負責任大國企業界、學術界的基本任務。
【作者簡介】
胡孝德,博士后,杜克大學訪問學者。現為浙江財經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人力資管理研究會會員、浙江省管理咨詢協會常務理事和浙江省中小企業創業指導師等。
“負責任的管理研究”的兩個目標和三個維度
趙江 / 文
科學研究的目的在于闡釋自然和社會的真理,解決人類社會的各類現實難題。管理學本質是一門社會科學,目的在于解決組織包括企業和政府等在管理實踐中面臨的各種問題。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方式并協調他人活動而改善人們的生活。今年以來,國內的工商企業、組織面臨來自新冠疫情的重大危機,企業生死存亡之時,如何為企業提供富有價值的專業咨詢和服務?如何從社會角度承擔起社會賦予我們的管理研究重托?這就需要進行“負責任的管理研究”,相關研究既要有一定的“可靠性”也要有一定的“實用性”,實際包含“兩個目標”和“三個維度”。其中,核心目標“求真務實”,終極目標“造福人類社會”。維度一,對國家的責任。管理學者應當關注國家重大發展面臨的組織困境、社會管理困境,結合老子管理學理念如“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要求管理者在小事上有所不為,在大事上有所作為,幫助國家優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真正將管理思維用于國家的經濟發展。維度二、對社會的責任。管理學者應當關注組織面臨的具體現實難題,相關研究一定基于組織的經營實踐,借鑒“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性”的原則,通過“激勵”和“溝通”等手段提升員工工作績效,幫助員工協調內外環境要素以應對社會風險,讓員工在社會工作中更好的實施計劃并體現社會價值。維度三、對科學的責任。管理學研究要深度挖掘管理實踐中的共性知識和內隱性知識。作為學者要堅持科學嚴謹、求真務實的態度,堅持從實踐出真知,用有效的科學手段深入解答管理學問題,推動管理學研究從“外生性”向“內生性”轉變,推動管理學知識體系從“靜態均衡”向“動態均衡”發展。
為此,作為學者,應當牢記“負責任”的管理學研究使命。其一,對管理學理論研究要負責到底——要“止于至善”而絕不能淺嘗輒止;其二,管理學研究一定要將責任二字系于心間,扎根于企業和組織管理實踐,相關研究要能夠推動組織的進步和發展,優化資源配置,對社會的價值增值起到促進作用。
【作者簡介】
趙江,復旦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后,加拿大Mcmaster大學DeGroote商學院訪問學者。2016年3月來浙江財經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曾獲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全國二等獎;研究生數學建模比賽全國三等獎和全國二等獎。2014年獲信息系統協會年度最佳論文獎。
“負責任管理”的三層含義
洪雁 / 文
負責任的管理,在我看來包含三層含義:一是要做負責任的管理實踐。前段時間,螞蟻金服被暫停上市,揭開了互聯網金融的面具:螞蟻只出1塊錢,用ABS杠桿從銀行撬動100塊進行放貸,一年凈賺18塊,風險卻都留給了銀行。之后,社區團購來勢洶洶,各種補貼、紅包嚴重壓低糧油副食品的零售價格,擾亂民生市場。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做人要有追求!當下應該把更多的資本、技術和精力投放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尤其是科技競爭。這應該就是對做負責任的管理實踐的最好注解。
二是要做負責任的管理研究。堅持學術研究中的正直,不要剽竊、不要抄襲、杜絕復制粘貼,這是底線!此外,還要積極推動科學革命,探索本土化情境管理,講好中國故事,做好內容輸出。很長一段時間,國內絕大多數管理學者都是采取樸素實證主義的研究取向,致力于搜集實證研究的資料以佐證西方管理學理論。然而,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世界正不可阻擋地向多極化發展,當下應該積極發展本土管理理論及研究典范,彰顯中國文化的主體性,提供中國的管理經驗,造福世界更多國家與民族。
三是要做負責任的管理教學。我們常常誤認為:管理很容易教,教管理似乎沒有什么準入門檻;管理也很容易學,甚至于不學也會。這就好比駕校。是不是人人都能去做教練?是不是不考駕照也能開車?答案顯而易見。這一切都需要規范。沒有規范的教學,管理這輛車是很容易出車禍的。另一方面,我們要更加留意的是很多人從駕校畢業,從來不上路,但卻自認為自己是合格的駕駛員。其實不然,否則怎么會有“馬路殺手”呢。做負責任的管理教學,不是培養駕校畢業生!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拿到畢業證不是終點。學管理,不光是聽,聽了還要懂,懂了還要會,會了就要用,用管理知識改變命運。改變個人的命運,改變家庭的命運,甚至改變國家的命運,這是我們當代每一分子不可推卸的責任。
【作者簡介】
洪雁,浙江大學管理學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后?,F任浙江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系講師,從事組織行為和人力資源管理的教學與研究。曾榮獲IACMR第二屆李寧論文研究設計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發表論文多篇。
原文標題:浙財教師熱議“負責任的管理”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SE4NjTkp_pSY73Wotsu8mA
以上就是
浙江財經大學MBA學院:浙財教師熱議“負責任的管理”,更多
MBA院校新聞,請多多關注社科賽斯MBA備考網!